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观察股票市场发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邮储银行”,股份代号:1658.HK)作为今年全球最大IPO项目备受关注。其H股自2016年9月28日在港交所挂牌以来,股价出现破发,近日K线走势呈现90度的下落,短短数个交易日,就出现破发,值得投资者多加思考,其映射出什么信号呢?
图:邮储银行(HK1658)上市后近期股价运行情况
注:信息来源于香港联交所行情数据
从邮储银行招股说明书来看,招股说明书显示,邮储银行IPO发行价为4.76港元/股,至10月26日,股价为4.36港元,也就是说目前邮储银行已经破发。
邮储银行官网显示:邮储银行是中国领先的大型零售银行,定位于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致力于为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2015年,邮储银行引入十家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提升了综合实力。在“2016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邮储银行总资产位居第22位。
近期登陆香港市场,可以说是处于香港整体市场表现较好的背景中,恒生指数目前处于23000-24300点区域,其指数点位并不低。短短数日,邮储银行即破发,与内地城商行A股上市后连续大涨形成了鲜明对比。笔者认为至少目前来看,映射出下述问题需要投资者关注。
首先,成熟市场新股破发较为常见。
从世界主要资本市场来看,由于市场化的交易规则与投资人的理性程度,新股登陆市场后,其并不会出现惊人表现,因为机构定价与市场发行的估值已发映了当前发行股价或公司基本情况,而上市后的多空争夺则取决于市场交易者的态度,因此新股破发较为常见。目前A股市场新股顶格23倍PE发行后依然秒停加板停的上涨,不分质地的将新股推向百倍甚至更高市盈率的情况将难以持久或累积巨大的预期风险,邮储银行的破发需要A股投资者对理性的成熟市场或理性投资进行一个全面思考。
其次,市场化减持较为明显。
根据港交所股权披露显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已于10月17日作出减持,以每股4.76港元出售800万股中国邮储银行股份,套现约3808万港元,持股由此前的5.02%下降至4.98%,可以说市场化背景下,股东最短时间可以减持投资的股份。同时,我们研究发现,保荐机构维持股价的时间较短,并可增与减。邮储银行的股份稳定价格期在10月20日结束。也就是说10月20日以后,稳定价格操作人高盛没有义务也不容许继续为邮储银行股价护盘。期间,港交所数据显示:邮储银行的保荐人高盛集团于10月11日以成交均价4.76港元/股,耗资3.05亿港元,增持邮储银行6404.80万股。此后高盛集团于13日再度以成交均价4.76港币,耗资3.75亿港元,增持7879.60万股。这两次增持后,高盛集团总计持有邮储银行29.45亿股,持股占比15.1%。不过,在10月14日,高盛集团场内减持公司好仓2.29亿股,套现10.93亿港元,成交均价为4.77港元/股。主要股东高盛集团于2016年10月18日,场内增持公司好仓1.07743亿股,耗资5.1285668亿港币,成交均价4.76港币,最高成交价4.76港币。此次变动后持有权益29.85050001亿股,于公司已发行股份占比15.3%,但10月20日稳定期后出现下跌破发,因此,市场化运作与交易规则反映了市场投资者的即时情况。
最后,交易机制对股价定位较为及时
由于香港市场的T+O及无涨跌幅限制机制,使得新股上市后,一方面受到股东可能随时减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短线投资者介入后拉升抛售的影响,因此股价的定位相对市场化,较为真实的反映出股价定位的市场化,这对于反映及时股票价格定位、多空市场较为关键。目前A股所体现的情况依然难以体现市场化机制,新股二级市场定位大多远远超越了其发行顶格23倍PE,大多形成了估值泡沫,对中长期市场形成风险累积明显。
总体来看,目前邮储银行H股被纳入沪港通南向交易名单,内地投资者可通过此渠道进行投资交易,但其股价的阶段性破发,映射出的成熟市场新股定位、交易减持规则、交易市场化等需要A股投资者引起思考,未来中国股票市场也将步入理性与成熟,那么交易的风险与机会也将明显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