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激辩:呼吁取消熔断机制 或助长A股市场恐慌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专家激辩:呼吁取消熔断机制 或助长A股市场恐慌

加入日期:2016-1-7 11:02:29

  导读:
  叶檀:熔断不合理 助长恐慌 今年沪指三千是底?

  刘纪鹏:管理层需要反思应成立股市改革顾问团
  苏培科:解禁潮引发大跌监管层不作为加剧恐慌
  北京大学专家:指数熔断机制多此一举
  熔断机制与停板制度互为冲突
  不能把熔断当作常规控制手段
  老艾侃股:呼吁立即废除熔断,恢复交易!


  叶檀:熔断不合理 助长恐慌 今年沪指三千是底?
  中国股市沪综指周一大幅收挫近7%,创逾4个月最大单日跌幅。沪深300指数首度触发熔断机制,两市并自13:34分暂停交易至收市。周一两市再现千股跌停,仓储物流、券商等板块跌幅居前。

  沪指收报3,296.26点,跌6.86%,此前最大单日跌幅为去年8月25日的7.63%;上海A股成交2,389亿元人民币,上日成交2,521亿元。

  沪深300指数收报3,469.07点,跌7.02%;沪深300指数期货主力1月合约收盘报3,425.0点,跌6.75%,成交12,513手。130亿元额度的沪股通净买入0.6亿元。

  市场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及大批限售股即将解禁的担忧,令市场信心极为疲弱,投资者集中减仓并触发恐慌性抛盘,沪深两市再现千股跌停。

  业界总结的利空因素包括: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一早盘随中间价大跌,并双双创逾4年半新低;
  其次万宝之争效应继续发酵扩散,尤其是监管层对于保险举牌资金来源和杠杆的关注言论,使得投资人担心险资入市资金可能存在回撤风险;
  另外,解禁大限到期和新股市熔断机制实施,引发市场避险观望情绪。

  自1月1日起施行的熔断机制实施标的是沪深300指数。根据熔断规定,当沪深300指数当日涨、跌幅达5%时,将触发熔断机制,三家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暂停交易15分钟;当沪深300指数当日涨、跌幅达7%时,暂停交易直至收盘;当沪深300指数当日在尾盘阶段(14:45及之后)涨、跌幅达5%,暂停交易至收盘。

  熔断导致了市场恐慌?
  到底是熔断触发了恐慌,还是恐慌触发了熔断?不少投资者的账户资金遭遇打击后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国内知名财评人叶檀表示认为,市场恐慌不是熔断所致 但熔断不合理会助长恐慌。她在评论中写道:
  首先,市场本就恐慌,没有熔断也会下跌,就像2015年年中没有熔断也有千股跌停一样。美股市场有熔断也少有疯狂恐慌,发生踩踏与熔断机制的设计有一定关系。

  ……
  第二,多种政策预期齐出,但市场改革步伐如果操之过急,有可能不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注册制改革以及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必然引发市场对保证金不入市的预期。加上1月份股东解禁市值1.1万亿元左右,以及清理僵尸企业等消息,弱不禁风的A股市场经受不住。不能否认,上述政策都是中国经济转型所必须,但恐怕不宜在过于集中的时间段里同步推出。

  第三,熔断没有错,但熔断的技术手段有可能失误。美国实行的是多级熔断,而A股市场非理性严重,即使较小的阈值也可能加剧波动。下跌到5%触发首次熔断,由于无法出货的恐慌,将导致市场更易触碰7%的阈值,进一步产生心理焦虑。

  4日当天全球市场也大多下跌,但跌幅小于A股市场,而期货市场、汇率市场也没有领先传导。由此可以推断,当日A股市场大跌源于信心不足,但与熔断机制不尽合理也不无关联。

  3000点为沪指铁底?
  2016年首个交易日,沪指以暴跌给了普遍看涨的预测一个“下马威”,然而在2016年新年之前,大部分国内券商依旧延续了看涨的“传统”。

  有媒体指出,券商对2016年沪指底部区域判断较为一致,均比较认同3000点的底部,例如国元证券、中信证券、华融证券均预测3000点为底。同时,4500点的顶部也落在绝大部分券商的预期中,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上海证券、国元证券、华融证券均预计沪指高点有望达到4500点。还有个别券商对今年行情的期望更高,比如中泰证券预测沪指高点将达到5000点。

  部分券商并没有明确给出点位,比如,中金公司表示,与预期2014年市场绝地反转及2015年利率下行带来“股债双牛”相比,站在2015年年底看2016年的A股,市场前景并不像前两年那样清晰。兴业证券则认为,2016年较长阶段行情非常不稳定,波动市,体现为结构性泡沫此起彼伏,上半年可能仍处于类似1998年箱体震荡行情。

  对于全年行情,华泰证券认为,2016上半年行情将优于下半年,兴业证券也提示,一季度行情相对看好,二季度注意风险。

  与2015年相同,国企改革股继续成为券商热推主题,此外,智能制造、新能源主题也被多家机构看好。在刚刚开启的2016年,随着利率、资金流动性、财政货币政策等诸多方面将迎来的可预计变化,2016年沪指也将受到一些大概率因素的影响。(FX168)




  刘纪鹏:管理层需要反思 应成立股市改革顾问团
  1月7日,大盘再度暴跌超7%触发熔断机制。2016年以来A股4个交易日内2次触发熔断;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对新浪财经表示,股灾以来,管理层缺乏系统性反思,当前应该成立包括主流专家在内的顾问团集体探讨中国资本市场何去何从。

  刘纪鹏老师表示: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稳才能助力经济企稳;金融不稳,或将严重拖累经济;而股市是稳定金融的关键,股市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关系到国计民生,千家万户。

  股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缺乏系统性的反思,而仅仅是耗费巨资托市,没有从制度的层面加强建设,缺乏集体共识,结果造成了2016年开年的极端波动行情;对此刘纪鹏老师建议,当前应广泛征集民意,成立有资本市场资深专家组成的顾问团,深刻探讨和反思制度的不合理性,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在十三五的顺利发展。

  刘纪鹏强调,应该对监管者和发行者的展开教育,而不能总是前两者教育投资人。“发行者教育势在必行,就是以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家族企业,或者以大股东为主导,以证券公司为龙头,一系列的机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才能把中国投资者的利益真正保护起来”。

  当前,创业板过度投机的背后是家族企业一股独大导致的治理结构失衡问题。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由大股东聘任和摆布,成为大股东利益的代言人,沦落为董事会里面的“花瓶”。在创业板企业中,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以上的就有233家,占比达49%,而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形成的家族控股的平均持股比例竟高达39%。

  2015年上半年,主板公司共减持2280亿元,平均减持价格为12元;相比之下,中小板和创业板共减持2448亿元,减持总额超过了主板,且减持价格为21元,是主板平均减持价格的两倍之巨。小盘股的减持情况堪称触目惊心,也可以看出,股市目前的公平效率问题在中小板与创业板等小盘股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结构性失衡问题一目了然。(新.浪)
  



  苏培科:解禁潮引发大跌监管层不作为加剧恐慌
  2016年首个交易日两市暴跌,沪深300指数午后先后触发5%、7%熔断,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沪指暴跌6.86%。对此,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指出,此次暴跌存两大原因:第一、监管层对熔断制度准备不足,首次熔断后不作为加剧了市场恐慌;第二、随着1月8日5%以上大股东不得减持的禁令到期日迫近,市场担忧情绪蔓延,如监管层不出台相关政策规范,A股市场平衡将被打破,建议监管层加快出台稳定市场的政策稳定投资者信心。

  苏培科指出,今日是熔断新规运行首日,监管层推出熔断机制初衷是好的,希望能稳定投资者情绪,缓冲市场的剧烈波动。但是这一机制发挥效应的前提是在熔断的十五分钟期间,监管层查明暴跌原因,缓解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给投资者一个说法。但是由于监管层缺乏经验,在市场大跌首次触发熔断机制时不作为,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恐惧,恢复交易后短时间即触发二次熔断,冻结了市场的流动性,使得抛压堆积,恐慌情绪后延,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

  苏培科称,熔断机制触发后,管理层要做的是换上新的保险丝,而非不作为直接再把断掉的保险丝接上。熔断机制并不能改变大盘的趋势,只能合理运用减缓市场波动。监管层制度准备不充分加剧了暴跌的蔓延。

  针对近日大跌的内在原因,苏培科表示,即将来临的解禁潮是当前市场的主要压力。如果没有相关制度加以规范,解禁潮来袭将严重破坏股市的生态平衡,投资者信心将受到重挫,解禁压力将需要漫长的时间消化。

  苏培科呼吁监管层出手,规范大小非减持,吸引增量资金入场,维护市场资金平衡。(新.浪)




  北京大学专家:指数熔断机制多此一举
  国外如何设定熔断机制
  黄嵩(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博士,副教授)
  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有了10%的涨跌停板,设置指数熔断机制的阈值最大不能超过10%,否则就永远不会触发。在10%的范围内设置熔断阈值,只能是既低又间隔小的阈值。从这个角度看,10%的涨跌停板制已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熔断机制,在此基础上再加设指数熔断机制,弊大于利。

  2015年1月4日,A股新年首个交易日,也是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首个交易日,市场低开低走,连续触及5%和7%两级熔断阈值,最终于13点33分全市场暂停交易至收市。

  中国的指数熔断机制在实施的首个交易日即触发,创造了历史,真可谓啼声初试,就一鸣惊人。

  所谓熔断机制,是指金融市场价格涨跌超过一定幅度(熔断阈值)后,对交易进行限制的制度。交易限制包括交易暂停一段时间(熔而断),或者交易可以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熔而不断)。

  熔断机制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涨跌停板制。例如我国股票市场的涨跌停板制度规定,当个股价格涨跌幅度触及10%时(ST股票为5%),交易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10%之内。事实上也可以看出,涨跌停板的叫法不是很科学,因为交易并未“停”,更正确的叫法是“价格限制”。

  第二种是个股交易暂停制。例如美国股票市场的暂停交易制度规定,当个股价格偏离前五分钟交易平均价格的幅度大于区间限制,且没有在15秒内回到区间限制内,将被暂停交易5分钟。根据股票的不同类型,设立了5%、10%和20%三个价格区间限制。

  第三种是市场交易暂停制。当有代表性的市场指数涨跌超过预先设定的幅度后,市场暂停交易一段时间。

  此次触发的指数熔断机制,即属第三种熔断机制,于2015年12月4日由上证所、深交所、中金所发布相关规定,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规定,指数熔断机制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指数,设置5%、7%两档熔断阈值,进行双向熔断。当沪深300指数涨跌达到5%时,暂停交易15分钟,尾盘阶段(14:45后)达到5%或全天任何时候达到7%时,暂停交易至收市。暂停交易的产品包括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B股、基金、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交换公司债券,以及中金所交易的股指期货。

  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避免市场价格出现极端变化情况。

  指数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1987年10月19日股市暴跌后,美国在1988年10月引入熔断机制,此后几次修订规则。美国现行的指数熔断机制以标普500指数为基准指数,设置7%、13%、20%三级熔断阈值,当标普500指数跌幅触发各级阈值时,股市分别暂停15分钟、暂停15分钟和暂停直至收市。

  中国推出指数熔断机制的一个背景是,2015年6月中下旬开始,A股市场出现急速下跌,其间屡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奇观。

  熔断机制是防止市场价格的极端变化情况,因此触发情况很少见。如美国在引入熔断机制后,只触发过1次熔断机制,韩国也仅为3次。

  而据统计,2011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波动超过5%有105次,超过7%有33次。也就是说,5%和7%的熔断阈值设置太低,很难算是极端情况,由此,实施的首个交易日即触发熔断机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考虑到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远高于美国股市这一事实,中国的相对熔断阈值更低。

  由此可见,中国的指数熔断机制防止市场价格出现极端变化情况的说法,值得商榷。

  如果熔断机制不是防止市场价格出现极端情况,则是破坏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坏机制。而破坏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正是批评熔断机制的主要理由之一。

  反对熔断机制的另一主要理由是,可能引发“磁吸效应”。磁吸效应描述的是当价格接近熔断阈值时,熔断阈值会像一块磁铁将价格加速吸向熔断阈值的现象,其原因是投资者惧怕暂停交易导致的流动性缺失而改变交易行为。

  中国熔断机制的两级阈值间隔仅为2%,远小于美国的6%和7%。过小的阈值间隔,加上磁吸效应,使得原本是冷静期的15分钟暂停交易,反而成为恐慌期。也就是说,5%的一级熔断阈值极大可能会加速二级阈值7%的到来,而不是相反。

  此次触发熔断机制事件,即证明了这一点。在沪深300指数下跌5%触发一级熔断阈值后,暂停15分钟交易。在恢复交易后,短短6分钟,沪深300指数就下跌到了7%触发二级熔断阈值。

  由此可见,熔断机制非但没有让市场冷静,稳定市场,反而是加剧了市场价格波动。

  1月5日,证监会发言人评论熔断机制说道:“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没有统一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我们将根据熔断机制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但事实则是,基本没有调整和完善指数熔断机制的空间。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有了10%的涨跌停板,指数的涨跌幅度不可能超过10%,设置指数熔断机制的阈值最大不能超过10%,否则就永远不会触发。在10%的范围内设置熔断阈值,只能是既低又间隔小的阈值。

  从这个角度看,10%的涨跌停板制倒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熔断机制,在此基础上再加设指数熔断机制,弊大于利。

  可见,调整和完善指数熔断机制的最佳选择,是取消指数熔断机制。(南方都市报 )
  


  熔断机制与停板制度互为冲突
  从目前两次实验的结果看:熔断机制的反向作用很明显。去年股灾中的分时也没有这么激烈的,开盘不到半小时全天停牌。

  熔断机制与现有的涨跌停制度相冲突,比方期指,原来是10%涨跌停的,现在被控制在7%了。那原来的10%的涨跌停还有什么意义呢?等于涨跌停制度对于大盘来讲被废掉了。

  美股市场的熔断机制包括两部分,一是大盘的熔断机制,比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0%之后暂停交易1小时,恢复交易之后接下来的熔断点分别是20%和30%;另一部分是美国证监会2010年批准的个股熔断机制,如果某只个股的交易价格在5分钟内涨跌幅超过10%,则需暂停交易。如果该个股交易价格在15秒钟内仍未回到规定的“价格波动区间”内,将暂停交易5分钟。

  美股没有使用熔断+涨跌停的双重机制。

  A股实行双重机制,本意是好的,加了一道保险,想起到更好的减振效果,事实上的结果是:加大了恐慌,空方能量容易集中式暴发,半小时之内就全天熔断了。个股买卖根本来不及反应。减振作用没有起到,加大了市场波动。

  要么取消熔断,恢复原有模式,要么废除涨跌停制度,并且调大熔断比例。让市场有充分消化的时间。没有时间交投,只会加大恐慌。(华泰证券高级投资顾问 裴毅)
  


  不能把熔断当作常规控制手段
  熔断机制本来就只能一鸣惊人,而不应夜夜笙歌。市场还会涨起来,而且它也还会跌下去,真正的问题是,如果这么多人天天都为这恐慌,就应当思考一下是什么没有给我们如磐石如蒲苇的心态。

  不能不能把熔断当作常规控制手段
  开年开市第一天,熔断机制啼声初试,一鸣惊人,百鸟压音。

  熔断机制是当市场价格波动达到一定范围,触及事先设定好的熔断点时,所采用的限制或者暂停交易一段时间的措施。

  熔断的目的是为了风险控制
  熔断机制最初由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实施。是在1987年10月19日股市暴跌后,美国股票市场采用的,以抑制价格在程序交易带动下的剧烈单边走势为主要目的的方式。后来又几经更改。它产生于股票现货市场,但实际仍是为了控制由股指期货交易带来的风险。主要是为了控制程序化交易产生的现货与期货市场风险“互灌”的“瀑布效应”。

  当股市急剧滑坡,市场流动性可能被耗尽,引发系统性危机。因此,熔断机制对价格波动的限制实际上是旨在解决金融资产价格巨幅波动的突发性与交易所风险控制滞后性之间的矛盾,避免流动性危机。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熔断同样也会对流动性抑制。股市中,在开盘和收盘阶段常常会集中大量交易,就是因为交易者会更倾向于消除持有隔夜头寸的风险。这种市场心理预期同样会在“熔断”机制中发生。如果交易者预期市场即将关闭,势必会激发在市场关闭前完成所需交易的恐慌和渴望,结果是集中买入或卖出,造成更大的价格波动,继而引发进一步买卖压力,再度加剧市场波动。

  因此,不能把熔断机制当作一种常规的市场控制手段。因为它只是对于市场非正常波动的紧急制动阀,并不旨在也不能改变或者制造市场趋势。

  熔断不能控制市场
  市场该怎么走,不会因为今天被制动,明天就反向而行。只要整体经济的基本面和实体运营的实质放在那里,市场一定会朝着最贴近最真实的均衡状态进行,今天涨跌没够,明天还会继续这个趋势,无人能阻挡。

  在市场受到来自实物经济的真实冲击而产生波动时,市场稳定如果是纯粹的人为限制,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那就会使得市场价格不能反映交易意愿,导致价格扭曲,价格有效性下降。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发生,市场就会失灵,进而失效,最终失序。最糟的情况甚至是,大家都觉得没有可能在市场中获得公平的价格和获益,于是退出市场,导致干脆失去了市场本身。

  因此,我们不要过分害怕价格涨跌。不会跌的市场也不会是好市场。找到市场自身的问题最为关键,而不是什么都归责于市场本身。市场价格最好的“保护”机制是市场的健康性,是市场规律的有效运行和监管措施的合理布置。“熔断机制”是其中一种监管措施,而且应该是一种长期存在但却是进行非常规情势调节的措施。

  熔断的设计是为了市场公平
  熔断机制最初是为了防范程序化交易所带来的交易风险,也存在着轻重缓急之分。

  其中的限制交易是对某种类型的交易指令予以限制,比如“项圈”限制(collar)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时,系统对交易者所能够提交的价格大小作出限制,限制其报价在该熔断点之上或之下。“让位”限制(sidecar)指当达到熔断条件时,系统自动限制来自程序化交易的指令。而所谓“断路”(circuit breaker)就是达到熔断点时,暂停交易。

  有研究表明,导致市场崩溃的原因在于交易风险。在正常情况下,交易者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他们所提交指令的成交价格,而在极端情况下,当市场剧烈波动,大量的交易会发生堵塞,行情的正常显示会延迟,数据显示滞后,而不成交指令此时也会大量涌入,进一步堵塞交易系统,造成了价格陈旧,无法代表真实的市场交易价格,交易者并不一定能在提交指令时所看到的报价上成交,从而无法提示真正处于价值目的的投资者是否应该提交指令进行交易。

  此外,当极端行情出现时,在交易所到交易者的反应过程里,市场就极有可能因继续剧烈波动而把风险惯性放大,持续价格变动必然将给监管者控制风险带来难度。

  熔断机制并非通过时间“缓冲”减缓由于基础价值变动而导致的价格调整,而在于能够重新平衡及时交易和充分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

  熔断不能平复情绪
  不少人认为,熔断机制的暂停和断路,都是为了使交易者有时间可以清醒头脑,或者甚至找人商量商量,以避免一时头脑发热的跟风效应。其实,投资者间的“羊群效应”一定会存在,而简单的说休息十几分钟半个小时或者一晚上就能够让投资者改变心意,也许理论上成立,但实际上恐怕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人恰好相反,他们只有可能在这种被迫间断的空隙中把自己弄得快要窒息,从而进一步恐慌和加重原有的投资意向。

  熔断机制本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市场公平性,提高市场效率而生的。当大面积集中交易造成了信息滞后和不对称,就会导致交易不公平。不仅如此,由于市场上可能存在违法违规的套利和高频交易等现象,监管机构或也需要一些时间对这些破坏市场公平的行为和个体进行查找和处置。

  因此,熔断机制不应当是一种单体的机制,而应当与市场监管的其它机制有机结合,在细节上同样做到有层次的设计,有配套的手段,有后备的方法。当熔断以暂停等办法来牺牲及时性的时候,我们应当有办法利用更加充裕的时间,使信息的内容和真实性披露得更加充分,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被清除,从而完善了市场交易的公平性,才能提高价格的有效性,减少交易风险,最终恢复交易信心。

  熔断的细节是和国情息息相关的
  熔断不是“一刀切”。事实上,它要好几刀切。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除规定针对标普500指数下跌一定程度将触发熔断机制外,还特别针对个股设有熔断机制,当某只股票的交易价格在五分钟内涨跌幅超过10%,则须暂停交易。1999年由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修改熔断规则,期货市场熔断点也调整为,以市场价格的百分比为计算基础,每个季度计算一次,以使涨跌限制幅度等于前一季度最后一个月离当前月份最近的合约平均收盘价的2.5%,5%,10%,20%。

  韩国则是这样。如果其股票综合指数(KOSPI)较前一天收盘价下跌了10%或10%以上,并且这种下跌持续了一分钟,股票交易暂停十分钟。如果交易量最大的期货合约价格偏离前一天收盘价5%或5%以上,同时期货价格偏离其公平价格3%或3%以上,并且这种价格变动持续了一分钟,期货合约停止交易五分钟。如果交易量最大的期货合约价格超出前一天收盘价的4%或4%以上,并且这种价格变动持续了一分钟,所有程序交易指令在成交前必须公开披露五分钟。

  在新加坡,其MSCI台指期货期权价格相对于前一个交易日的结算价上下波动达到7%时,初级价格限制启动,之后的10分钟内只允许在7%以内的进行报价和交易。10分钟后,中级价格限制将被启动,即相对于前一个交易日结算下上下波动一旦达到10%,会再出现10分钟的冷却期,限制报价及交易。这10分钟后,最终价格限制将被启动,规定相对前一个交易日结算价15%的波动幅度为熔断点。最终价格限制将在该交易日余下的交易时间内始终有效。

  熔断不能简单解决问题
  中国是不是要实施熔断机制的讨论由来已久。机制本身虽然在国际上也有许多赞成和反对之声,但总体而言,应用的国家不少,应用的效果也不错。然而,怎么应用,其实才是机制能否成功有效的关键。

  仅仅以熔断机制本身而言,设立几个关口,将什么数值设立为阀值,需不需要考量波动的速度和频度,都是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成败的核心。

  美国只发生了一次熔断机制的触发。并不是说少就是好。但是我们是否也同样预估过熔断机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触发才是对市场最有意义的?这个频度一定不可能太高。

  中国股票市场小散户参与较多,股市波动一直较大,这些都不但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是能够有数据作为支撑的。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它们是不是被充分考虑到了?是否有扎实的实证作为论证基础来提出政策意见?

  并不是说别国的机制就一定成熟或更好,而且即使别国的机制既成熟又很好,也不一定能够为我所用,成为我们的法宝。但是这种建立成熟机制的方法路径,我们却不妨好好学习,多多考量。

  后记
  经济本身没有问题,股市本身没有问题,熔断本身也并没有问题,这样的一天,却抛给我们一个大大的问题。

  熔断了也许不说明什么,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甚至没有什么不着边际的利好或者利空消息将今天的股市给影响了。心理预期的叠加在市场上十分常见,尤其是饱经沧桑的中国股民,在新年新政策的面前,难免有点手生而失措。

  熔断了也许也说明什么,在并没有明显信息的市场上,中国股民也如此失措,应该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市场的把握度实在是太缺乏信任的缘故。

  熔断机制本来就只能一鸣惊人,而不应夜夜笙歌。市场还会涨起来,而且它也还会跌下去,真正的问题是,如果这么多人天天都为这恐慌,就应当思考一下是什么没有给我们如磐石如蒲苇的心态。

  但愿能找到真问题和真命题,市场才能真一路好走下去。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是由中外知名学者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秉持客观、开放、包容的宗旨,推行经世致用、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社会共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智库。) (新浪机构专栏盘古智库作者万喆(盘古智库研究员,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老艾侃股:呼吁立即废除熔断,恢复交易!
  第二次熔断!全天交易仅15分钟!A股再创世界股市历史纪录!

  熔断缩短了交易时间,导致大家怕卖不出去,反而争相卖出,加剧下跌。这和涨跌停制度是一样的,由于怕卖不出去,大家争相出逃,会让股票很快就封死跌停,这是去年股灾时的典型走势。

  在已经有涨跌停制度的情况下,熔断所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无助于改变市场的自身走势。由于熔断采用的是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在熔断之前就已经有大批小盘股跌停了,这在盘面中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且任何制度都是双刃剑,无所谓好坏,就如同涨跌停和T+1制度一样,同样是有利有弊。任何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保障公平,让机构和散户处于对等地位,虽然目前已改进了很多,但仍然没有完全实现!今天管理层又没有出手救市,由于过快触发熔断,想出手救市都来不及,反而还不如去年股灾时的表现。

  呼吁立即废除熔断,恢复交易!把交易还给市场!让市场自己作出选择!这才符合管理层减少行政干预,走向市场化的方向!(上海世基投资)(新.浪)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