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莞刷屏!首见楼市版熔断“热城”成交全在意料之外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今日东莞刷屏!首见楼市版熔断“热城”成交全在意料之外

加入日期:2016-10-10 23:19:30

  楼市调控后衍生热点新闻不断,昨天苏州一条“房价4天跌50%”消息刷屏后,今天则被东莞占了风头。

  国庆期间,21个城市相继出台楼市新政。限购限贷、供地严打等举措,不同程度给火热楼市降温。新政之后多地相继推出的具体细则更是“各显神通”,其中,东莞实施的“熔断机制”格外引人注意,房价比备案价格浮动超15%无法网签。

  东莞推出楼市版“熔断机制”

  昨天上午,东莞房管局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关于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实行备案制度的通知》。

  开发商在卖房时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将无法网签,分别是:

  (1)在今年1月1日后已领取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但在10月20日前未被备案的商品住房;

  (2)实际成交价格高于备案价格15%;

  (3)比备案价格下浮超15%的商品房。

  不少人将这理解为楼市版的“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具体来说是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于2016年1月8日暂停。

  如果“熔断”是为了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那对于经常“大起大落”的楼市来说,是否应该有一个熔断机制来保障房价?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大家对楼市的涨跌看不清楚,心理期盼能有个机制保障一下,防止楼市大起大落,说白了就是要一个确定性,防止个人最大的资产“缩水”。这同很多人对于股市的熔断机制的误解一样,就是熔断机制可以防止股市暴跌,或者说如果暴跌,也有一个缓冲,有一个“逃命的机会”。其实,熔断机制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下行熔断,防止暴跌,也可上行熔断,防止暴涨。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股市出现异常波动可通过熔断机制,暂停交易。但楼市是完全市场化的,参与者众多,主管部门很难通过行政手段中止交易。如果真的完全停止交易,市场恐慌情绪势必扩大,会加大波动幅度,很容易造成问题。其实,国家一直很在意楼市调控,意在防止楼市大起大落,这何尝不是一种“熔断机制”。2015年的楼市行政调控与信贷政策接连出台,一次降首付,四次“拯救楼市”政策,七次降准降息。

  不过,东莞并不是此次首个对备案价格涨跌幅进行规定的城市。

  合肥10月2日晚间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建商品住房首次明码标价备案时,应按项目地块参照同区域、同品质、同类型新建商品住房备案价格确定首次备案价格。

  首次价格备案后,同一项目、同类房屋6个月内不得上调备案价格;再次申报备案价格超过6个月的,上调幅度不得超过1%。已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须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可售房源,不得以“价外加价”等方式超出备案价格对外销售。

  国庆成交:全在意料之外

  市场普遍预期,新政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楼市成交下降,但实际似乎一切全都在意料之外。

  从克而瑞研究中心监测的36个城市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共成交新建商品住宅352万平方米,与2015年、2014年同期相比均呈现上涨趋势,且热点城市扩张蔓延之势愈演愈烈,仅个别热点城市成交量出现下滑。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中,北京、广州、深圳假日期间均出台了相应政策,而上海也在10月8日出台6项政策强化楼市监管。由于政策出台日期、力度不同,其市场反应也有所差别,深圳、广州国庆期间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上涨,北京、上海则同期下跌。

  广州

  广州10月1日至10月7日共成交39.18万平方米,较2015年同期上涨170%,延续了今年以来的火热趋势,而10月1日单日成交15.37万平方米创下今年以来日度成交量新高。

  深圳

  深圳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以及本身成交量不大,因此国庆期间成交略有上涨。

  北京

  出台政策时间最早、力度相对较大的北京成交跌至“冰点”,7天2.63万平方米成交量甚至不及深圳,较2015年、2014年黄金周成交量环比跌幅分别为38%和62%。

  上海

  国庆期间上海成交较去年同期下降39%,较2014年同期锐减69%,成交趋于理性平稳。

  部分热点城市国庆期间政策不断,但整体来看,依旧较2015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上涨,且城市之间分化依旧明显。

  南京、厦门、武汉等政策效应叠加,成交热度下降。南京、厦门等前三季度房价涨幅较大的城市,国庆期间出台政策加强版后,政策叠加效应下成交量快速下跌。南京7天共成交8.41万平方米,较2015年同期锐减40%,厦门跌幅则超过八成,武汉成交与去年“十一”持平。

  济南、南昌、南宁、呼和浩特等成交火爆,部分城市节后出台政策。例如南昌,2016年国庆七天共成交20.31万平方米,较2015年、2014年同期分别上涨344%和292%,而紧接着,在10月8日南昌宣布限购;济南即便较早出台政策也未能妨碍市场持续火热。

  还有一些未出台政策的次典型城市如青岛,市场热度并未大幅下滑。十一成交量相比往年大幅度上升,但与9月末成交来看,回落幅度依旧较大。

  另外,苏州、杭州分别在节中、节前出台政策,但由于苏州去年基数较低以及后续出台政策几乎没有较大变动之下,成交量较2015年同期上涨103%,杭州则上涨35%。

  今日还有合肥成交的最新消息。

  有消息称,合肥楼市限购政策效果初显,房屋成交连续数日零备案。之所以连续多日出现零备案的情况,主要是受新政影响,在合肥购买住宅商品房,需提交名下房产报告,而房管局的系统也正按照新政规定在做调整,导致备案一直显示为零。

  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国庆假期政策出台效果后并未立竿见影,一方面是出台时间较短;另一方面也有备案数据延迟;此外政策的“末班车效应”带来的集中成交也让一些城市增幅显著。

  因此,新政对市场实质性的影响还有待于数据层面的持续观察。如果未来货币政策出现阶段性收紧,或者严控房地产行业资金流入,或出台有力措施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向实”,部分热点二、三线城市楼市可能会陷入较长调整期,“量价齐跌”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政策内容看,其实除了北京、深圳、合肥、苏州等少数几个城市外,其他城市政策力度远远不如2014年9.30政策之前的执行力度(46个城市限购、全面认房又认贷限贷),甚至很多城市可以说是蜻蜓点水。

  这一轮政策的特征是多城市密集发布,而且发布政策之后,继续打补丁,升级加码。针对房地产信贷、交易资格、舆论监管等多方面开启调控。未来尽快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就是房价环比不增长,逐步有回落,努力回归到合理区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