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欧快铁与四川自贸区像两面风帆西博会是东风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蓉欧快铁与四川自贸区像两面风帆西博会是东风

加入日期:2016-11-3 2:47:25

  “德国很重视成都、重视中国西部地区,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西博会,将更多德国企业带到成都,也为德国企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在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召开之际,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施恪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成都的开放、包容与诚信,将是招徕德国企业的“金字招牌”。

  对于成都与德国的经贸合作,施恪有自己的看法:从大众等德系汽车在成都设厂到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高科技取胜,成都赢在优秀的商业环境和浓厚的科创培育氛围。在他看来,在此次西博会上,成都与德国企业将在高新科技、新能源以及新型工业方面的合作中“狂刷存在感”。

  事实上,作为第二个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的国家,德国与成都的关系一直走得很近。成都与波恩结为友好城市;成都已经开通了到法兰克福的直航航线,它架起了两座城市的空中桥梁。此外,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北威州中心的落地以及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的规划,更开启了成都与德国合作中“大平台承载大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向西,德国向东”,这是施恪对近年来德国在中国进行经贸合作趋势的总结。而在成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新的战略机遇将进一步提升成都在中德合作中的地位。蓉欧快铁与四川自贸区就像是两面风帆,乘西博会的东风,将助推成都与德国的经贸合作驶向更深的海域。

  从西博会到文化交流成都与德国紧密连线

  “你看到环球中心屋檐上的这三圈霓虹了吗?这也是源于德国国旗的色彩。”

  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施恪见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第一件事,就是递给记者第十六届西博会“德国之夜”邀请函。在邀请函封面上,夜幕中的环球中心屋檐下闪烁着三圈带状的霓虹灯,它的颜色正对应着德国国旗的黑红黄三色。

  作为成都的地标建筑,环球中心也是举办本届西博会的场所之一。在这里,充满德国特色的德国之夜活动将作为西博会重要活动展开。施恪说,这个三色霓虹,正标志着德国作为本届西博会主宾国的重要身份。作为第二个“东道主”,德国将在本届西博会烙上深刻的印记。

  “来自联邦政府的官员以及北威州、巴伐利亚州、不莱梅、汉堡等市州的代表团都将参加这次西博会,其中不仅有德国副总理西格马·加布里尔,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与成都有过一面之缘的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还有约60名德企CEO。”施恪告诉记者,早在西博会开幕的一周前,就已经有代表团来到成都,为接下来的各种论坛与接洽会做充分的准备。

  “这些企业来到成都,正是看到了成都以及整个中国西部优秀的营商环境与新的战略优势,希望能够在这里寻求投资与合作机会。”施恪认为,西博会的召开,恰好为德国企业提供了切身感受成都与成都企业的机会,更多的合作也借此落地。

  施恪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办好这一盛会,一年前就开始参与其筹备工作。同时,他也正是在一年前正式继任德国驻成都总领事。一年来,成都与德国的合作有了新的突破,成都北威州中心项目启动,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也拟在成德绵三地布局。而成都与德国越发靠近的这一年,他不仅越来越融入成都的当地生活,而且也渐渐发现成都的魅力所在,作为“主人”,在这里迎接德国同乡的到来。

  事实上,施恪曾经对来到成都这个充满东方文化的城市有过疑虑。但在这里生活的一年之内,他发现成都人开放、亲切、随和,甚至还在这里遇到许多或者有德国留学背景,或者对德国文化充满兴趣的人。

  而在与成都政府和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也发现,这种开放友好的态度,正是成都政府与企业对来自德国的人与企业的态度。“德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布局时时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环境。这也是吸引德国企业能接连选择在成都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汽车工业到轨道交通走在路上的生动合作写照

  施恪告诉记者,他很喜欢从办公室俯瞰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车流。从窗口向下望,在这些灰黑色的移动方块中,很容易就能辨认出穿梭其中的绿色出租车。在他口中,这些由一汽大众生产的颜色显眼的“小绿车”,每一个部件中都流淌着中德合作的血液。

  “每每看到这些出租车,我都能感受到成都空气中所融合的德国气息:成都近两万辆出租车都是由一汽大众提供的。而在成都几百万辆汽车中,又将有多少汽车包含着德国的基因?这个数字应该是巨大的。”在施恪看来,街道上奔驰的德系汽车,都是德国与成都经贸往来的生动写照。

  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德国与成都在工业上还有更多的合作。施恪介绍,一汽大众成都工厂与德国领馆一直都保持着邮件往来。在最新的数据中,成都工厂的汽车产量还将保持稳定的态势。从成都出发,这些汽车将进一步走向全国,销往各个城市。

  在地上,疾驰的德国汽车标志着其背后德系车企在成都的安营扎寨;而在地下,德国企业更见证了中德技术合作为成都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施恪特别向记者介绍了海瑞克公司。这个来自德国的隧道设备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看准了成都轨道交通的广阔市场,来到成都落地生根,结出了丰硕的科技合作的果实。

  “海瑞克与成都已经有多年的合作了。这次他们负责的是机场地铁18号线的隧道挖掘工作。”施恪介绍道,海瑞克在成都的工作甚至引起了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的注意。就在这个11月,这位前总理将亲自来到成都,前来海瑞克成都公司参加18号线盾构机的下线仪式。

  施恪说,作为一家在海外设立分公司的德国中小企业,海瑞克实际上更能代表德企的情况。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中小企业在德国经济中占据了99.3%的份额,中小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德国经济之光”。施恪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海外拓展的风险更大,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场。海瑞克愿意落地成都,足以证明成都市场诚信、包容的特质。

  不仅如此,成都的科创氛围更成为这些企业迅速成长的温床。施恪向记者展示了他在柏林拍下的库卡机器人展柜照片。这些原本是德国籍的机器手臂,如今已经移籍入华:到现在,中国人总共持有库卡公司近86%的股份。施恪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在对标国际标准,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技术,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努力。

  而在成都,情况则更加明显。西门子在成都落地本土外第二家数字化工厂,并在今年对这一项目进行了再增资。施恪从这里看到了成都对高科技的吸引力,“我曾经坐过一次成都到乐山的高铁,我很喜欢,因为它拥有与德国制造比肩的品质。”在他看来,高新科技对成都经济的强作用也正是海瑞克选择扎根成都的原因之一。

  从跨境电商到低碳经济跨越蓉欧的深度融合

  对于施恪来说,德国成为此次西博会的主宾国,还有更大的意义。“现在中国向西,这有据可循;而我们德国向东发展,同样有据可循。”这一依据,在施恪看来,就是成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开通蓉欧快铁之后,能够为德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出口。

  就在两个月前,蓉欧快铁打通了开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南线通道,这与通往波兰罗兹的中线通道共同完善了成都与欧洲国家的陆上通道。谈到这一喜讯,施恪显得有些兴奋:“德国的货物可以摆脱只能依靠海运的僵局了,所有来自德国的货物都可以通过纽伦堡中转至蓉欧快铁的终点站,进而运输到成都。”有数据显示,成都与德国之间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把两地距离缩短至15天。

  问及蓉欧快铁对德国经济的关系,施恪向记者娓娓道来:“德国是排名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而中国紧随其后,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他说,“在与四川新落地的自贸区与电子商务的配合下,蓉欧快铁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消费者通过键盘与鼠标,就能够以更加低廉的价格买到来自德国的高品质商品,这对于德国的经济将会是新的促进。”

  事实上,通过蓉欧快铁,宝马、大众等品牌已经实现了整车从欧洲运往成都。前不久,成都又被确定为国家9个平行汽车进口试点城市之一。对这一系列政策优惠,施恪还有更高的期待:在他看来,这些都将是德国与成都在将来实现低碳经济方面商贸交流的重要支撑。

  另外,他更看好恒温材料在成都的推行。他向记者描绘了一幅未来生活的美好画面:通过恒温窗户对室内能量进行转化与再利用,人们将不再需要空调,而有德国公司正在进行这种窗户的研制生产。

(原标题:蓉欧快铁与四川自贸区像两面风帆,西博会是东风 成都与德国经贸合作将驶向更深海域)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