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长痛倒不如短痛 李志林:谁能拯救A股 路在何方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水皮:长痛倒不如短痛 李志林:谁能拯救A股 路在何方

加入日期:2016-3-12 8:41:57

  导读:
  水皮杂谈:维稳行情顺利收官 注册制是洪水猛兽吗?

  顾铭德:底部区域再次到来
  谢荣兴:保护中小投资者 利益是牛鼻子
  谢百三:他们是如何变成亿万富翁的?

  李志林:谁能拯救A股?A股路在何方?

  贺宛男:证监会让渡发审权才是要务
  宋清辉:“一行三会”合并基本上不可能
  桂浩明:股市期待增量资金
  应健中:股价基础还需要夯实
  郭施亮:熊市中需几剂良药
  花荣:第三批自贸区什么时候公布?



  水皮杂谈:维稳行情顺利收官 注册制是洪水猛兽吗?
  全国两会即将结束,维稳使命即将完成。

  虽然说指数走得不是那么的好看,但是考虑到暴力哥基本上是凭一人之蛮力挽大盘于既倒,谁又能忍心说风凉话呢?因此,即便最尖刻的股评家也在此期间三缄其口以此表达敬意。

  不容易。

  暴力哥不容易,刘士余也不容易。

  作为一个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吸引大家的目光,走到香港团也不安生,而即将召开的三会主席记者会几乎肯定又是焦点中的焦点。水皮可以负责任地讲,如果证监会办公厅主任和银监会及保监会沟通不畅的话,届时发布会极可能就是刘主席唱独角戏。

  凡事挂一漏万。

  从规律上讲,两会是没有行情的,如果有那么也必定提前到春季攻势,而如果没有,那么两会期间反而可能下跌,因为会期中人多嘴杂,任何草案建议都有可能被误读,引起市场波动;而两会本来就是让大家参政议政的,不但不能堵人家的嘴,而且还要作出回应,即便协调,又怎么能保证口径都一样。

  比如注册制。

  两会前的“水皮杂谈”节目中水皮已经提醒大家,注册制会暂缓,现在大家知道,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及,但是“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创造条件推进注册制,两者结合起来看,也是同一个意思,至少现在条件不成熟,想搞也搞不成,估计刘主席的口径也是如此。国务院虽然已经授权,但是政策法规的准备会是一个较长过程,不过如果你想让刘士余明确告诉你注册制暂缓不可能,为什么?不符合规矩。年前国务院刚获得全国人大两年的授权,转眼就宣布暂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刘士余新官可以不理旧事,但也不可能替国务院作主,否则就是难为他,让他难受。有些事,可以做不能说,有些事,可以说不能做,但是说不说的,注册制都是个事,绕不过去;所以,开会时桂敏杰辟谣,李超也反驳记者,会前更有假借刘士余之名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注册制在事实上成了一颗雷,谁碰炸谁。

  那么,注册制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其实也不是。

  注册制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已经提出,历时两年有余,李克强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要实施,而其时牛市热情高涨,指数冲到5178点;所以说注册制是中国股市不能承受之重逻辑上不通;但是如果说注册制代表着市场化的方向,那为什么投资者又如惊弓之鸟,谈注色变?宁要审核制下的赌场,不要注册制下的市场?有一种说法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那就是在审核制下都搞不好弄虚作假,又怎么能相信注册制下的肆无忌惮?制度安排不配套是客观的,比如退市至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再比如集体诉讼到今天都是寸步难行,证券市场上违法违规的成本太低,证监会查处的力度从所未有,去年公布的案件是过去几年的总和,但基本立足于罚款,效果有限,这样的执法环境下如何让投资者“责任自担”?当然,散户市是中国的特征,并不构成搞审核制的理由,更不意味着监管部门行政审批的合理,市场化要求资源配置由市场发挥主要作用,减少行政审批,取消政府背书,解脱救市义务,这些都是方向,不过没有必要政治化。确定地讲,由审核制到注册制就是一个技术性转接,就是一个权力由会里到所里的下放过程,意义说大便大,说不大便不大,不管什么制,最终证监会都要负责,特别是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都必须作实质性审核,美国的注册制也是如此。投资者说到底不是怕注册制,而是怕歪嘴和尚念错了经,市场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把道理跟大家说透,消除大家的担心,这是刘士余的主要任务,至于注册制的具体时间表不必太在意,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话是这么说,暂缓这事有利有弊,弊端就在于增加了不确定性,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开合不回去,长痛倒不如短痛。(华.夏.时.报)



  顾铭德:底部区域再次到来
  这轮股市大跌从2015年6月份起,时间跨度9个月。从以往沪深股市熊长牛短特征看,好像谈论底部的时间周期还没有到。但从股市大跌的几大原因,及几大原因目前的变动状况看,得出这个结论合情合理。

  第一,此轮股市大跌的导火线是从去年股市融资杠杆开始的。当时,沪深股市场内合规融资1.5万亿左右,场外非合规融资约2.5万亿。股市融资率即融资额占市值比率超过国际公认的3—5%合理区间,达到6—7%的危险区间。股市成交量沪深两地日均超过2万亿,接近世界之和。证监会开始下文件清理场外非合规融资时,一场股市大跌难以避免的发生。到目前为止,场外融资基本清理,场内合规融资约8000亿元,占股票总市值约2%。沪深日均成交量降到高峰时的十分之一,这说明沪深股市降融资杠杆,降交易量泡沫已经到位,股市再次下跌的导火线已经消除。

  第二,股市大跌暴发之时,人们对注册制的恐慌和抵触情绪更大,注册制成为股价不能止泻的重要因素。如今,政府工作报告都不提今年实施注册制,注册制降到了研究论证的搁置地位。这是底部的重要因素。

  第三,股市大跌暴发时,又碰到2015年8月份和2016年1月份两次人民币汇率贬值波动。尽管人民币汇率兑美元贬值幅度较小,但这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的新现象。市场由此对经济下滑的恐慌,对股市的稳定更加缺乏信心。春节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向稳定。2月份,外汇储备月度减少值只有286亿美元。人民币国际离岸价格稳定,远期做空合约大幅减少。尽管2月份因季节等因素出口大幅下滑,但国际收支总体平衡格局不变,中国不存在通过贬值人民币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动力。由此,人民币汇率稳定是股价稳定的前提基础因素。

  第四,证监会在救市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及人们对管理水平的质疑,如引进不服水土的熔断制。如今,熔断制被暂停,证监会新主席上任。这一切给市场带来新的希望。

  第五,上证指数从5187点跌到2683点,创业板指数跌幅过半。对个股来讲,大部分中、小股票跌幅6成到7成,大部分大盘股跌幅达4成左右,这样大的跌幅是在国家并没有发生政治、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正因为如此,国家对股市稳定非常重视,因为股市大跌的进一步恶化会倒过来引发政治、经济系统性危机。

  总之,造成股市下跌的几个主要因素正在消失或缓解,这是底部区域到来的基本面格局。(金.融.投.资.报)




  谢荣兴:保护中小投资者 利益是牛鼻子
  ——建言证监会刘士余主席
  上海交大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 当下,注册制成了证券市场最热门的话题。注册制的核心只要加强信息披露,对虚假信息披露欺骗投资者、内幕交易、操纵价格等证券市场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在此基础上把股票公开发行的主动权交给市场。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讲,会不会推出注册制?成了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推注册制真的那么重要吗? 在我看来不仅不重要,反而是造成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注册制和我国股票市场现状极不相适应。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真理越出一步就是谬误,只有相适当的才是正确的。 股票市场的本质是什么?对上市企业来说,就是融资功能;对出资人来说,就是投资功能。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要素市场来说,就是撮合优化资本配置功能。 全国注册的企业有7000多万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在创业板上市后造就亿万富翁、百亿富翁的感召下,“圈钱”、“造富”已成新常态。只要彻底信息披露,谁都可以上市?这还了得。看看目前A股市场的现状:上市企业已达2840多家,总市值已达到40万亿,有的企业上市后没有持续盈利能力,有的上市一年后就变脸,连续3年亏损的ST公司己形成板块,作为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人成了“冤大头”,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现在中央在经济政策上实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调结构,去过剩产能,去杠杆,形成有效的产能,有效的需求,国家有关部委更是不断发布对行业发展(限制)的指导意见(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他们是如何变成亿万富翁的?
  ——兼谈本周经济与股市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有人总是不相信。其实,在我的挚友密友中,确实有股票做得很好很好的。

  多年以前,认识他们时,他们往往仅几万、几十万,最多的200万元,现在如滚雪球似的,有的从1400元做到7-8个亿;有的从200万做到30多亿;有的从5000美元换成人民币做到40多亿了。真是士别数年,当刮目相待,富可敌国啊!细想:他们都有一个特点,无论是大牛市、大熊市或震荡市,都会千方百计地挑选有“安全保护伞”的股票,不太容易亏的股票,95%会赢的股票,千方百计回避高风险金融产品。

  即:炒股票、买证券,首先第一条不是要挣钱,是要保证安全、不亏损。应该千方百计寻找不会亏的、有安全保护伞的股票与证券。当大家大亏、中亏时,他们不亏,还挣钱,他们能不发财吗?

  例一:2008年,市场出现了“上汽集团的认购权证”。2008年底,上汽集团仅5元多,它竟然公告:2009年12月31日,它将努力炒到26.91元以上。如果炒到28-30-33元一带,则持有老股的投资者,可以以26.91元买进同样多新股。太可怕了,可以涨5倍啊。但经核实,此事属实。于是我们就在5元多,大量买进该股。结果到2009年12月31日,它真的上到27元多。但好景不长,在26.91元以上仅停留了几天,券商和大股东就开始逃跑、成鸟兽散。看着不对,我们也于25元风速卖出。我们资金翻了4-5倍,真开心啊!

  例二:2009年又出现了一个“认沽权证”的股票,即攀钢钢钒(今攀钢钒钛)。它的大意是,在市场上运行2年时间,最终,在2011年4月25日前后一周,投资者可以以10.55元去抛给市场。即届时,此股股价一定在10.55元以上,否则,大股东鞍钢将拿出270亿元,将市场上的全部攀钢钢钒按10.55元收购,并且,整个攀钢钢钒还将完全退市,造成巨大损失。

  仔细研究了公告,我们认为可信度99%,应该坚决参加。首先:中国钢铁企业四大央企(宝钢,武钢,鞍钢,攀钢),它占了两家。央企的信用度可靠。其次国资委会全力以赴帮助它们资产重组,将优质资产注入。绝不会听任浪费270亿元,并退市的糟糕事情发生。

  结果,大量买进后,鞍钢与攀钢被国资委注入“大量优质资产”,股价猛涨到13-14元一带,整整停留时间达到一个月左右。在大熊市中,有如此高的收益,可谓喜从天降了。

  例3:2013-2014年,在股市跌跌不休的大熊市中,我们先后买进了只会挣不会赔的分级基金中的A,如创业板A、资源A、银华金瑞(A)。

  这些A类基金有几大优点:1、股市越跌,它越涨。2、安全性高于国债。3、流通性不低于股票。4、时间长,可以留给儿孙!5、不怕通胀也不怕通缩。6、当股市大跌,其“弟弟”,激进型的B类,多在0.25元跌破,当日停市,折算,A类又可大挣一把。结果到年底一算,资产竟又增长40%。

  总之,我的挚友、密友们始终记住股神巴菲特的名言:“投资理财的第一条原则是不输钱;第二条原则就是永远记住第一条原则。”

  现在依然有安全保护伞的股票(注意有现金选择权的资产重组公司)。探索之,寻找之,逢低购买之。

  安全第一,永远安全第一,方能通过5年、10年、20年从几万到几亿。

  【本周经济与股市:1、政府工作报告不提注册制,这绝不是疏忽,而是有意回避使股民人见人怕的达摩克利斯剑。2、2月26日我给证监会刘主席写过一封公开信后,27日21-23点,证监会一位领导2次深夜来电,我向他建议无限期推迟注册制试点,起码不要推进此事了。他没有表态,但极认真在听,应该是立刻引起注意,并很快去建议了。有人说:注册制应该推出,让股市大跌下去!这都是唱空。证监会副主席讲“正在研究”,别理他!正在研究的东西多了!】(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谁能拯救A股?A股路在何方?
  路在管理层的政策
  之脚下。只要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着想,用好用活政策,就可终结中国股市长期熊市,进入慢牛轨道,以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和赚钱效应,来吸引大量的场外投资者入市,发挥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

  本周市场走势扑朔迷离,上涨时那怕七连阳,也是一步三回头;而从2900点几次杀跌,却只需要几十分钟。投资者对A股市场普遍没信心,不愿交易,成交量极度萎缩,屡创新低。而“维稳时段一过,2638点底部必破”的舆论,却是铺天盖地。然而,本周四次想杀破2800点,却又无果。

  究竟谁能拯救A股?A股的路在何方?

  1、历史上用技术测的底,往往不完美。

  近期满城风雨的“2638点必破”,主要是靠技术分析得出的结论。或曰:“两次2638点靠得太近,难成双底”,或曰:“2900点上方形成了小双头”,故双底必破,或曰:“现在只走了C4浪,还必然会有更具杀伤力的C5浪,将直刺2500点,甚至2300点”。

  但是,这种用纯技术分析预测大底部,忽视了股市基本面、经济面、政策面、市场面多种因素,本身也缺乏充分的理论根据,缺乏哲学上严密的辩证逻辑论证和具体分析,主要是一种因果推导和形式逻辑演绎,只有孤证,而无旁证。因此,历史上,纯技术分析追求的“完美底部”,最终往往被不完美的底部所破坏了。例如,历史上386点、325点、512点、1025点、998点、1664点、2049点等重大底部,都是在纯技术分析所预测的底部之前,与之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了。

  因此,在底部区域,纯技术分析的最大困难和失误,就在于在模糊时刻,没法预料变动不居的政策因素改变大势,没能超越自己,及时由空转多,因而在一路看空成功之后,最终却功亏一篑。

  如眼下对“2638点底部必破”过于执着,是否会又一次失去转换的契机呢?

  2、2630点:底部的三大标志已经具备。

  即估值,成交量,经济、货币和股市政策取向。

  从估值比较,现时A股的估值(沪市12倍市盈率,沪深300指数10倍市盈率),已经低于2008年1664点的水平。人们却浑然不知,被指数还高于当时1000点所迷惑,总以为没有调整到位,至少也应该回到2014年牛市的起点2200点再说。

  殊不知,过去8年中,有几百家绩优公司上市。随着经济平均每年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同步增长。加上几万亿的再融资,向上市公司注入了大量的优质资产,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估值。所以,人们不能光盯着指数,不看其内涵变化,老是指望大盘再回到2008年的1664点或2014年的2049点,才感到跌得解气,让人放心。

  从成交量看,周四沪市成交量只有1330亿,是2015年天量12600亿时的十分之一;沪深两市3550亿,也是天量的八分之一。周五沪市成交量再度萎缩到1284亿,两市成交量3040亿,创了2014年10月以来的新低。

  而地量作为判断底部区域的最主要的标志,屡试不爽,比任何其他技术分析指标更靠谱。因为它是1亿多股民筹码和资金博弈中均表示休战的状态,是多空双方人群的思维和行为的结晶。

  从政策取向看,今年经济增长6.5-7%的目标已定;M2为13%、货币政策转为定向宽松的基调也已明朗;《政府工作报告》未提注册制,政府呵护股市、以期健康稳定的取向十分明确;新证监会主席在2850点上,罕见地向市场大胆喊话:“希望买股票而不要卖股票”,若他没有“三把火”和振兴市场的“尚方宝剑”在手,哪会有这么大的底气?

  本周六全天,一行(央行)、三会(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一委(国资委)将召开记者会。尤其是刘士余主席的表态更值得关注。我认为,推出拯救市场的新政可能性很大。于2860点上任的刘士余,至少与前七任证监会主席一样,也会给市场拉出一条“刘士余上影线”吧!

  26年来,我正是靠判断底部的这三大法宝,无一例外地判断准所有的重要底部,但愿这次也能应验。2638点成为底部,或者是底部区域,应该是能够成立的。

  3、万一击破2638点,后市会如何?

  据我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希望击穿2638点的看空者,大有人在,很有市场,可以说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或者是出于对中国种种社会问题和经济形势的悲观;或者是对股市弊端的积重难返失去了信心;或者忧心于市场大量的活跃资金被去年过度配资和融资所消灭所导致的市场资金严重匮乏;或者是因为在去年笃信政府救市定能成功而积极参与救市,最终亏损累累,从而遭到了沉重打击;或者是担心国家队在3000点上方不远的位置可能会提前出货,因而变得十分谨慎;或者是担心在指数高位容易被政策多变而套进去;或者是希望市场能深挖“坑”,跌倒更低的位置去做行情,寻求安全的运作空间。

  我认为,上述理由都是情有可原的,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人们也应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几个问题:
  一是,1月、2月两次跌到2638点,那是因为美联储加息、两次熔断、大股东解禁、人民币贬值趋势、经济硬着陆担忧、香港股汇双杀、春节期间全球股市持续暴跌等综合利空接踵而至,才造成的。那么,现在有没有比当时更大的利空来杀破2638点?

  二是,如果跌破2638点的话,能到什么位置?2500点还是2300点?如果没到所预期的理想位置你敢抄底吗?

  三是,若击破2638点之后,市场会否出现崩塌式下挫?政府会做如何反应?据我了解,连最看空者都认为,那时将会有一轮500点、800点甚至更大行情的爆发。既如此,现在位置持股不动者,全部都是大赢家,有多少人在乎指数一时的波动而恐慌割肉、为别人提供盘中餐呢?

  四是,如果大盘在2900点有筑“小双头“的可能,为什么就没有在2638点附近构筑多重底的可能,或者突破2933点、坐实2638点底部,而只有往下跌破2638点一条路呢?

  在我看来,破不破2638点,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对此,人们都应做好思想准备。只要控制好仓位,都能从容应对。

  4、路在管理层的政策之脚下。

  记得1993年,中国股市只用了3年时间,就从100点涨到1558点。用了10年时间,即2001年,就涨到了2245点。2007年见到过6124点,2015年反弹到5178点。而现在只有2800点,并且投资者普遍怀疑2638点不是底。

  试问:中国股市用了26年时间,2800点的市值,迅速膨胀到50万亿左右,比6124点时的16万亿还要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股市,这是何等快的扩容速度?

  然而,自2009以来,当美国、欧州、日本等发达国家股市,以及发展中国家股市,都创出了金融危机前的新高,至今已连续7年牛市,中国股市却熊冠全球7年,折腾来折腾去,至今指数只有2000多点。换了7任证监会主席,还经常发生股市危机。近半年中,又发生3次股灾,不仅广大投资者年复一年亏损累累,解套无望,甚至还把1.5万亿政府资金也拖进股市去救市,都没救起来。这岂不是极大地悲哀吗?

  如今,新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一月有余,市场充满着期待,都在看,他能不能拯救A股?他把A股的路带向何方?中国股市能不能重回慢牛的轨道?

  继我上周就改善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向刘主席提出五项建议后,现我再作调整,提出拯救A股的五项举措:
  第一,必须对市场最为忐忑的注册制问题有一个时间表。因为,注册制将彻底颠覆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和价格中枢,若现在就推出,那么,多数股票的股价将被腰斩,创业板的高价股再跌三分之二,也不是没可能。但是,这对26年来以高价申购新股和再融资的投资者来说,太不公平,十分残酷。管理层完全应该向市场明确说明:注册制改革的准备时间至少需要2年,就可让市场对注册制实施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应对时间。

  第二,鉴于前3个月新股发行只有24家,平均每月8家,不如尽早安民告示:今年全年新股发行不超过100家。这样,就可给广大投资者(尤其是大资金的机构)有个明确的供求预期,敢于踊跃入市。

  第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累计减持5%之后,若再想减持,需作为重大事项,经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后,方可实施。这项措施完全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

  第四,鉴于半年来股市已有21次千股跌停,市场过于频繁大起大落,深深伤害了广大投资者,故中国股市很有必要建立万亿平准维稳基金。资金来源可由印花税、部分佣金、已累积的投资者保护基金、国家队抛股的盈利、财政拨款、以及广大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认购(每年只支付银行利息)组成。我相信,政策响应者会很踊跃,筹资应该不会太困难。

  第五,鉴于人社部长尹蔚民已表态,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将在今年进行,管理层不妨尽早宣布:6000亿养老基金随时可委托基金和机构入市,不再公布具体的时间表。

  我认为,以上五条都是广大投资者所迫切期待的、利国利民利股市的大好事。管理层只要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着想,用好用活政策,就可终结中国股市长期熊市,进入慢牛轨道,以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和赚钱效应,来吸引大量的场外投资者入市,发挥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

  但愿我的愿望,能有部分能在周六记者会和今后逐步变为现实!(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证监会让渡发审权才是要务
  证监会身兼审批者
  和监管者的双重身份,而在注册制改革推出之前,证监会应先将发行审核权让渡转移到证券交易所,只有这样,证监会才能跳出利益圈之外,可以保证其决策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近期,注册制成了最热门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未提注册制,引发市场热议。有说“延迟”的,有说“难产”的,有说“胎死腹中”,有说“注册制成炮灰”,更有人说应“无限期推迟”的。与此同时,也有人站出来说“注册制改革仍是进行时”,“A股一级市场必须‘去行政化’,解决问题的唯一通道就是实施注册制,除此别无他途,也无退路!”

  但在笔者看来,注册制并不是关键,证监会让渡发行审核权,才是其回归监管主业的最重要事务。

  打开证监会网站,内部有18个职能部门,其中发行部、创业板发行部、机构监管部、基金监管部、期货一部、期货二部、会计部和国际合作部都具有行政审核权限,而其他9个部门则主要负责一些行政事务。证监会为什么饱受非议?证监会主席为什么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身兼审批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公司发股上市是证监会批出来的,一级市场卖了假货很难脱得了干系;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都要经过它的审核,出了问题也会说它审批不当;交易所的总经理是它任命的;甚至连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其执业资格也是证监会批出来的。总之,证券市场发行交易的所有产品几乎都经过证监会的手,进入证券市场所有的“通行证”,都是证监会签发的,可它却还要对之一一进行监管。孩子都是他生养的,再顽劣再屡教不改所谓惩罚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仅如此,权力如此集中,必然会滋生腐败,权力越大,腐败的“等级”越高。

  所以,在注册制改革推出之前,证监会应先将发行审核权让渡转移到证券交易所。就如我国香港那样,联交所是上市申请人的主要联络平台,依据《上市规则》和《公司条例》,联交所对上市文件实行实质审核,香港证监会则作原则性的形式审核。如此,香港证监会便能通过监督联交所是否依法行使审核权,间接地履行证券发行上市的监管职能,同时还拥有法定的调查及执法权,以及核准决定的最终否决权。证监会便能跳出利益圈之外,可以保证其决策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证监会将发审权转移到交易所,前提是交易所需从证监会系统独立出来。证券法第103条规定:“证券交易所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第107条规定:“证券交易所设总经理一人,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任免”。实际上,交易所就是证监会的下属机构,之前,许多专家和媒体每每谈到由交易所审核时,用的便是“下放到交易所”。所以必须修法。如果在不修改第103条和第107条之时,便把发审权下放到交易所,沪深两家肯定会互相抢夺上市资源,结果导致上市大跃进,这样的情形我们见得还少吗?而修改第103条和第107条,相信比实施注册制的全面修法要相对容易得多。恰如证监会前副主席高西庆所说,注册制涉及的“不是证券系统单独一个法律能够解决的问题,它和我国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有关,和整个宏观公共治理机制有关,对应于我国的政府治理、公共治理体系”。如此复杂的工程,不要说今年推不出,“十三五”期间也难。“十三五”规划纲要不是提到,要“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吗,先通过局部修法,将发审权让渡转移到交易所,这正是“为注册制创造条件”的条件之一。(金.融.投.资.报)




  宋清辉:“一行三会”合并基本上不可能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将改革,“一行三会”可能合并的传言不绝于耳。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就建议“尽快组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他是希望能有新的监管机构实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金融监管新体制。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金融监管职能,即银监会管银行、证监会管证券、保监会管保险机构,三会实行分业监管;人民银行则处于核心地位,这种“一行三会”的格局看起来分工严明、管理效率高。

  从以往的格局来看,银行、证券、保险已经涵盖了中国所有的金融以及衍生金融业,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新型金融业随之产生,金融市场已经与以往有所不同。从一些已经发生的新型金融事件来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央行,没有一家监管机构有“资格”全权处理这些事情,监管冲突、监管重复、行政冲突等情况时常发生,这也导致很多创新金融能够游走在法律边缘,对于一些金融违法现象,很多监管部门只能“提醒”投资者,而无法对其实施监管、调查。

  在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已经不如以往的背景下,“一行三会”金融监管的效率已经跟不上时代,监管力量的分散导致监管真空的出现,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综合大局考虑,金融监管亟需从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否则监管的有效性势必会大幅降低。

  综合监管并不意味着“一行三会”必然进行合并,而是要进行整合。从整体上来看,想让“一行三会”合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那样会让新型的监管机构层级更为复杂,机构内需要协调、处理的事项将更为繁杂,内设的部门结构或许将形成“换汤不换药”的局面,整体的金融监管效率不一定会提升。

  越是在局势复杂的情况下,越需要加强“三会”的独立性和“一行”的整体性,加大对传统金融机构违规的查处力度;此外,“一行三会”需要对内部结构进行重整,在不影响各会独立性的情况下,加强“三会”内部沟通,以应对业务交叉领域、从事混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的金融行业。

  央行需要带动“三会”参与到跨境金融监管的合作中来,广泛开展与相关国家的监管机构的双边及多边合作。一方面,中国可从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国际上有效的监管经验与具体方法;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协同各国打击国际间金融犯罪,同时防范国际金融诈骗、犯罪集团进入中国实施不法行为。

  在金融机构实施沟通协作的过程中,同时需要提升金融监管理念,要由严格限制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经营行为,向促进金融业竞争、促进金融混业经营的方向转变;由限制金融机构的合并,转向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联合。理念的升级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金融创新,这也可以令金融监管机构未雨绸缪,提前发现监管真空,提前一步实施监管,防止出现灰色地带。

  此外,监管不能仅仅是事后监管,而是要实现提前监管,在风险出现前就将其化解。对于所有金融行业,央行都需要通过相关部门对其实施监控,以监测各种各样的风险。此外,央行还需要协同各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各地监管部门制订一系列的风险应急预案。除了监管外,金融机构还需要做好自身的风险控制并定期上报,例如信息披露、内部经营情况、存在的不良率、坏账等。

  之所以提出这些,是因为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还缺乏有效的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体系,事后诸葛亮的情况常常发生,打掉金融犯罪集团虽然大快人心,但亏损的投资者们大量资金无法取出,风险、恐慌已经形成,并不利于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金融违法者的犯罪成本相对较低,这也导致监管困难。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中央政府需要兼顾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除了需要应对当前的局面,还需要出台相应的灵活性法规以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创新金融,毕竟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些什么。(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股市期待增量资金
  最近一个阶段,股市可谓春风拂面,利好不断。大盘也走出过七连阳的行情,股指也曾经挑战了2900点。但是,这样的表现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这不仅仅是在于七连阳的含金量不足,而且市场稳定性很差,股指稍有上涨就告调整。上试2900点后,大盘很快就回头考验2800点,并且跌破了这个位置,以致投资者难以放心持股,短线交易盛行。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想象股市接下来会走出像样的上涨行情,相反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还使得后市尽管运行的位置不高,但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

  很多投资者发现,近期市场走得比较艰难,遇利好也是反应平淡,相反哪怕是对于那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利空,则如同惊弓之鸟。从根本上来说,是与市场缺乏增量资金,行情主要靠存量博弈在推动有关。相关统计显示,一月份以来,场内资金是呈现净流出的局面,虽然到了春节以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流入的规模非常有限。虽然此间还有沪港通的北向资金呈净流入状态,但规模也只是十亿元级别的。相对于当前的市场大盘而言,这种量级的资金是太小了。另外,双融余额时下也是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目前规模不足8500亿元,是15个月来的新低,比前期又减了不少。总之,目前人们看不到有明显新增资金入市的局面,这不但使得成交量止步于5000亿元一线,而且也极大地制约了大盘的反弹高度。

  那么,为什么没有增量资金入市呢?这里不妨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就大的方面来讲,去年的股灾,让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特别是消灭了一批中产阶层,使得股市的“有生力量”元气大伤。人们的风险投资意愿明显下降,更多去追求具有足够安全边际的产品。近期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人们对于低风险资产(尽管很多地方的房地产未必能算是低风险资产)的追逐。所以,在股市缺乏财富效应,不确定性(如注册制)又还没有消除的情况下,增量资金是不会大举入场的。

  其次,从市场本身来说,基于股灾的教训,即便是那些现在还留在市场中的投资者,也没有积极持股的意愿,都是寻找短期机会,并且也不会轻易满仓甚至加杠杆操作。而这种情绪的蔓延,也使得外围资金尽管现在并没有好的投向,但还是不愿意在这种基本面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入市。以往,市场上有一些对冲工具,包括期指和期权等,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工具。但后来期指交易被限制,期权则本来就规模有限,这使得投资者在风险控制方面就明显缺乏手段,部分大资金虽然对后市并不悲观,但对大规模入市显得犹豫,应该说也是与此有关的。还有,现在的新股发行模式,把申购新股变成了摇奖游戏,虽然尽可能地照顾到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但也堵塞了新的增量资金入市的一个渠道。客观而言,现在的一些制度安排,虽然说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上的确是显得很有针对性,但其综合效果究竟如何,则就值得研究了。增量资金的不足,除了有大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制度设计上的原因,这一点人们应该予以正视,而不是试图加以回避。

  由于股市缺乏增量资金的介入,行情走得磕磕碰碰,由此形成的负循环,对其健康发展的危害很大,这是需要严肃对待,认真解决的。如果说人们对于新一届证监会有什么期许,那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引导增量资金入市方面,做多一点实际工作。(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股价基础还需要夯实
  近期股市多空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个股走势弹性很好,盘面中很明显有护盘主力的呵护,连续的阳线以及权重股的拉升都能看出端倪,大盘依然行走在一个大箱体之中,箱体的上沿为上证指数2933点,箱体的下沿为2638点。接下来需要验证的是,当市场回归正常之后,大盘究竟往哪个方向突破。

  下列几个因素还是值得关注:
  其一,去杠杆的动向。股市的杠杆已经去掉很多,一个公开的数据就是券商的两融规模已经减少到8500亿元以下了,从5000多点时的2.3万亿减到如今的8500亿元以下,时间仅仅半年多一点,这个减速是令人惊讶的。至于其它的诸如场外配资、伞形信托、股权质押,其数据从来没公布过,不过看看股市现在的熊样,即便杠杆还有,日子都好不到哪儿,数额也不会大。近期值得关注的是在房产市场中新冒出来的“首付贷”,即房产购买者除了八成从银行贷款外,原本首付二成从那些专事场外配资的机构贷款,这种“空麻袋背米”的活计不是穷人干的,而是那些有钱人套资金的游戏,不过这种活即便行得通,也是小众的,但一旦崩盘,杀伤力还是很大,接下来清理势在必然。

  其二,关注国家队主力的动向。去年股灾之时,5178点跌到3800点,其实当时跌幅并不大,但巨额杠杆的压力,为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国家队主动出击救市,救市总投入到底多少,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去年三季报出台之时,从各家公司公布的前十名股东名单中,大家发现了汇金和证金公司的身影,于是,大家给此类股票冠以“王的女儿”炒过一把行情。现在正值年报公布高潮,年报中需披露的股东变化数据将更清晰,所以,从数据变化中可观察国家队是增持还是减持,从股权的变化中可看出国家队主力的动向,投资者未来的布局跟着这些主力走,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其三,关注股市的成交量。中国股市在5000多点的时候,沪深股市日成交量创下的天量是2.4万亿元,而当市场节节败退之时,伴随着成交量的大幅萎缩,现在日成交量超过5000亿元已经是很开心的事了。成交量萎缩有去杠杆的因素,也有新股发行方法改后,资金退出的因素,股谚云:股市中什么东西都能骗人,唯有成交量骗不了人,所以,当下市场中套牢盘无数,包括去年救市资金也大多数套在3600点左右的位置,市场还缺乏增量资金,现在的行情大多数是存量博弈,这样的市场结构需要修复行情,而行情的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箱体的整理还需要一段时日,尽管上下幅度长达近300点,市场也还需要反复证明这2638点究竟是不是此轮股灾以来的最低点。股价的基础需要夯实,市场的心态也需要修复,这个过程也许是比较煎熬的,但短线的机会依然很多,所以,控制好仓位,有差价就做做,没差价就歇歇,耐心等待新机会的来临。(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熊市中需几剂良药
  一般而言,当市场指数有效跌破年线的支撑位置,则往往预示着市场正式进入熊市行情。或许,对于部分投资人士而言,他们会更热衷于用半年线来判断市场的牛熊。

  鉴于前者,如果按照年线作为判断标准,则在去年年底的时间段内,中国股市已经正式确立了熊市行情。与此同时,随着2016年初熔断机制匆匆落幕的冲击影响,实际上更进一步印证了股市走熊的格局。至于后者,若以半年线作为牛熊的判断指标,则在去年8月份市场已经确立了熊市行情。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判断方式,我们都不能够否定一个事实,即中国股市已经深陷熊市的行情之中。

  在牛市行情中,如果采用熊市思维来炒股,则往往容易让自己长期陷入踏空的状态之中;相反,在熊市行情中,如果采用牛市思维来炒股,面对市场的接连下跌,却一直捂股不动,则往往容易让自身的持股市值不断缩水,甚至把之前的牛市成果全部吐出来。

  无论是站在管理层治市的角度去思考,还是站在普通散户的切身利益去分析,拯救A股熊市都会显得非常重要。但是,面对刚刚陷入熊市的A股市场,需要用哪些手段才能够把它从熊市中拯救出来呢?对此,笔者有如下的看法,以供参考。

  首先,引入新增流动性资金,且加大长期资金的入市规模,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对此,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外资等长期资金无疑是未来积极引导入市的参考指标。

  其次,近期保监会在相关征求意见稿中强调,拟进一步拓宽险资的投资范围,释放了险资的投资空间。与此同时,在今年春节之后,全国社保基金已经给多家境内委托管理人划账,合计约100亿元人民币,以用作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但是,对于规模逾万亿的险资资金而言,尚待挖掘的空间还很大。

  再者,养老金入市步伐加快,也是一种趋势。从相关数据获知,2015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约有3000多亿元,而其累计结余达到了3.4万亿左右。若未来养老金入市步伐提速,将会从一定程度上为股市带来一定的新增流动性补充。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因养老基金关乎老百姓的钱袋子,且权益类资产投资不局限于股票,因此养老金入市的心理影响远超于实际影响。

  此外,外资的入市加速,也是提升A股市场新增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中,根据数据统计,QFII已出现连续49个月新开账户情况,而目前合计批准投资额度已经超过800亿美元。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外资的入市步伐有望进一步提速,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新增流动性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因这类资金基本属于长期类投资资金,其在A股市场中的占比提升,有利于提升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整体占比,中长期利于股市的平稳运行走势。

  事实上,要想把A股市场从熊市中拯救出来,还可以采用提升存量资金的利用效率,或借助市场交易制度的改革来提升股市的投资信心。其中,适度修改市场交易制度,如试点部分股票T+0交易制度,以缓解市场期现交易制度不对称的压力。与此同时,可以适度松绑两融业务,或适度提升两融折算率等方式,将会给股市带来或多或少的刺激影响。

  但是,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思考,股市艰难完成了一轮“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之后,当前市场的整体杠杆率已经得到了较好地降低。对此,再度全面松绑两融或进行交易制度改革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笔者认为,对于A股市场而言,还是离不开一个特征,即“成也资金,败也资金”。然而,当股市完成“由牛转熊”的过程之后,实际上意味着当前股市基本上是以存量资金作为推动主导。至于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乃至外资的加速入市举措,或许更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目前入市的预期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变现有市场以存量资金推动的特性。

  要想拯救A股熊市,必须要救活市场人心,而救活市场人心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要想短期内达到拯救A股熊市的目的,确实并不容易。

  (郭施亮,市场资深人士)(金.融.投.资.报)




  花荣:第三批自贸区什么时候公布?
  一、操盘记录
  1、周五大盘:弱平衡势;
  2、下个交易日感觉:看周六的发布会消息;
  3、短线操作计划:少量仓位娱乐一下;
  4、最新建仓股战法备忘:兰州民百600738,爆破点战法;
  5、当前持仓:兰州民百600738(周五下午尾市买的)。

  二、随机记录
  集中精力在国企改革、壳资源股、迪斯尼概念上。

  三、股市加油站
  狱长问临刑前坐在电椅上的死囚:你还有什么要求吗?死囚:我只希望你在行刑的时候能握住我的手,让我心里好过一点。(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