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方AMC牌照热持续升温,算上省级和地市级AMC,已经超过30家。11月7日,银监会新批复5家地方AMC成立,其中浙江和上海都已不止一家。
和不良处置业内人士交流,一种观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真正活跃在业务一线的省级AMC仍是少数,且主要从事代持通道业务,并没有给行业带来太多变化。
“省级AMC成立之后,先买一栋楼,车子配一配,职务安排一下,半年过去了,接下来全国其他地方AMC学习一下,每个月一家,一整年过去了,业务基本没动。”或为真实写照。
那么,监管批复这么多地方AMC成立,难道仅仅是让更多机构来分四大AMC(华融、信达、东方、长城)的通道蛋糕?
今年获批不良ABS试点的六家银行中,最迟发行首单的交通银行,11月8日正式发行了交诚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了解到背后的相关信息后,笔者似乎看到了地方AMC扩容的意义: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才能为ABS的交易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继而为定价提供基础。
都说银行不良ABS是玩虚的,表面看起来,确实首批试点的底层基础不良回收情况都很不错。“交诚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额为15.8亿元,其实在ABS正式交割之前,过度期间,已有近1亿元清收回款在专项账户上等待分配。
招行的首单更为厉害,“和萃一期”发行总额2.33亿元,优先级占比81%。截至5月末(即发行当月),已经实际回收1.85亿元,占全部优先级证券发行金额的98%。
更有意思的,要看次级都是谁在买。
不良处置业某资深人士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监管其实是要求银行要在四大AMC里面选一家作为领投,然后再选一家类似AMC的机构作为跟投,主要是地方AMC,还要剩出部分留给民间投资者,比如一些私募机构,达到“培育次级投资人”的目的。以“交诚一期”为例,这个比例大概为6:3:1.
由于目前几家银行推出的不良资产包质量都比较好,收益上也较为可观。“交诚一期”的次级档固定收益在12%左右,同时投资人可享受扣除费用、成本所得净利润20%的超额收益。
虽然目前来看,银行不良ABS更像是为了首单而首单,但整个市场培育确实需要时间。正如很多市场人士提出的,不良资产包“定价难”的问题怎么解决?扩大市场参与主体肯定是一个有效方向。
试想,四大AMC和银行协商价格,和10家包括地方AMC和民间投资机构在内的意向机构同时进行询价,定价是否更可能贴近资产的真实价值?
不良资产行业是一个周期性十分明显的行业。对于专业处置机构,会有大小年;对于投资人而言,则是一个资产配置(另类投资)的概念。不管是去讨论不良处置处于“春天”还是“秋天”,可以确定的是,倒计时进行,基础建设迫在眉睫。
(原标题:AMC扩容到底有哪些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