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至今已满一年。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讲话犹在耳畔。
扶贫之路上,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专家、能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便是其中的典范。
1
“人一辈子得做点让别人好的事。”直到为人祖父的年纪,李保国依然记得小时候奶奶对他的叮嘱。
1981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李保国响应学校号召,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当时的太行山区水旱灾频繁,交通不便,十分贫困。脱贫致富,成了山区群众最急迫的愿望。
李保国。资料图
作为农民的儿子,李保国坦言“见不得老百姓穷”。走进大山用科技精准扶贫,在他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光扶贫还不行,他一定要教会农民兄弟技术,授人以渔。
好多农民都叫他“恩人”。“每逢正月到村里,家家户户都邀请我吃饭。”农民兄弟的热情与淳朴让李保国难忘。
有一次,李保国赶回保定参加学术会议,车在摩天岭村遇上交通堵塞,进退不得。一个村民叫上人,把自家的土坯墙扒开三米多宽的口子,让李保国的车开过去。
“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中就涌起一股热流。为了这些农民兄弟的真情,我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李保国说。
李保国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2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句话,“立个小目标,先挣它1个亿”。
而李保国帮10多万农民兄弟增收了35个亿!
李保国在研究树苗。资料图
“我一手指导的模式在河北遍地开花了,这是我的一种精神享受——我干成了这件事!我办成的这么多实事本身,就是对我的最高奖励。”被誉为“科技财神”的李保国自己并不热衷于赚钱,觉得每月数千元的工资花不完。“不就吃药花点钱吗?平时去山里,人家还管饭呢。”
他更享受其中的成就感。
他把发明的山地节水灌溉专利免费送给一位企业家,企业家春节时捎了些螃蟹和虾过来。他看到企业家的成果特高兴:这我收下了。
3
为了农民兄弟脱贫致富,他算是把自己掏空了。
他手机里有300多个农民兄弟的电话,24小时随时答疑。其中许多人的名字他都叫不出、叫不准。但甭管谁提问,他都耐心解答。
妻子郭素萍,也是他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常跟着他东奔西走。江苏一个素不相识的核桃种植户打来电话求助,他带着妻子买了火车票就走,在地头指导完毕后饭也不吃一口,连夜又往回赶——第二天在石家庄的一个村他还有场指导培训。
李保国在车中休息。资料图
有一年腊月二十九,这对夫妻刚刚从外地赶回家,想着明天年三十儿,白天还来得及置办点年货,晚上在家守岁过年。突然想起来,这个腊月没有三十,今晚就是除夕!
夫妻两人对视苦笑。幸好亲家及时“救场”——打电话叫他们过去一起去吃年夜饭。
大年初二开始,就有人来咨询开春后的果树栽种之类的问题。夫妻双双重返工作状态……
4
是的,他跟妻子都难得清闲。
在校园里,同事们偶尔会看到他乐呵呵地抱着小孙子来回转悠。风风火火的工作狂难得变身慈祥爷爷,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
李保国在陪孩子玩耍。资料图
但他的常态是另一种风格:开着越野车,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白天黑夜地奔波,指导、讲课、调研……西天取经似的跋山涉水,越野车底盘磕破好多次。
学校原想给他派个专职司机,可他说,“我天天上山下乡,铁打的司机也受不了。”
所以他考了驾照,自己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他爱人坐副驾驶上负责帮他随时接电话、记备忘。
问题是——“铁打的司机”都受不了,他又怎么吃得消?
早在1998年,因为常年往山里跑,生活不规律,李保国患上糖尿病;2007年,又被确诊患上疲劳性冠心病。心脏造影显示他75%的血管狭窄,连支架都做不了。
5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时,李保国教授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8岁。
那个30多年全力科技扶贫的“太行新愚公”走了。
那个自己不讲究吃穿,却让农民兄弟的日子越过越好的“科技财神”走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得知李保国去世的消息,农民兄弟们哭了。多个乡村自发组织追悼活动。来自各地的千余名群众赶去吊唁。
2016年10月24日,当地小学生为李保国铜像献花。当日,李保国铜像在内丘县岗底村揭幕。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李保国走了,但更多“李保国”式的团队如星火燎原,点亮神州。
爱人郭素萍带着丈夫留下的20多人的科研团队,继续无怨无悔地奔波于各地,在山区间播撒着科技的“火种”。
全国多所高校里,一批批被李保国教授事迹感召的年轻人走进大山,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民的心坎儿里。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李保国的光辉足迹,深深印证了“将科技作为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让科技成为改变贫困地区群众命运的强大推动力量”大有可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