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香港地价暴跌楼市崩盘纯属眼球炒作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谢逸枫:香港地价暴跌楼市崩盘纯属眼球炒作

加入日期:2016-2-22 16:26:25

  一条“香港地价暴跌”的新闻满天飞传,香港楼市崩盘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2016年2月12日,香港地政总署发布新闻公报,宣布一幅位于新界大埔区地段第221号的住宅用地,国万投资有限公司(母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最终以21.3亿港元的低价成功竞标,按最大可建楼面面积10.71万平方米计算,楼面价格仅为19880港元/平方米,创下十年来香港地皮成交的最低单价之一。这年头香港楼市崩盘声音如放屁一般响亮,结果是楼市没崩盘,朋友圈刷到手机自爆。当今自媒体、网媒体、传统媒体的媒大炮时代,标题党、爆炸式的、弄虚作假式的自我炒作已习以为常。香港楼市的无关紧要新闻,真的没必要过多的过分曝光,除了吸引眼球外,对于楼市健康发展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导致市场恐慌与投资市场的混乱。

  2月12日,香港地政总署公告显示,春节后首次拍卖的一幅位于新界大埔区地段第221号的住宅用地,以21.3亿港元的价格卖给了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批租期为50年。按楼面价计算,该地块只有19880港元/平方米,相当于人民币也就1.7万元左右。对比春节前后、北京、南京等地动辄四五万元的楼面价土地,显得香港地价似乎已崩溃了。据悉2015年北京楼面价超过3万元+的土地高达26宗,其中甚至有3宗位于六环外。对比2015年9月2日,在同样位于新界大埔的第226号用地拍卖中,一块同样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的地块,成交价30.3亿港元。按照最高面积计算,折合每平方米楼面价为4.887万元人民币。过去三个月香港楼市还出现过两起流拍事件。据统计2016年1月份香港物业成交约3500宗,这是1991年1月以来的最低数。2003年以来连续飙涨12年、涨幅达到3.7倍的香港房价似乎也要掉头向下了,自2015年9月份达到顶点后,已下跌近9.5%,似乎印证了“楼价下跌已传递到地价”的判断。

  首先说说为什么是低价成交。第一是地块的涉及司法问题,投资面临一定风险。如果在卖楼花(期房)前未能解决,开发商将会面对一定的投资风险,如无法按时销售与获得销售许可等融资问题。相比内地的开发商惯于囤地,香港本地的开发商由于楼市已经出现明显调整的迹象,在买地方面比较谨慎。第二是这块地皮将于2016年8月2日在香港高等法院进行聆讯,此前环保组织“环保触觉”已入秉香港法院对该地块申请临时禁制令。因此,招标仅有其他六家开发商参与,包括长实地产、恒基地产、鹰君以及信和置业与万科,英皇集团与佳明各自组建的合资公司。一旦环批通不过,面临收回的风险。第三是中海外冒险拿地,肯定是因为地块规模大十分看好发展前景。特别是对后前景看好,即使楼价下跌,跌幅也不会太大,时间不会太长。

  香港地价为什么暴跌?第一是在于该用地的法律纠纷。香港当地新闻和卖地文件都曾经指出,有关地段被环保团体提出司法复核,换言之,除非所有法律程序走完,开发商是不能开发。而香港的法律程序动辄数年,假如反对开发一方持续上诉,很有可能数年之内都不能开发。显然,一块有瑕疵的地块的成交价格,并不能代表什么。以香港的特例和内地一线城市的均价对比,更不能表明香港楼市就此崩溃。中国海外地产董事总经理游伟光表示,公司在出价竞争时,已将该地皮所在位置、发展规模及密度,和所涉官司等因素详加考虑,并恰当地反映在地价上。认为此次成交价属合理水平,公司亦有信心官司不会影响地皮的发展。

  第二是“土地财政”将香港逼入死胡同。香港并不缺少土地,但大部分土地却不被允许利用。香港可以推向市场的土地大都掌握在港府手中,但香港政府历年来对土地供应量严格控制,人为推高了香港地价和房价。据面包财经统计,在严格的数量控制之下,香港土地单价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以来,香港共拍卖土地175.6万平方,所得土地拍卖款超过3290亿港币,平均每平方米土地价格高达18.7万港币。第三是息率走势是致使香港楼价下探的影响因素之一。这是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必然付出的代价。香港为了维持联系汇率,必然跟随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港币必然走强。加息必然带来对资产价格的伤害,而在如此疲弱的经济环境下,加息意味着对经济的双重打击。除非香港放弃联系汇率,这也是一些国际空头做空香港的原因,认为香港很难维持联系汇率。货币之间相对价格无法调整,就只能通过资产价格“通缩”来实现,1997年香港楼价、股价齐跌就是这样的。因此,此轮股市和楼价调整在预期之中。

  第四是香港对内地资金吸引力下降。香港楼市繁荣,得益于内地购房者。但是随着香港社会环境的相对恶化,对内地的吸引力下降,内地的支持力量在大幅度下降。如今香港制造业空心化,只有房地产和金融,最近连贸易都下降,零售业也萧条了,中国土豪们都不去了。所以楼价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下跌是个必然。第五是香港政府不断收紧楼市限购,港人港地、双倍印花税等先后推出,对投资性购房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李嘉诚、郑裕彤、郭鹤年先后减持香港物业引发跟随效应。美国研究机构Demographia在1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香港连续6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的城市,楼价中位数是一般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19倍,这是该项调查12年来录得的最高纪录。香港2015年的楼价中位数为556.1万港元,而家庭收入中位数为29.3万港元,前者是后者的19倍,较2014年的17倍有所增加。换一句话说,将一个家庭每年的全部收入都用来买房子,也需要19年才能完成购房。

  自去年9月开始,香港的房价开始一路下滑。根据中原地产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楼市2016年1月的成交量跌到至少25年来新低,房价较去年9月的最高点已跌去近10%,创2013年7月以来新低。除此之外,香港楼市也在2015年第四季度创下了七年来的最高季度跌幅——7.5%。此次香港房价下跌意味着香港楼市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从1992年至今,香港楼市经过3次周期调整,平均时间为7年左右,而从2003年至今,香港房价已经连续上涨长达13年。有观点认为,从住宅市场来看,香港楼市整体来看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房价经过13年的上涨出现了价格泡沫,目前楼市的成交量在逐步的下降;从内地的投资需求看,目前内地的一线城市房价都有很大的涨幅,以前内地投资香港作为避风港的资金会撤出转投内地一线城市,导致投资需求的下降;另外,一个明显的信号是港股的下跌,由此传导房价的下跌。

  另外有观点认为,香港房价下跌主要基于五重原因:“首先,从资本面来看,港股和楼市的关系比较密切,一般是股市先变化,楼市后变化,而从去年年中开始港股就开始持续下跌,也陆续传导到香港楼市;第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香港的经济形势也持续走弱,进出口量同比下跌、零售业疲软,经济的下行也使得人们的消费购买力下滑;第三,从货币层面看,港币贬值导致资产价格下跌;第四,从政策来看,去年开始,港府主动调控楼市,除了强化额外印花税、推出”买家印花税“来遏制外来需求、投资需求和炒卖需求外,还计划加大土地供应遏制房价上涨;第五,从房价来看,香港房价已经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上涨周期,房价产生了泡沫,需要回归理性。”

  其次是《香港地价跌到不足南京一半,李嘉诚公司暴跌1400亿》(以下简称《地价》)文章分析绝对不正确。香港这一地块本身有瑕疵、条件苛刻,并不具可比性。第一是香港的地价与内地的城市地价比较不正确,没有可比性。地价的高低与地块本身、市场供求因素、政策环境、房企自身、货币走势有直接关系。第二是地价暴跌,房价未必暴跌,香港地产业未必濒临崩盘危机,因为地价决定不了房价走势,关键是供求与货币及政策、经济、金融。况且香港地价与房价的暴跌归咎于香港“土地财政”都是错误的,这主要是地块自身问题。即使香港可以推向市场的土地大都掌握在港府手中,香港政府历年来对土地供应量严格控制,人为推高香港地价和房价,却不能够说明地价暴跌会导致房价暴跌,楼市崩盘,这是比较错误的逻辑。实际上,香港政府无论在回归前还是回归后,其都严格控制土地供应。

  在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列明英方于过渡期内(1984年~1997年)每年只可卖出50公顷土地,如多于此数需得到中方首肯。由此,在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香港当地房价逐步升至1997年的历史高位。在回归之后,第一届特首董建华曾推出八万五政策,即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个住宅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然而不巧碰上金融风暴及2003年非典,香港当地房价曾经在1998~2003年间下跌了70%,导致四分之一的按揭楼盘处于负资产状态。为了稳定信心和楼市,政府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救市政策,继续维持高地价政策。

  最后是香港楼市不会崩盘。当前香港整体楼市已经基本触底,未来会逐步稳定下来。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香港楼市并无大幅下跌的基础,尤其是一些豪宅类的优质项目,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这类住宅的价格升幅明显落后,市场已经累积了一定的购买力。短期之内,香港楼市依然震荡下行,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后香港至少有11个新盘陆续推出,总供应超过4000个单位。为了争夺客源,各大地产商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提供各种优惠,包括减价、税务优惠、增加按揭成数等。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的资料显示,去年12月整体私人住宅售价指数跌至285.2,回落至11个月的低点,并已连续三个月下跌,相比去年9月306.1的高位,累计跌幅约6.8%。同时,二手楼价自去年十月开始持续回落。中原城市领先指数显示,二手楼价在2月初已从去年9月中的高位下跌了10.8%。

  数据显示,香港楼市2016年1月的成交量跌到至少25年来新低,房价较2015年9月的最高点已跌去近10%,创2013年7月以来新低。此外,香港楼市也在2015年第四季度创下了7年来的最高季度跌幅——7.5%。瑞银在2016年投资展望报告中指出,香港楼市已接近泡沫边缘,泡沫程度仅次于伦敦。并预计香港房价将在2016年下跌10%到15%,到2017年底更有可能累计下跌30%。香港的房价下跌30%已经是楼市最糟糕的状况,不会持续下跌。里昂证券(CLSA)1月份的报告称,香港房地产市场在2015年第四季度下滑7.5%的基础上,2016年第一季度将下滑8%。莱坊国际的报告则显示,即使是价格相对坚挺的香港豪宅,预计2016年也将跌价5%左右。除了经济增长前景低迷,困扰香港楼市多年的供应短缺问题已出现了扭转的迹象。香港政府于五年前开始加快卖地,目标将每年新增私楼供应单位增加到1.8万-2万个。目前,这项政策已有所成效,私人住宅供应量在2009年第三季度锐减至5.2万个的低谷后,已连续五年持续增加。

  目前由于一手楼盘供应持续增加,2016年1月的楼价跌幅已达2%左右,全年跌幅约10%。此外香港特首梁振英于1月13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明确提出,未来数年香港政府计划大幅增加房屋和土地供应,从而达到抑制房价的作用。未来5年,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及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公营房屋单位预计为9.71万个,当中公屋单位约为7.67万个,资助出售单位约为2.04万个。房委会和房协今年计划预售共约3700个单位,2017年预售合共约2600个单位。同时,私营房屋方面,预计未来三四年一手住宅市场的供应量约为8.7万个单位,这是自2004年9月起政府按季度公布供应数字以来的新高。政府在2015年-2016年度制定的卖地计划已售或将出售合共16幅住宅用地,加上其他私人房屋土地,预计大约可兴建2.03万个单位,超出原先1.9万个单位的供应目标,是自2010年以来的第二高。

  2015年9月以来,香港房价已下跌9.5%。标普周一发布报告称,今年香港房地产行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房价预计将较2015年下滑10%-15%。瑞银则预期香港楼价由目前至2017年年底再跌20%至25%,并重申对香港地产股的“减持”投资评级,预期楼价下跌将拖累股价表现。香港地价暴跌,手握雄厚资金炒房的富商已卖房,开始了新一轮的资金配置。增持美元是第一选择,从历史经验来看,历史上短期内美元指数超过20%涨幅的总共发生过4次,分别是1980年、1984年、2008年和2014年,那么这4次的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只有一次就是2008年那一次是因为危机产生的避险情绪,其他3次都是由于美国美联储的加息引起的。加息是美元指数上涨最重要的一个动因,现在看到了美元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加息周期,所以,美元指数的上涨几乎是没有悬念的。第二选择内陆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美元指数上涨“几乎”无任何悬念,“几乎”二字代表仍有不确定性,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收益是确定的,且无风险概念。通过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能够赚到丰厚的回报。第三选择,购买美股。

  (谢逸枫,当代经济学家,著名房地产专家,中国楼市黄金派掌门人)

编辑: 来源:□.谢.逸.枫.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