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证券
今年下半年起,境内出现了一股通过沪港通中港通的渠道,投资香港联交所股票的热潮。以往在沪港通中,通常都是北上的“沪股通”资金规模比较大,而南下的“港股通”规模比较小,两者比例悬殊的时候,北上的资金可以超过南下的好多倍。不过,今年下半年起这种局面被改变了,到了8、9月份,南下的资金已经大幅度超过北上的,甚至一度出现港股通额度吃紧的状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境内投资者普遍存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但合法规避这一风险的途径又比较少,因而就出现借买入以港币计价的港股以抵御本币贬值的做法。而通过港股通进行这方面的操作,又是最为方便的。再加上境内不少大型企业在香港发行并上市H股,其价格又比在境内发行上市的A股为低,而大家对这些企业又比较了解,而且其中有些业绩还相当不错,股息率很高。于是,就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者,选择了通过港股通来参与香港股市的交易,而他们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以此来购置海外资产,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实现保值增值。一时间,港股通就这样红火起来,由于有大量的买盘进入,港股也顺势大幅度上涨。香港投资者,以及进入比较早的境内港股通投资者,可谓皆大欢喜。特别是后者,享受到了股价上涨以及港币升值的双重收益。
但是,事情总是要变化的,从9月下旬开始,港股通似乎就显得有些冷落了,而10月份长假过后,南下的资金更是变得稀少。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也许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沪港通之后,深港通也即将开通,深港通中的港股通标的,与沪港通中的港股通标的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而言中小盘股比较多,也就更加符合境内投资者的胃口。在即将有了新的投资机会的时候,人们放慢对既有投资品种的介入速度,应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港股经过一个阶段的上涨,现在位置已经不低,相关H股与A股的价差,总体上也被大大压缩,而港股的流动性,以及个股的活跃度,相对境内股市来说是要逊色的,这就使得港股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境内投资者不再像先前那样对它趋之若鹜,这就造成了港股通事实上的降温。最后,很多境内投资者是买了在香港上市的H股,这些股票尽管是以港币标价,但其实际资产是在境内,还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在理论上,当人民币贬值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股价也是会相应下跌的。10月份,境内的B股市场就出现过一次暴跌,其原因除了与流动性缺失有关外,还有就是境内B股虽然分别以美元及港币计价,但实际所对应的还是人民币资产,在人民币贬值以后,其以外币标价的价格,也就有了下跌的要求。换言之,在应对本币明显贬值的过程中,靠持有境内B股及境外H股之类变相的人民币资产来实现保值增值,效果还是有限的。当然,港股通的突然遇冷,可能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但不管怎么说,当其作为规避本币贬值手段的作用开始弱化时,这种局面的出现就具有必然性。毕竟,股市最能够吸引投资者的地方在于股价能够上涨,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即便再有其它的一些因素,其价值也是有限的。
现在,深港通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很可能在11月份就将实施。作为境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其意义自然是很大的,投资者对此也普遍寄予厚望。只是,对境内投资者来说,参与深港通要有大视野,不能仅仅是为了规避本币贬值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理性抉择,统筹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