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迁移背景下的年末A股生态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资金迁移背景下的年末A股生态

加入日期:2016-11-30 15:07:56

  A股市场正在上演由价值蓝筹驱动的估值修复行情,短短3个月上证指数上涨200点。不过,中小创个股仍在原地踏步。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资产配置荒时代,股市走高并非偶然,大环境是房地产降温、债券市场调整带来了强大的溢出效应。从机构投资角度来看,产业资本、沪股通、社保、养老金、险资等长线配置型资金正在挖掘A股市场价值,而像公私募等活跃机构在赚钱效应面前也选择了积极参与。

  眼下上证综指兵临3300点之际,一些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机构投资者依旧认为中小创的机会可能还未来到,短期风格转换尚难实现。

  债市资金迁移

  资产配置荒似乎贯穿于2016年中国市场投资的始终。眼下,市场上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正处于微妙的变化中。如果说10月是房地产市场降温的起点,那11月份则是固定收益市场回调的重要节点。

  11月29日,10年期国债期货大幅跳水,主力合约(T1703)成交3.85万手,收报98.93元,单单一个交易日跌幅达到0.71%,无论是日跌幅还是成交量均创上市以来新高。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来看,自10月24日以来的短短一个月时间内,10年期国债价格跌幅达到了2.58%。

  不仅仅是国债在剧烈波动,整个中国债市都在调整。衡量中国银行间债市整体表现的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0492)自2016年10月21日以来,累计下跌了0.95%。如此跌幅,相对A股上证综指来说波动较为有限,但对一向稳健的中国债市则较为罕见。

  股债之间天然维系着“跷跷板”的关联。尤其在股灾之后A股陷入弱势整理期间,债券市场资金则并入了牛市高潮。而如今,时移事易,股债两市之间正在发生资金迁移。

  11月29日,在上海一家中型基金举行的投资策略会上,该公司总经理张华(化名)表示,面对债券市场调整,公司承接的委外业务投资策略将发生变化,选择“固定收益+”增强策略,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比重。

  在张华看来,公募委外资金绝大部分是从银行等机构资管平台平移过来的,这些机构对“保本”要求极高。面对债市调整,公募基金当前的应对策略普遍是大量卖掉手里的长期限债券,持有短券直至到期。“债券风险浮现,基金公司考虑通过其他渠道来对冲风险和保证收益。我司正在增加打新和权益类量化对冲的比重。”

  与张华所在公司类似,《第一财经日报》从上海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的情况是,当前在债券市场调整而收益率处于低位的背景下,行业内普遍采用了“固定收益+”的策略,打新、定增、量化对冲策略成为热门配置。

  据申万宏源债券研究部资深高级分析师孟祥娟估算,截至2015年底,银行全口径委外资金规模约为20万亿元。过去数月,公募基金业正在经历由巨量委外资金重塑行业格局的过程。若如张华所言,如今公募委外资产中的一部分将要分流至股票市场。

  当债券市场遭遇市场价格回调风险的时候,货币市场则遇到了赎回风险。据《第一财经日报》获悉,近日大成、银华等基金公司恢复旗下多只货币基金的大额申购业务。

  国内一家大行上海分行投资经理对本报称,最近货币基金正在遭遇赎回压力。货币基金本来是现金管理的工具。但很多机构的资金是有成本的,如今回购利率比货币基金收益率还高,行业内投资热情大减。11月29日,沪市逆回购多数上涨,其中4天期品种上涨58.5个基点,报4.725%,14天期品种走高43个基点报3.5%,两天期品种上涨17.5个基点至3.095%。与此相比,当前的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多数不足3%。

  正因如此,货币基金正在遭遇赎回压力,从上市交易的货币基金的表现来看显而易见。规模最大的华宝添益10月初的份额超过千亿,到了11月初降至929亿份,而到目前已经跌至864亿份。规模排名第二的银华日利基金份额从10月初的528.8亿份降至目前的482亿份。

  各路资金增仓A股

  如今,股票市场似乎正在渐入佳境。国海证券分析师代鹏举指出,A股市场正在迎来一股不可忽视的长线配置型资金,而它对市场上涨形成了推动力。

  代鹏举称,今年以来,宏观环境并不稳定,国内外风险点较多,然而当卖方和公募机构都在纠结企业盈利回升是否持续,或者流动性是否边际收紧的时候,指数已经默默走高。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长线配置型资金不断入市驱动整个A股估值中枢的提高。长线的配置型资金包括产业资本、沪股通、社保、养老金、险资等。而在10月国庆期间房地产调控后,资金配置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以前还能拿地),于是代表A股蓝筹的上证指数开始加速上涨。

  市场内长期活跃的机构投资者也在加仓。11月上旬,上海知名私募易鑫安在维持了较长时间的低仓位策略后,选择了积极参与、提高仓位。随后在市场震荡中,该公司又提出了重点抓住市场调整机会,积极布局等策略。而据本报从上海多家私募处获悉,近期这些机构大都在积极参与行情,净值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私募乐观的同时,公募基金整体也在提高仓位。据银河证券测算,截至2016年11月25日,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67.68%,较10月28日66.75%的仓位,整体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普通股票型由80.44%上升至84.08%、偏股混合由74.63%上升至80.54%、灵活配置由57.33%跌至52.44%。

  机构看淡风格转换

  从近期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加码A股市场的资金大都流向了大盘蓝筹,并推动蓝筹与大盘指数的上升,而中小创个股仍旧表现低迷。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称,在资产配置荒时代,整个市场对收益率都有了下调。流动性好、股息率高、低估值的价值蓝筹对市场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增加。且在2016年新股制度实施后,价值蓝筹成为了数以万计的打新资金配市值的良好标的。另一方面,今年的A股市场上险资极其活跃,安邦、前海人寿、恒大系相继举牌价值蓝筹,也对市场形成了推动力量。

  11月以来,代表大盘蓝筹的沪深300上证50指数涨幅分别达到6.83%、8.49%,而小盘股的代表创业板指数却几乎未有上涨。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已经维持了约半年时间。但在业内看来短期还将继续维持。

  万家基金表示,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周期品价格回升,股票估值逐步修复,后续政策密集出台也会对相关改革概念产生进一步的利好带动。另外有业绩支撑的绩优价值股在很长时间内仍是市场的投资热点,存量博弈下资金会选择抱团取暖,优质蓝筹也会成为险资财务投资的主要标的。

  代鹏举称,年末险资为达到考核要求加速资金入市。每年的年中和年末成为险企偿债能力考核的重要时点,保险公司对资本金有较高要求。险资买入的股票一般被计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当股票上涨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将上涨,可提升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水平,使其满足监管考核要求。在年末这个特殊时点,结合当前A股相对较低的估值,部分未达标的险企将被动增加权益配置,从而加快了资金进入A股市场的速度。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副总对本报称,A股市场还是会推注册制的,如今实际上也正在为注册制蓄势。注册制之前,排队等待IPO的公司必须发掉,一方面发行节奏加快,另一方面也否决了一些项目。在未来一段时间,创业板市盈率将有效降低,一方面是股价低迷,另一方面是业绩增长。

  九泰基金称,从市场上行因素的分解来看,估值提振起的作用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具备低估值的稳定类、金融类、消费类板块的表现相对占优,但对于风格切换并不抱有太强预期,整体心态仍偏向稳健。后续基本面走向以及深港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事件对于市场继续起到积极作用的概率更高,但美联储加息以及国内股市供给速度加快、数量上升也将制约整体指数上行的空间,结构性机会将继续强于指数机会。

  截至目前,上证指数收于3282.92点,最近3个月涨幅达到200点,一些公募投资经理也逐渐对行情趋于谨慎。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