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热钱挤出地产板块最受伤机构争议“跷跷板效应”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楼市热钱挤出地产板块最受伤机构争议“跷跷板效应”

加入日期:2016-10-11 18:40:04

  同样,在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董承非看来,这其实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玩房地产的资金跟投资A股的资金其实有着不同的属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从股市的一轮“大牛市”到楼市的一波“疯涨”行情,让市场各方充分领略了充裕流动性的威力。

  而如今,随着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大潮的掀起,新的趋势似乎又在酝酿之中。节后A股迎来的一个十月开门红行情,则让这样一种猜测在市场上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10月10日,沪深两市再现普涨行情,成交额从节前的3000亿元下方的水平一举跃至4544亿元。特别是创业板强势领涨并一举收复20、30、60、120日等多条中长期均线以及2200点整数关口。终盘报收2208.47点,大涨2.72%。

  十月开门红意味着什么?当天市场聚焦的问题在于,这是否与长假期间楼市调控加码引发市场对资金将大幅流入A股的乐观预期有关。

  就在国庆长假期间(9月30日至10月8日),包括北京、上海、南京、厦门、杭州、深圳、苏州等在内的19个一、二线城市相继出台了地产调控政策,大幅提高了限购或者限贷标准。

  10月10日,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房地产市场与A股市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跷跷板效应”,“房地产调控政策集中出台成国庆期间主要看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将资金阶段性赶向股市。” 李立峰如是说。

  不过,面对楼市热钱挤出效应,地产板块无疑“最受伤”。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地产板块全天逆势下挫,几乎全线告负。

  另据盘后大单净额统计数据表明,地产板块全天主力资金大单净额净流出超过十亿元。其中,资金出逃居前的分别为保利地产(600048.SH)、绿地控股(600606.SH)、深振业A(000006.SZ),全天主力资金资金净流出额分别达15213.19万元、14863.72万元、8511.87万元。

  机构争议“跷跷板效应”

  对于楼市热钱挤出会否给A股市场带来“跷跷板效应”,当天,作为买方机构人士的海富通国策导向基金经理施敏佳盘后则称,全国楼市监管新政短期对A股市场影响不大。

  “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与投资于股市的资金是两种风险偏好。楼市挤出资金预计仍偏好低风险投资项目,在股市没有明显赚钱效应之前,楼市挤出资金很难入股市。” 施敏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同样,在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董承非看来,这其实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玩房地产的资金跟投资A股的资金其实有着不同的属性。” 董承非如是说。

  李立峰则认为,如果政府加强对房地产的调控,不排除资金流入A股的可能;如果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边际上资金会从A股市场流向房地产市场。

  “从海外权益类市场的表现来看,投资者并未担忧中国房地产政策集中出台所引发的对经济断崖式下跌的担忧,我们也认为不会造成国内经济大幅波动。”李立峰指出,“相反,房地产调控政策集中出台短期有助于控制住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将资金阶段性赶向股市,但这种引导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国元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明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一个共识是金融领域不断的加杠杆,有意识地提高风险偏好,以短久期的金融产品的低成本来换取长久期资产的相对高收益。这种模式得以继续,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继续宽松,至少是不会收紧,另外一个是交易量的不断放大。

  “就第一个条件来看,为了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低,但也不能收紧,维持目前的松紧度的可能性比较高。楼市如果结束疯狂的局面,那么资金寻找新的领域,必然使得股市受益。” 王明利分析认为。

  具体到地产板块,“地产股受到政策影响,预计近半年内对地产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不大,但新政对于投资者预期有所影响,地产股的潜在上涨空间受到制约。再加上前期地产股上涨较多,近期或难以再创新高。” 施敏佳预计。

  但董承非则表示,“此次调控政策出台对A股市场的房地产板块影响也将十分有限,更多只是一种‘靴子’落地。”

  A股现存量博弈格局

  此外,施敏佳还强调,股市目前仍是存量博弈格局,蓝筹股和中小创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像今天地产股受到新政消息压制,中小股票就有较好的表现。”施敏佳说。

  对此,广州万隆盘后分析认为,即使当天两市呈现中阳普涨局面,但是大方向上的格局不会变化,震荡分化仍将是后市行情的主旋律。

  “当日的反弹红包行情更多是节前备受压制的做多动能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的集中释放,由于金融强监管和A股尚未出现趋势性机会,楼市资金就此大幅流入股市可能性不大。” 广州万隆表示,“因此,普涨之后,市场势必将再次回归震荡分化模式,与指数涨跌得失相比,手中个股强弱显得更加重要。强势股如股权转让、举牌、国企壳资源等重组题材将会持续表现出结构性机会。”

  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也认同震荡的趋势判断,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市场仍会维持区间震荡,存量博弈的格局难以轻易打破,A股托底因素仍然存在,市场下行风险有限。”

  其主要理由在于,首先实体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尚在,货币政策受到资产泡沫和汇率因素制约,虽然难以出现边际宽松的改善,但总体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不会发生方向性变化,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的情况下,股票资产仍有具备配置价值;其次,美联储9月下旬加息警报已经得到解除,全球资产价格继续迎来喘息的窗口期;最后,下半年以来改革正在加快推动,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等会给市场带来局部的热点机会。

  董承非表示,四季度的A股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面临的风险因素相比前几个季度更多。

  比如,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加速的担忧,美联储12月份的大概率加息可能性以及国际市场宽松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延续等等都让四季度的A股市场难以呈现出较大的指数性行情机会。

  “但是也无需太过悲观,”董承非称,“更大可能性就是维持一种震荡的行情态势。”

  “寻找到有良好业绩支撑的优质投资标的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是投资的主要方式。”董承非说,在市场缺乏系统性机会,更多呈现结构性行情的情况下,市场情绪变化节奏会变快,只有业绩长期稳定增长的标的才有可能战胜市场。

  轩伟称,四季度的结构性机会在于,一是在利率下行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上市公司将迎来价值重估,因此能够稳定增长的高股息蓝筹股在估值合理的范围内应该成为配置重点。

  其次是在经济稳定和供给侧改革顺利推动的情况下,估值合理的部分周期行业龙头公司有获取绝对收益的潜力。

  此外,投资者可以继续从需求增长确定的成长性行业中挖掘长周期的投资机会(如品牌消费、文体娱乐、教育、医药健康、环保、新能源汽车等),尤其是这些领域中业绩增长超预期的个股,以及关注财政政策发力带来的主题性投资机会,和国企改革可能带来的事件性驱动机会。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