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刊发文章披露,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意见,对《纲要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增加了包括“推行电子发票”、“保障医疗安全”、“儿科医生培养使用计划”等内容,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被删除。这是继注册制暂缓后,管理层继续给二级市场减压,相关超跌主题有望开始得到修复。
战略新兴产业板定位于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企业,与主板、创业板形成衔接,同时也有适度交叉。战略新兴产业板被看做是创业板的升级版,意在促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轮驱动。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市场估值依然过高,未来有回归基本面的压力,同时注册制进入2年过渡期、新三板分层及战略新兴板推出的三项压力下,未来也有资金分流压力,A股长期将会有估值中枢下移的过程。”目前这三大压力中的两个已得到缓解。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有过类似的担忧,其在研报中指出,“欧美两地约45%的中概股符合战略新兴板上市标准,再加上国内优质非上市资产,估计新兴板推出后上市公司质量对比现有创业板标的将有显著提升,并相应对成长股板块估值带来冲击。”
不过,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在两会期间曾表示,“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准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包括人员、技术等在内的准备都很好、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