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行业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同时再结合之前对于A股十倍股的研究:无论是投资者结构还是获取超额收益的驱动因素,美国都和中国完全不同。
一边是机构投资者主导,另一边是散户主导。一边是把握EPS的波动,另一边是把握估值的波动。但我惊奇地发现,美国和中国十倍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符合时代背景。而寻找具有时代背景的牛股,可能是挖掘十倍股最有效的方法。
我研究的美国十倍股以那些耳熟能详的大白马为主,所以很少有几年就上涨十倍的。一般都是在4-5年之间完成十倍涨幅的,有些像新巴克这样的十倍股都要从09年金融危机的大坑算起。但是要做一些总结的话,这些牛股真的都有时代的背景。
比如2012年以来涨幅达到16倍的Netflix,对应的是流媒体和智能电视的时代崛起。互联网入口取代了传统的电视媒体入口。媒体也从原来的实体内容(DVD)转向了互联网流媒体内容。这个趋势甚至和国内过去几年的视频网站发展类似。
互联网的流媒体内容取代了曾经大热的盗版光碟。甚至大量家庭今天已经不再用DVD播放器了。我们再看亚马逊,2009年之后也达到了十倍的涨幅。2015年甚至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代表互联网电商的亚马逊涨幅超过100%,而四大实体零售商Macys, Nordstrom, Sears和Kohls都出现了超过20%的跌幅。这些实体电商也都做过类互联网的转型,Macys曾经一度还挺成功。但这也再一次说明了,整个互联网电商渠道对于传统渠道的颠覆和取代。属于这些实体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再看看消费品,Under Armour自从2009年以来,股价上涨25倍,也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特征。
过去十年,体育行业最大的变化就是功能性在加强,品牌性在弱化。二十年前,大家恨不得跑步,走路都穿耐克的乔丹篮球鞋。许多人对于鞋子的功能还停留在气囊。大部分穿着旅游鞋在跑步,去健身。今天,我们发现运动品的功能性大大增加。光鞋子就有好几十种。而Under Armour就是受益于整个运动品的功能性增加。在此之后,才有了时尚型和标签性。我们再看餐饮,过去几年肥胖一直是美国人乃至全球人口的通病。我曾经和朋友说过一个玩笑,在美国怎么看穷人还是富人,就看身材好了。穷人一般比较胖,因为垃圾食物便宜。富人就比较瘦。于是美国开始流行eat light的潮流,这也成就了以健康为主打的墨西哥连锁餐厅Chipotle。当然,另一个真正的时代背景是科技。过去十年是科技大爆发的十年,大部分牛股都必须有科技元素。包括Netflix, 亚马逊这类科技股。连Under Armour都有科技的元素。星巴克依靠移动支付拉动同店销售。达美乐披萨依靠APP带动外卖。
A股虽然有强博弈的因素,但大部分十倍股也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在这一轮股灾前涨幅最大的股票基本上是互联网相关的。包括互联网金融中的银之杰,金证股份,同花顺,东方财富。
互联网医疗中的卫宁软件,万达信息。垂直互联网的上海钢联,联络互动,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网宿科技。我们发现一个特点,A股的牛股在板块上更集中,说明其时代的特征会更浓。比如上一轮牛市中的有色,煤炭,以及工程机械公司。商业模式颠覆传统渠道的苏宁电器(受益于家电产品标准化和购房大周期对于家电产品的需求增加)。
再比如当年的船舶公司,也是受益于整个茶叶从韩国的转移和中国在全球出口份额的增加。回顾历史,我们会惊奇的发掘,A股在不同阶段,都有持续挖掘十倍股的行业研究员。无论是06-07年的有色研究员,还是14-15年的计算机研究员。这些都意味着时代的特征对于A股太重要,太重要了。从每一轮的十倍股行业集中度看,A股也远远比美国更集中。
本文只是作为2016年我将推出的十倍股系列中的一个开头。之后会陆续一个个讲美股的那些十倍股,以及其商业模式。但从中美十倍股的研究对比看,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公司才是最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一直觉得相对容易的挖掘十倍股方法。看错一个公司的概率很高,走错模型,跟不住订单。但是看错一个时代的概率很低。很多时候,想清楚我们所处的时代,不要错过一整片森林。这也是中国和美国资本市场寻找十倍股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