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媒体评鲍勃·迪伦获诺奖:实至名归还是错误选择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英美媒体评鲍勃·迪伦获诺奖:实至名归还是错误选择

加入日期:2016-10-15 6:13:48

  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宣布将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音乐人、诗人鲍勃·迪伦——这注定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选,《猜火车》的作者欧文·威尔士称之为“一个拙劣的怀旧奖”,而小说家萨曼·拉什迪则称之为一次“伟大的选择”。

  《纽约时报》发表多篇评论文章。其中名为《音乐人鲍勃·迪伦:美国伟大的歌诗库》的文章认为鲍勃·迪伦获奖实至名归。作者帕里尔斯认为,鲍勃·迪伦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歌谣传统。半个世纪前,在文化卫道士们还在固守着“雅”与“俗”的文化边界时,鲍勃·迪伦却穿梭于西方文学传统、蓝调音乐与社会新闻之间,汲取着来自不同领域的养分。在他的作品中,远走高飞与回归故土、广征博引与文辞质朴、浪漫与尖锐、私人性与普适性等等看似对立的特征都神奇地融为一体。鲍勃·迪伦已通过半个世纪的传唱与巨大影响确立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今天的获奖只是把迟来的奖项授予他罢了。

  另一篇名为《作家鲍勃·迪伦:正宗的美国声音》的文章则引用了英国评论家克里斯托弗·克里斯和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的评论,将鲍勃·迪伦视为与叶芝、哈代、济慈、惠特曼等人属于同一序列的具有复杂性的诗人。而其回忆录《编年史》则证明,鲍勃·迪伦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散文也可以写得像歌词一样流利。安娜·诺丝题为《为什么鲍勃·迪伦不应该获诺贝尔奖》的文章则提出了不同观点,她认为尽管鲍勃·迪伦是一位杰出的作词人,也出版过散文诗集和自传,但是他的写作从来无法脱离音乐。他的伟大在于音乐,而当评审委员会选择将奖项颁发给一个音乐人而非文学家时,本有机会获得奖项的文学家就客观上失去了这一宝贵奖项。

  《华盛顿邮报》发表了题为《鲍勃·迪伦讲述故事的天才》的评论文章,认为迪伦在文学上的杰出之处不仅仅在于其诗性表达,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短篇故事作家。他的作品往往以或复杂或精炼的方式讲述不同的带有象征意味的故事,甚至提供了自我解读的方法。正如托德·海因斯为鲍勃·迪伦拍摄的传记电影中使用六个不同的演员来代表迪伦的六个不同方面,鲍勃·迪伦自己也将彼此各异的自我容纳在了自己不同的短篇故事中。他的作品永远拒绝单一的解读方式,而追求意义的丰富性。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文章盛赞鲍勃·迪伦是美国口头文学大师,为将叙事和语词纳入音乐开创了的新途径。该文认为,瑞典文学院从来没有声称鲍勃·迪伦的写作属于诗歌,也并没有将他与T.S。艾略特、吉卜林、聂鲁达等人比较。评审委员会是在全新的文学脉络中看待鲍勃·迪伦的,从这一角度看,鲍勃·迪伦在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创作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叙事能力完全不亚于他60年代那些脍炙人口的摇滚杰作。瑞典文学院所关注的正是鲍勃·迪伦对于美国口头叙事文学的接续和对新的文学传统扩大所作出的贡献。

  《泰晤士报》主推了一篇题为《鲍勃·迪伦无疑在任何意义上都有资格》的文章。作者麦金泰尔认为鲍勃·迪伦获奖不仅是对这位全世界最优秀抒情诗人的认可,且显示了文化领域观念的转变,即娱乐形式也可以携带理性和情感性的含义,流行音乐也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形式。既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遗嘱中特意说明,诺贝尔文学奖应颁发给“在理想的方向上最优秀的作品”,而且“不仅仅包括纯文学,也包括其他带有文学价值的写作形式”,鲍勃·迪伦以歌词获奖理所应当。

  《每日邮报》发表评论称,从普通人的立场出发,鲍勃·迪伦应当获奖:通常而言,诺贝尔文学奖都会颁发给大多数人平时都没有听说过的名字:去年的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和前年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他们固然在文学领域有辉煌的成就,但少有普通人会阅读他们的著作,遑论影响乃至改变人们的生活。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鲍勃·迪伦的音乐却一直深刻地参与着社会变革。也许对于知识分子与精英而言,鲍勃·迪伦的歌词不属于文学,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它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幸运的是,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也是这么认为的。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