时隔半年,融券业务再次回到投资界视野。继方正证券和中泰证券之后,平安证券昨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在24日起恢复融券业务。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调查,西南证券、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等35家券商通道,在2月份出现了融券卖出,累计卖出规模从数万到数亿不等。调查显示,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尚未恢复融券业务。
不过,在众多已恢复融券业务的大型券商中,有些基本无法融到券,交易规模仅为千万级别。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尽管每日公布的券种不同,但规模和种类大同小异,要么是停牌的股票,要么是一手、两手尚在交易的券种,券种通常不超过5只。
公开数据显示,在指数高位震荡的去年5、6月份,融券余额从未超过百亿。由于指数已大幅回落,且目前市场存量资金有限,即便恢复融券业务,规模也很难回到高位。数据显示,目前融券规模仅为20亿元,这些合约基本上为券商在暂停融券业务之前已签订,且尚未到期的合约。
去年8月份之前,对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在同一交易日内,通过买入标的证券及融券卖出同一标的证券,并使用当日买入的证券偿还当日融券负债,以较低成本变相实现日内多次回转交易。但在去年8月,沪深交易所对融券业务采取了新的规定:投资者在融券卖出后,需从次一交易日起方可偿还相关融券负债。
不过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对融券业务的误解仍然很多,比如融券会有较强的助跌作用,会使得投资者追涨杀跌。实际上,按照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融券业务只能追涨,不能杀跌。
根据融资融券相关规定,融券交易采用提价制度,投资者融券卖出的报价不得低于前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比如,某一股票前一笔成交价为10.2元,投资者融券卖出的价格必须高于10.2元,这在暴跌的环境下和快速下跌的过程中极难成交。因此,在绝大部分对冲策略中,都是先低位买进,后融券卖出,通过现券还券,实现日内回转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