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学界热炒供给侧改革有意思吗?经济改革从来不缺理论缺行动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李迅雷:学界热炒供给侧改革有意思吗?经济改革从来不缺理论缺行动

加入日期:2016-1-3 9:24:42

  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报告已经严重供给过剩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供给侧的文章真是铺天盖地,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难道是经济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感觉似乎没有那

么夸张吧,总供给政策、总需求政策,都是宏观经济学中非常成体系的,在我国的改革理论中也有很全面的表述。

  前不久听某位省级一把手谈对供给侧改革的认识,他说琢磨了很长时间,认为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就是“调结构”。我认同他的看法,因为要改善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进步三大生产要素能够更好、更多地创造GDP,就要进行结构调整以获得最佳配置。

  看一下习总书记的2016新年致辞,提出“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也没有提及供给侧。再回顾从05到15年过去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核心任务,几乎每次都提到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只是在表述方面略有差异,如“结构优化升级”提过两次,“转方式调结构”提过一次,“结构调整”提过五次(含“调整结构”一次)。由此可见,“供给侧改革”只是历年来有关“结构调整”的各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而已,其内容和逻辑并没有逃脱历年来一直提倡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手掌心。

  当今自媒体时代,研究报告、各类评论均严重供过于求,这是否是中国特有的,我不清楚。但资本市场的卖方分析师这一行业,90%以上的报告没有人看,这早已不是新闻了,西方也是如此。

  看到如此多的学者制造出数倍于学者人数的报告,且引经据典地齐声喝彩,真的让我很失望。为何很少有人写些文章去评估过去的改革成效,或预测供给侧改革的执行力度——这方面的报告倒是供不应求,其实这类报告也可以是商业性的,很有市场或价值。

  经济改革不缺理论缺行动

  互联网发展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花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找到很多事件相关的历史资料。比如,最近财政部又重提个税改革,这确实非常必要。因为中国的贫富差距如此之大,原本是可以通过税收手段来改善的。

  董明珠在广东省国税局主办的座谈会上提到了一个现象:“有些民营企业老板私人花费的钱,都可以拿到企业报销,个人几乎没有税收,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职务消费的个税征管。”某些高收入的民企老板可以很轻易避开税费,这就难怪个税一直很难摆脱“工薪税”的实际形象了。

  事实上,早在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便确定了个人所得税制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改革方向。2006年,这个改革方向还被写入了“十一五”规划。但令人遗憾的是,该项改革一直没有出现重大进展。

  再如,国企改革的至少经历了四轮,其中99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是迄今为止最有理论水平和指导意义的。如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还包括现在提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那个时候也提出了。但为何四轮改革都没有解决国企的低效问题呢?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5年前10月,国企利润比去年下降25%,民企则增长6%。

  按本人这么多年来的观察,中国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三个方面,增长速度总是超预期,改革进度总是低预期,调结构好像是被动的。原因何在呢?不就是利益格局问题难以打破么,其实中央很清楚,为此也提了很多要求和解决方案,如倡导把权力关进笼子,“政府自身革命”,简政放权,负面清单。

  研究过去文献才能客观评价现行政策

  一个多月前,财科所所长刘尚希在“2015中国改革论坛”上说,“近两年,光财政方面发的文件,包括国务院和财政部的已经将近40个了,一个月差不多发2个,这么多文件发下去,下面的反映是这个文件还没有消化,新的文件又来了,更谈不上执行和落地了”。“按照现在的方式,大家忙于发文件,忙于传达文件,忙于监督,下面忙于汇报,那么改革很可能就出现了在冰上开车的现象,轮子在转,车不往前走,出现了改革打滑、空转的现象。”

  可见,高层对于改革的决心是非常大的,但关键是落实。每次政治局会议或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报道中,都可以读到“狠抓落实”这四个字。可见落实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但为何那么多学者都视而不见,却一个劲地为自己率先提出供给侧改革思想去唠叨,或为供给侧改革提供里根经济学、拉弗曲线等依据。

  很奇怪的一点是,中国经济目前这个样子,减税有用吗?即便有点用,营改增不是早就在实施了吗?不是现在才想到减税的。

  其实,中国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回到起点去思考,而不是绕圈子,不断地更改提法。为何老百姓连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道理,学者们却避而不谈,而去谈一些空洞的理论呢。其实,本人对于这轮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有信心的,至少比上一轮改革要有信心。记得11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改革需要倒逼来推进》,结果人家看了很有意见。但目前克强总理都亲口说需要倒逼改革了。

  确实,日子好过的时候,改革不好推。人们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破不立。比如,过去一谈到国企改革,就担心下岗工人闹事,如今呢,因为国企规模在改革滞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小,国退民进,进是利益驱动,退是机制不到位,是被动的,今年国企创造的GDP占比也就20%左右,就业占比估计也就15%,所以,即便倒一大片,问题也不像过去那么大了。当然,银行会受不了,78万亿的负债呢,但不改的话,负债越大,GDP占比越小,银行坏账越大。那就是恶性循环。

  2016年还不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经济越困难,改革越容易推进。供给侧改革,只不过是结构调整的一个新提法而已,真没有必要小题大做。而且,当你大谈供给过剩时,真不能忘了,中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还有吃不饱的人口,还有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虽然也在供给侧改革的范围里,但我断言,很多学者忽视了,光想到日本的马桶盖和电饭煲了。


编辑: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