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常态下,要更多关注我国是否有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实现我国新旧经济增长动能转化。整体来看,明年我国经济增长仍有较大空间。要继续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好的条件。
重质量而非速度
中国证券报:此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定为“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说明了什么?
宗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到中高速。中高速并不是简单地要多高速度或多大空间,而是在一个合理区间内。在此过程中,要落实新发展,更多关注我国是否有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如果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即使有高速度也不要。希望速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更多是要让新经济内容增加。在此过程中,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把整个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实现我国新旧经济增长动能转化。
中国证券报:中国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17年我国GDP增速为6.7%,是如何预测所得出的?
宗良:整体看,明年我国经济增长仍有较大空间。按照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假设是6.7%,预示着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只要保持在6.43%以上,“十三五”目标就能实现。这样的话,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来说就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不像原来必须在6.5%以上,现在保持在6.43%以上就可以。未来几年可以保持在6.5%左右,这是执行目标,但在执行时可略微朝前赶。
2017年我国GDP增速预测为6.7%是综合考虑三大需求合理的平衡:其一,出口有望取得一定好转;其二,消费基本维持合理水平;其三,投资相对平稳。三大需求基本平衡,为经济增长奠定较好基础。同时,如果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能取得进一步成效也会创造更好条件。其中,“一带一路”是关键环节。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会开拓相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企业提高效益奠定一定基础。
中国证券报:当下经济已探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宗良:“十三五”期间经济能保持在6.5%左右或6%到7%的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增长速度。“十三五”后,增长速度甚至有可能再降一点。关键在于保持一个合理增长速度情况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不是简单地看几个数据。未来应更多看经济质量,如果我国能在一些颠覆性技术中取得重大突破,比如5G技术、石墨烯、量子通信和核聚变等技术,一方面经济速度会快一些,另一方面即使不快也不会着急。
如果我国未来能在这些具有颠覆性的技术中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我国潜在增长率,而潜在增长率变化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底”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变化,那么“底”就和现在的差不多。因此所谓的“底”在不同情况下并不一样。我们能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又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平稳的经济增长,这一点才是中国未来走在前列的关键。
政策助力转型升级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明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宗良:目前情况下,我国总的目标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可以概括出政策的基本导向。首先,财政上是积极财政政策,在支出上更加有利。税收上适当下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货币政策来说,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太宽松会压低汇率。
其他政策上,比如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机配合,从全球化角度看,如“一带一路”;从国内看,比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和东北振兴。另外,要在合理范围内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中国证券报: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注意什么?
宗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去掉了一些低端产能。PPI在54个月后开始慢慢回暖、逐渐变正,这种趋势可能持续。但此时容易出现一种倾向:既然改革出现效果,其他的就不用进行改革。不能因取得一定成效就不进行改革,要坚定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去掉低端产能,不断实现高端产能转型升级。
在2016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明年更有条件推进转型升级。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供给侧中的低端去掉、提升高端,在一个较高的阶段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匹配,这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好的条件,既可以实现短期稳定,又能解决长远的转型升级问题。
(原标题:宗良:应更加重视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