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短期化的原因很多,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的立即满足偏差是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决策时往往会选择能立即获得收益和避免直接花费的方案。对常人来说,现在获得好处比未来获得好处更能引起兴趣。究其原因,还是惧怕未来的不确定性。
今年春节流行在微信上抢红包,其实红包的金额很少,但大家都乐此不疲。在股市中许多中小投资者要时时看盘,喜欢天天操作,不少人被套后喜欢做T+0,希望摊低成本……上述种种现象,从心理学上说,都是因为可以立即得到满足。
心理学家塞勒1997经过研究发现:纽约出租车司机在小时平均收入高时,常早下班。而小时平均收入低时,常晚下班。显然这是个奇怪现象,不是一种理性决策。一般说来,当某天小时平均收入高时应多干,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有违常理的做法?访谈发现,他们是将一个决策问题同其他问题分开考虑,或将一个决策的各个方面分开考虑。而且,他们只以今天一天为标准,而不是根据两天或多天的收入来考虑。
现在行为短期化情况比较普遍。例如,地方政府追求短期GDP增长而常常忽视环境承载能力。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劈山填海。足球俱乐部宁愿花巨资购买巨星以求短期成绩提高,也不愿意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上下工夫。股民入市,希望马上就能利润翻番等等。
行为短期化的原因很多,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的立即满足偏差是一个重要方面。
立即满足偏差,指的是人们对即时满足的要求更高,人们决策时往往会选择能立即获得收益和避免直接花费的方案。对常人来说,现在获得好处比未来获得好处更能引起兴趣。究其原因,是惧怕未来的不确定性。如要在下月的两份利益和本月的一份利益之间选择,按照人的理性思维,绝大多数人该选择前者,但前提是两者都是必然现象。如下月的两份利益不是必然的,人们可能更愿选择本月的一份利益。立即满足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人们对未来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不准确。在比较眼前和未来利益时,常常低估未来利益。第二,面对享乐,人们希望越快越好,现在享乐远远好于留在将来。
若要尽力避免立即满足偏差对行为的影响,不妨就从避免频繁操作、谨慎做T+0、学会空仓做起。
沪深股市的换手率多年来始终高居世界第一。以2015年5月的换手率为例,沪市为546%,深市666%,香港股市72%,台湾股市69.5%,日本东京股市103.2%,韩国股市137.7%,纽约股市53.3%了,德国股市73.4%。换手率高说明操作很频繁。在美国,每人每年平均交易6次,大约8周交易1次。但在沪深股市,笔者在北京某证券营业部做过实地调研,拥有100万以下资金的中小投资者,平均两天交易一次,最高一年交易578次。而拥有1000万以上资金的投资者,平均三周交易一次。笔者又通过网络、微信访谈了数百位投资者,他们平均两天交易一次。近10%的投资者一天交易三次。有20%的投资者,几乎每天都会交易一次。还有一位投资者,在7月20日这一周,交易了近百次,平均每天近20次。这些投资者盈利不多,甚至亏损。
频繁操作,往往事与愿违,是引起股民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频繁交易,失误的比例可能会增加,一旦判断失误又会盲目加仓,容易积小错为大错。频繁交易还极大增加了交易成本。投资者不断寻找短线交易机会,稍有盈利便迅速卖掉,没有盈利积累,而且往往丢了西瓜拣了芝麻。
要有较高的投资收益,就应适当减少交易次数。笔者深度访谈了几位资金量比较大的成功投资者。在正常市场情况下,他们平均每月交易一次,熊市半年交易一次,但收益率很高。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持股时间长短与收益率成正比,持股时间越长(交易次数越少)的个人投资者收益率越高。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专业机构持股平均期限为143个交易日,而个人投资者平均持股期限为44个交易日。个人投资者,资金越多,平均持股时间越长,交易次数越少。
人们之所以愿意做T+0,是因为T+0以提前一天兑现利润——立即得到满足。这在操作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如果投资者原先持有的股票未来趋势看涨,当天再补仓,那为什么当天要卖?如果未来趋势看跌,为什么要再买?如果处于趋势不明的平衡市,那为什么不休息?如果希望通过T+0降低持仓成本以便解套,那就要问:是解套带来的收益大,还是再买别的股票收益大?只为解套,不就是求得心理上眼前得到满足吗?如果能问问自己:现在盈利较低和未来盈利较高,你选择哪个?很多人喜欢前者,但显然理性的人会选择后者。
频繁交易的投资者,既拿不住股票,更无法忍受空仓。他们会不停地在两个极端中摇摆。
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沪深股市,真正的投资高手,操作次数不多,而且空仓的时间比满仓的时间长。有些高手,这些年就做了几波行情。尤其在熊市中,在下跌途中,要捂得住钱,不盲目抢反弹,能忍受空仓的煎熬。
种子撒到地里,不可能马上发芽。一朝分娩,需要十月怀胎。要在股市盈利,就不应频繁交易,而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超常的耐心。
(作者系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