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坡A遭遇宝能系“搅局”,背后的警示是什么?
此前的万宝之争,让宝能系名声大噪。如今,在万科股权之争中,随着恒大系的杀出,宝能系也似乎逐渐淡出了市场投资者的视野。但,实际上,通过之前的大举布局,宝能系已经在万科股票身上获得了丰厚的浮盈,而目前看来,宝能系的积极投资策略,看似激进,但实际上还是为宝能系带来了巨大的回报预期。
或许,时至今日,万宝之争已暂时喘了一口气。但,近期南坡A的人事变动风波,却又一次把宝能系推向了舆论风波之中,而这一次,也被市场认为是宝能系的第二场战局。
实际上,无论是万科A还是南坡A,这些上市公司都似乎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其股权结构比较分散,而第一大股东长期处于持股偏低的状态之中。
从相关资料获悉,宝能系合计持有南坡A的股份高达25.05%,而自其投资布局以来,已经牵涉到五次以上的举牌行动。至于此前备受关注的万科A,宝能系在万科A持股情况中,也持续保持较高的持股比例。
近日,南坡A的一份股权激励计划,把争议事件推向了高潮。然而,随着双方争议的加剧,却最终演变为南坡A多个核心高管的集体辞职事件,这无疑会对上市公司正常运作构成深刻性的影响,而上市公司股东的切身权益也会受到冲击。
我们暂且不论南坡A高管集体辞职的后续风波,但就此次事件来看,其背后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警示。
从此前的万宝之争,到现在的南坡A高管辞职事件,归根到底,还是上市公司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上市这一把“双刃剑”的潜在风险。
本以来,企业成功上市,会获得品牌宣传效应,而且还会获得接连不断的再融资需求。然而,当企业上市之后,无疑是把自身企业放置到公众监督的范围之内,而对于一些股权结构比较分散,且长期属于优质型的上市企业而言,其更可能在价值低估的时候,遭遇到外部资本的强行入局,而最终更可能引发上市企业控制权的争夺。
很显然,控制权的得失,对一家上市企业,尤其是一家优质型的上市企业来说,是相当关键的。换言之,一旦企业控制权落到了别人的手上,则如同把企业的命运交托给其他人,这不仅对企业的正常运作构成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企业股东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优质企业也可能会因控制权的丧失,而逐渐沦落为一家衰落型企业,加速了企业发展拐点的到来。
事实上,近年来,险资资金的大举布局,已经逐渐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其中,以宝能系、恒大系作为主导的险资资金而言,其投资布局的行为甚至可以用“激进胆大”来描述。
然而,正因为资产荒的持续上演,加上中小险企转型压力的加大,却促成了险资资金的积极投资行为。
此前的万科股权之争,其最终结果,让万科股票市值得以提升,同时也让万科这一家优质企业的价值得到了市场的挖掘。与此同时,通过这一次“股权之争”,也给宝能系、恒大系等相关实力资金带来了巨额的浮盈。
但是,在外部资金的强行入股影响下,却对上市企业的控制权、经营模式等构成了深刻性的影响。有时候,大资金入股这类优质企业,其本意在于获得长期的财务战略投资需求,但当这一种强行入股模式显得不那么“单纯”之际,则足以冲击着优质企业原本的发展模式,甚至重构原本的管理团队、组织架构等,给未来企业的盈利预期构成了不确定风险。
时下,大资金大机构的频繁异动,引起了一些股权结构分散,却质地优良的上市企业的担忧情绪。确实,面对这些大资金的强势入场,却时刻考验着上市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企业的危机应急水平。在此期间,企业控制权的得失,无疑是最直接、最核心的看点。
然而,对于部分大资金的强势进入,难免会引起上市企业的不安与恐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进实力大股东的观念注入,与以往企业管理团队的观念明显不同,由此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则在于部分新进大股东的投资目的并不单纯,却已不属于财务上的投资行为,而更有甚者,可能借助同行业的大举布局,逐渐进驻董事会,来逐渐获得更长远的战略性布局目标,而这一举动,往往会对企业的控制权、企业的正常运作构成直接性的威胁。
由此可见,通过近年来的系列股权之争事件,上市企业更应该注重企业控制权的重要性。换言之,上市企业更需要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提升自身的控制权水平,而当外部资金强势进入之际,也能够很好地保护好自身企业的控制权,抵御住外部资金的冲击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