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2月7日电 题:高铁时代:五官感知的中国春运之变
新华社记者 叶健 罗政 丁汀
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贵阳需要多久?如果在以前,答案是近29个小时。而2016年“春运”,则有了新的答案——9个小时。
2016年春运期间,记者乘坐由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承运的K4249和G1327,在两辆殊途同归的列车上,记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前进的中国。
身:速度与激情 春运正当时
2日,在夜色的笼罩下,记者22时登上为春运增开的K4249。快车比起绿皮车进步不小,但晃动感仍非常明显。颠簸的车厢让书写异常艰难,记者在采访本上记录时,笔经常随着列车的颠簸四处游走。餐桌上的杯子里即使只有半杯水,不一会儿就将桌布溅湿。
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承运的K4249列车长许斌说,因为列车的颠簸,很多乘客即使睡卧铺,也会整夜失眠。有些列车员,一趟车来回跑下来,腿脚甚至会出现浮肿。
而在中午发车的G1327上,颠簸则大为改善,就算将打开瓶盖的矿泉水放在一旁,也不用担心洒出。这列车经停的站虽然比K4249多2个,但到达时间还是快了20个小时。K4249跑1趟的时间,足够G1327跑3趟。
家住贵州的李强在苏州工业园打工多年,他向记者抱怨说:“如果不是抢到高铁车票,我才不会坐快车回家呢。虽然票价贵了500多元,但也就是两三天的工钱,少受多少罪啊。”
记者了解到,如今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约90%的列车都是动车组列车,“高铁时代”可谓名副其实。
耳:噪音变小了 讲话文明了
行走在K4249的车厢,列车的轰鸣声与乘客的谈笑声混在一起,声声入耳。许斌告诉记者,在快车上,由于列车噪音很大,所以大家说话基本靠喊,不耐烦的乘客也经常会发生争吵,加上小孩哭闹声,非常嘈杂。“在快车上工作久了,不少工作人员的听力都会下降。”
在G1327列车上,随车的音乐成了主旋律,由于座位朝向一致,乘客无法打牌,只能和旁边座位的人交谈,声音自然也大不起来。书籍和电脑成了动车乘客的旅途神器。
(小标题)眼:行李变少了 车厢靓丽了
在K4249列车上,来自云南的40多岁的老李,带了足足三麻袋的行李和涂料桶若干。老李告诉记者,麻袋里装的是旧衣服,就是扔也要扔家里;涂料桶里装点东西不仅好拿,而且坐在上面方便。
年轻人的行李则越来越轻。同样在K4249上,29岁的王志学在上海一家包装厂工作,他已经三年没回家,所有的行李只有一个书包。“哪有那么多要带的东西?带点钱回家就好。”他说。
G1327上行李整齐地放到行李架上,并不宽敞的车厢显得井然有序。
高铁乘务员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沪汉车队总支书记张伟雯告诉记者,高铁乘务员的要求很高,多数是从应届毕业生中筛选的年轻人,而且很多标准都是参照“空姐”来的。实际上,也确实有一些“空姐”改行来做“高姐”。
舌:吃得健康了 食物精细了
虽然不少人习惯带着方便面上车,但是火车上的食物仍让不少人关注。其实,除了高铁动车,在行驶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的列车上,都会配有厨房。在快车的餐车里,能吃到刚出锅的热菜。
沈士强在上海铁路局列车厨房间工作了30多年,见证了“舌尖上的火车”的变迁。“以前乘客最喜欢点的是猪肉,无肉不欢;最近几年,点牛、羊、鱼肉的乘客多了起来。烧得最多的菜,也从红烧肉变成了红烧鱼。”
为了抓住乘客的胃,厨师们绞尽脑汁。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厨师严伟清告诉记者:“现在做菜除了口味,还会更加精细,以前切块的现在切丝,还会注意配色、调香。”
但在高铁动车上,现炒现卖的点菜成了历史,中央厨房制作、高铁厨房加热的盒饭成了唯一选择。当然,由于储存条件变好了,乘客还能吃到哈根达斯冰淇淋、星巴克瓶装咖啡或者袋装的德州扒鸡。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