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更加重视培育经济增长潜力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应更加重视培育经济增长潜力

加入日期:2016-11-2 6:07:15

  国家统计局1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51.2%,比上月高0.8个百分点,为2014年8月以来的高点;10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俗称非制造业PMI)为54.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高点。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都是连续三个月维持在临界点之上,显示制造业及经济整体企稳回升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同日发布的10月财新PMI为51.2%,比9月高出1.1个百分点,也同样反映出经济向好的信息。

  PMI是先行指数,能够率先反映经济运行情况。我们曾经通过5月PMI预测“经济运行趋稳”,通过8月PMI预测“制造业有望企稳”。10月PMI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则是: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趋势并未受到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影响。10月房地产业PMI回落到了临界点以下,与房地产开发密切相关的建筑业也回落了0.1个百分点,说明房地产调控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但是,10月非制造业PMI仍然上升0.3个百分点,而制造业PMI更是大幅上升0.8个百分点。

  很多人认为,由于刺激措施的作用,今年房地产市场行情好,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很大,是经济运行企稳的主要原因。9月底以来,各地陆续实施房地产调控措施,于是有人认为,这会对稳增长起到妨碍作用。他们“设计”的对策是,房地产调控“适时”放松,或者实施新的刺激措施(例如大规模基建)。但先行指数PMI表明,房地产调控并没有使经济运行趋缓。那么,那些认为房地产调控会妨碍稳增长的言论应该稍稍停歇了,各级政府实施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可以更加坚定。同时,这种状况也进一步说明,刺激措施以及房地产开发并不是中国经济运行今年企稳的主要原因。

  经济企稳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经济潜力是在以往的建设中积累起来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化为经济动力。我国经济的潜力,一方面在于较高的储蓄率,因而可以在外部环境不利、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内需仍然维持比较稳定的增长。10月制造业PMI上升,就是在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到49.2%的背景下发生的,新订单指数大幅上升1.9个百分点至52.8%,反映内需比较强。另一方面在于较强的产能建设,因而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可以在多种不利条件下(例如成本上升、房地产诱惑等)仍然逐渐企稳。

  着眼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应该使经济潜力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动力,同时在经济增长中为未来发展积蓄潜力,潜力和动力要相互转化。但近年来,在“稳增长焦虑症”的影响下,一些人表现得急功近利,只重视用刺激措施拉起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忽视经济潜力的培育和积蓄。刺激措施(主要形式是“大水漫灌”,即流动性泛滥)既不利于经济潜力的转化,也不利于经济潜力的培育。

  “大水漫灌”在去年导致了股市波动,今年则导致房价大涨。另外,它还导致了对创新和新动能的过分重视,相应地,传统动能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刺激股市和楼市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居民的储蓄向活跃的市场主体转移,从而形成经济增长动力。但其结果是财富的转移,而不完全是经济潜力的有效转化,虽然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创造的GDP在短期内快速增长,但它们推高了要素成本,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对实体经济起到了挤出效应和抑制作用,其实是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而且,这更不利于经济潜力的培育和积蓄,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中等收入者的财富受到损失,他们的消费能力减弱了,有研究表明,今年一线城市的消费增长率偏低,房价太高是部分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趋稳,一些人的“稳增长焦虑症”应该得到缓解了。下一阶段的经济政策,应该更加重视经济潜力的培育和积蓄。这就要求,经济政策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指导。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创新固然重要,但协调和共享也应该得到更多强调,这样才能防范金融和地产的片面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财富转移——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培育经济潜力的。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