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福建省福州新区中铝东南沿海铝精深加工基地正式启动。这个涵盖交通轻量化、高端电子和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的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80万吨,预计工业年产值150亿元以上。今后,这里将成为国内规模、技术领先的民用铝加工产品产业基地,并有效促进福州新区铝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
福州新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继鹏告诉记者,福州新区自去年8月份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后,按照国务院赋予的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国家战略定位,全力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努力打造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统计显示,2015年福州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0亿元,占全市20%;规上工业增加值736亿元,占全市38%;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占全市33%。
发挥试点效应促进制度改革
8月24日,福建省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实施《福州新区发展规划》。这份规划使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林业、市政、水利、海洋等与城市空间相关的专项规划在规划蓝图上达成共识,实现“多规合一”,无缝衔接、同步推进,形成了新区规划建设“一张图”,并为今后新区审批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陈继鹏表示,新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开展先行先试。首先,有序推进管理运行机制、重大项目推动机制等五个方面的18项改革任务。其次,积极实施制度创新。对标国际贸易先进规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自贸区推出7批体制创新举措77项。再次,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推出全国首创的“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对外资设立、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实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
与此同时,营造法治化发展环境。设立福州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院,打造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市场化的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国际化的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和两岸经贸合作争端友好解决的服务平台。
目前,福建省政府下放福州新区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21项,涉及20多个省级部门。福州新区企业设立时间由原来15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推出的20多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提高了通关效率。海关信息化监管平台(一期)正式运行,货物入区通关时间缩短2天~3天,成本降低10%。
值得强调的是,在推出的77项体制创新举措中,属全国首创的有22项。如“简化CEPA以及ECFA项下货物进口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及“放宽ECFA项下海运集装箱货物直接运输判定标准”的2项全国首创举措已被复制推广到全国4个自贸试验区,17项创新举措在省内复制推广。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2月27日,我国首个新业态VR产业基地落户福州新区。它将依托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发展涵盖芯片研发、软件研发、资源制作和分发、硬件生产、人才培训、行业认证、产品测试、应用体验等与VR产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力争使基地生产规模达千亿元级别,并围绕VR产业生态系统,培养各类技术、营销及管理人才超过5万名。
陈继鹏介绍,福州新区着眼于发展定位,努力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为了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区制订出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等政策,鼓励企业围绕设备更新换代、智能化改造、发展服务型制造、绿色生态发展等方面加快技术改造,支持更多企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并大力扶持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目前,福州新区内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4家。24个项目列入今年福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400亿元。新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不断增加,依托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物联网)、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等平台,大数据、云计算、VR等产业正在加快发展。
此外,新区还优化提升产业发展链,围绕新区产业链的上下游核心环节和缺失项目,加强“造链”“补链”“强链”,加快引进了一批体量大、关联度高的重点项目。自去年12月以来,新区先后举办了4场大型的新区推介会,签约新区项目265项,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涉及先进制造业、互联网+、VR、创业平台、新能源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促进了中核建集团核电装备产业园、中铝集团铝精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新区。如总投资300亿元的京东方福州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项目,已成为福州新区获批后建设最快、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有效填补了福州市液晶面板生产空白,并发挥了强大的集聚效应,吸引东旭光电等上下游项目到新区落户,带动新区形成千亿元产值的显示器产业集群。
据了解,福建省福州市已将2016年确定为“福州新区建设年”,筛选出92项、总投资426.7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落户新区,其项目数位居全省第一。2016年上半年,完成投资额90.3亿元,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12.46亿元,同比增长11%。
发挥独特优势做足“海”文章
6月13日,首届海峡两岸福州新区发展论坛在福州开幕。两岸300余位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青年创业领袖与会,携手为福州新区发展“把脉”,建言献策。
陈继鹏告诉记者,新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深入实施“三海”战略。首先,积极推动“海峡”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榕台经贸交流。特别是在吸引台湾优秀青年到福州新区创业上,出台了专项鼓励和支持办法,并建立福州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成立了“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悉心提供法律咨询、项目对接、贷款融资、工商(税务)注册登记等全面配套服务。
据了解,新区内的台湾青年创业中心已签约78家台青创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到46,451万元人民币,吸引台湾青年创业就业人数约86人。台青创项目涉及餐饮、贸易、加工制造、装饰设计、文体娱乐、电子商务、文创策划、教育培训、生物科技、网络科技、农业种植等行业。
其次,主动融入“海丝”发展。密切与海丝沿线国家海、空港合作,推动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合作试点,促进并加大双向投资,努力将福州新区打造为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动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发展壮大。促进交易所在海外设立交易分中心,现已发展境内外会员350家,马来西亚分中心已建立,越南、柬埔寨和缅甸分中心正抓紧筹建。
此外,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新区把握福建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实施海洋高端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完善港口、航道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蓝色经济产业园、马尾船政(连江)工业园区等临港产业园区,引进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开发等一批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并推动福州新区跨境电子商务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打造全国远洋水产品、国际进口水产品的中西太平洋沿岸重要的货物集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