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不如变化快。两会前,相关的财经官员对战略新兴产业板还信心满满,说很快就会推出,但临近两会结束,这个板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删除,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五年中,没战略新兴板这个故事了。
还记得吗?几年前,上交所提出的国际板成了市场的一个关键词,当时已经到了“粮草齐备、只欠东风”的地步,结果“东风”并未眷顾,被否,接下来上交所不甘心,又提出这板,再否,就这样折腾了几年,如今上海股市的成交量明显低于深圳,这已经说明了问题,现在这一否,沪市更加不利了。
从注册制被无限制推迟到此次战略新兴板被删,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一种股市战略性的变革,有一种推倒重来的感觉。有道是: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将这两个战略性布局搁置下来,这种魄力前所未有,这给市场带来了新的预期。但毕竟只是“破”,不做什么是比较简单的事,关键是要“立”,接下来做什么才是最难的,也是最值得期待的。
其实,对于新证监会主席而言,最需要解决也难度最大的问题是要将去年救市时砸进去的N万亿救市资金拔出来,这才是管理层的一个心病。目前上证指数的年线在3600点左右,这个点位差不多也就是救市资金的平均持股成本,那么大体量的资金,即便大盘回到3600点也出不了货的,也就是说只有将大盘拉高到4000点甚至于更高的位置上,在市场一路蹦蹦跳跳的多头行情中才能全身而退,那就需要存量博弈,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都是增量,无助于出货,所以停掉这些增量使市场回到存量博弈中来,恐怕是当下的主要任务,这样来理解就会对此次那么大举动不感到意外了。
注册制暂缓了,战略新兴板歇搁了,这意味着为这些制度建立组织一大波人努力的结果全白费了。10多年前,深交所为筹建创业板组织了一帮人做此事,可一筹建耗了8年,其中推出了变通的中小板,到2009年创业板正式推出之时也已经耗得没脾气了。8年前上交所又为国际板费力,三年前证监会为注册制费力,上交所为战略新兴板费力,到最后全都做了无用功,白白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股市顶层设计的苍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
股市的这种战略性变动意味着增量的暂缓,那接下来就只能在现有的存量上下功夫了。当下的市场最大的利好是什么?笔者以为,最大的利好是庞大的救市资金套住了,而且套在3600点左右的位置左右,这个位置几乎就是上证指数的年线。可以相信在未来并不遥远的时间里,这部分资金会解套、甚至于会获利而走,这就是未来市场会走高的一个直接原因。就近期走势而言,大盘需要有效地走出2638点至2933点这个大箱体,有效冲破箱顶走慢牛走势,夯实股价基础,逐渐地修复市场的技术指标,市场人气会慢慢聚集,这也许是此次股市战略大调整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