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经验透析价格逻辑 学者称熔断无需对跌幅负责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海外经验透析价格逻辑 学者称熔断无需对跌幅负责

加入日期:2016-1-5 4:40:42

  本报记者 何晓晴 广州报道

  1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相比于美国,我国熔断机制决策比美国市场晚了近30年。而且,比美国市场上个世纪80年代,目前熔断机制的决策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影响国内股市变量构成比当年更复杂了。”

  这一天,始于美国市场的机制在A股市场爆发出非常大的影响力。应该如何理解熔断机制在A股发挥的作用?

  海外市场熔断机制经验

  以纽交所熔断机制为例,在标普500指数指数日内较本季度之前的一个交易月(12月,3月,6月,9月)平均日成交价格下跌7%、13%、20%的时候,分别触发1、2、3档熔断,分别是15分钟暂停、15分钟暂停、全日休市。

  王文认为,欧美市场普遍使用熔断机制,是为了防止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是高科技犯罪,欧美市场上有大量的程序化交易。部分犯罪者利用软硬件优势,先下大卖单,触发程序化交易跟随卖出,但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卖单撤回,反复操作,这样可以导致市场暴跌崩盘,随后抄底获利。如道琼斯2010年5月6日的崩盘就有这种因素。

  当天,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20多分钟内暴跌约1000点,降幅达9%。

  其次是市场“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根据错误的预期,形成错误的趋势,场内投资者,部分部分量化程序,只能被动跟随,造成市场崩盘。

  招商证券量化交易和衍生品研究员方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5年8月24日发生熔断后,投资者反省了当时疯狂下跌的理由,即人民币快速贬值可能导致汇率战争,并认为并不具有现实可能。所以美股随后走出V形反转走势,这是熔断机制生效的前提,即当时的趋势是错误的。”

  比较海外各证券市场的价格稳定机制,可以看出,境外市场都会基于自身实际,统筹考虑涨跌幅限制措施、指数“断路器”和个股“断路器”等价格稳定机制,选取一种或两种机制加以实施。

  在国外交易所,“熔断”制度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熔而断”与“熔而不断”。前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后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此前,新加坡交易所也于2014年2月开始实行熔断机制。新交所的公告显示,熔断机制将适用于约占新加坡股市交易量80%的证券,包括海峡时报指数和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指数的成分股等。

  同样,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股指、TOPIX股指期货等均设有熔断机制。2013年5月23日,日经225指数大跌,日经225指数期货就曾触发“熔断机制”而暂停交易。韩国股票和期货市场均设有熔断机制,分为强制性熔断和选择性熔断。熔断机制每天只实施一次,在下午2:20以后不再实施。

  沪深300接近熔断阈值跌幅加速

  买方机构成为热议熔断的另一支力量。1月4日盘后,富国基金一位人士表示,全世界大多数的交易所都具有熔断机制,A股实行熔断机制也是势在必行。

  方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熔断机制可能通过预期自我实现的方式,加速了第二次下跌。即将整个下午2%左右的跌幅,浓缩到6分钟内实现。也可能将未来几天2%的跌幅,在当天下午实现。”

  对此,赛亚资本罗伟冬直言,“让人想起了1996年12月16日那天:涨跌停板制度首日实施股市全面跌停。熔断机制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助跌效果类似于配资爆仓机制。这是一个新的交易制度,还有待大家熟悉和适应。”

  方明则认为,熔断并不需要对跌幅负责。“这也是市场效率提高的表现,即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均衡价格。” 方明如是说,“从最终的走势看来,市场的选择也始终是正确的。熔断机制确实给了交易者15分钟时间重新考虑,在他们做出选择后,没有改变原有的趋势。从而也证明,市场在今天的下跌是充分考虑了基本面因素的,是对于信息的正确解读。”

  方明强调,当天早盘A股的下跌很显然是由于基本面的疲软,加上市场估值高企,大资金坚决出货离场所致,否则也不会有多达5%的跌幅。

  “早盘的下跌与熔断机制关系不大。第一次熔断后,市场参与者也确实对于暴跌的原因和真实性做了郑重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下跌合理。那么推论就是,一定要抢在第二次熔断前卖出,且绝对不能买进。这样,第二次熔断就成为一种预期的自我实现。从全天交易来看,熔断机制仍然是中性的,它并没有避免应该进行的下跌。”方明表示。

  “考虑到国内、国外的种种变量,不仅仅是有外围股市的影响,再加上市场对2016年股市走向的预期较低,偏悲观,综合种种因素,导致了当天两次熔断的发生。但整体来看,市场仍处于理性期。”王文称,“熔断机制对股市的交易风险起到了预警作用。主要表现在,防止突发性和风险恶化上发挥了作用,同时为交易决策带来了时间差,以及通过暂停流动性来消除交易风险。”

  王文认为,市场出现的短期避险预期与经济基本面有一定的关联。一是跨年度结算中,部分银行出现了资金缺口的迹象;二是由于人民币海外汇率下跌加剧了市场对资本外逃的担忧;三是监管层加强对保险资金监管引发杠杆资金回撤的疑问。但中国经济的结构优化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

  作者:何晓晴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