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五大利空还剩几何 水皮:没有牛市 哪来慢牛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志林:五大利空还剩几何 水皮:没有牛市 哪来慢牛

加入日期:2016-1-23 8:14:22

  导读:
  李志林:冲击底部的五大利空还剩几何
  谢荣兴:注册制与股市供给侧
  谢百三:政策底、市场底究竟在哪里
  顾铭德:中国打喷涕 全球得感冒
  贺宛男:证监会领导能否少说话多做事
  郭施亮:1月股市巨震背后究竟有何暗示
  水皮: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何在? 没有牛市,哪来慢牛?!


  李志林:冲击底部的五大利空还剩几何
  元旦后沪深股市连跌3周,最多跌掉840点,跌幅为22.17%,堪称半年来的第三次股灾。

  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五大利空轮番“轰炸”引起的。为了能准确地判断后市,有必要对五大利空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具体分析。

  利空一:人民币将持续贬值
  元旦后,人民币贬值的速度有点快,幅度有点大,动辄600个基点、800个基点,遂引发市场对人民币将持续贬值,甚至破7,、破8的不良预期,导致股市恐慌性抛售。

  但实际的情况却是: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总共才贬值5%,当贬到6.70元上方,中国央行就采取了多种强有力的手段,包括大量买进离岸人民币,造成离岸人民币拆借利率高达66.8%,大幅增加空头平仓成本,对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境外机构征收17%的存款准备金等,终于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6.60元以下。

  近期,中国领导人也一再表态:“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中国无意让人民币贬值,汇率波动是由市场原因造成的,中国汇率波动是温和的”。

  由此可见,人民币贬值对股市的利空打击已经不复存在,甚至抑制和推迟了美联储加息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由利空变成了利好。

  利空二:大小非将集中减持
  在去年12月,我多次提出2015年的“冬播”将推迟到2016年1月中旬开始,一个重要理由是,被冻结半年的大小非将于1月8日集体解禁。只是在当时,我的这个提醒,没有得到市场的高度重视。

  直至元旦过后,市场才对大小非解禁如梦初醒,如临大敌,作出连续暴跌反应。

  由于证监会出台了大小非减持新规,即必须提前15天公告,每三个月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两大交易所也进一步对股权协议转让作了规定,出让方和受让方都必须达到股权的5%,方可进行。上交所还对大股东大宗交易减持买入方的后续卖出行为,采取重点监控。这就将人们大小非集中减持的恐惧大部分消除了。

  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公司提前15天发了减持预告后,股价就连连跌停,成交萎缩,乏人问津,使大股东减持损失巨大,且减持十分困难。

  因此,大股东减持对股市的利空,已不再构成重大威胁。投资者选股时只需要回避大股东减持股,或及时换掉减持股,便可规避风险。

  利空三:将抓紧提前实施注册制
  元月初,证监会指定披露信息媒体——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网,便发表记者文章,称:“注册制实施办法将于1月底落地”,引起股市再度恐慌性暴跌,千股跌停。

  可以说,提前实施注册制,是比上两个利空更大的利空。

  尽管证监会一再宣称,“注册制实施后,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但市场恐惧的是,随时可变成了“两下子”、“三下子”,彻底放开。担忧的是:在严厉打击造假上市的法律制度、法规制度、基础建设制度、集体诉讼制度、事后追究制度和经济赔偿制度等,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就匆忙搞扩容大跃进。这样,数量更多、价格更低的新股,将会极大地冲击现二级市场的股价中枢和估值体系,造成投资者财富的大幅缩水,因而恐慌不已。

  好在1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谈话,1月16日肖钢主席在全国券商期货监管会议上的讲话,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减缓了,或推迟了人们对注册制利空的不良预期:
  1、3月1日并不是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的起算点,改革实施的具体时间将在完成有关制度规则后另行提前公告;
  2、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
  3、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
  4、注册制实施后,现有在审企业排队顺序不做改变,确保审核工作平稳有序过度;
  5、2016年的任务之一:“研究制定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相关制度规则,做好启动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意味着,注册制改革的时间比原先大大推迟,市场的利空预期也将大大推迟。

  利空四:香港汇市、股市将爆发比1998年更大的金融危机
  本周一二,先是欧美股市因担心人民币继续贬值,而出现了连续暴跌。

  周三,香港股汇两市遭国际炒家双杀,想重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阻击香港那一幕,报一箭之仇。受此影响,港股、日股、欧股均大跌3%以上,美股一度也暴跌3%以上。

  这一幕,引来了市场新一轮看空A股的强大舆论,认为香港股市、汇市、楼市定将崩溃,H股将崩溃,从而拖垮A股,2844点底部必破。

  但是,形势比人强。香港特区政府连夜发表声明,称一旦汇率到达7.85,将卖出美元,有信心有能力捍卫港币的稳定。中国央行也一周放水9550亿流动性,实属罕见,既稳定A股和人民币,也间接地支持了港股和港币。

  于是,周四继续下跌1.8%之后,周五在隔夜欧美股市大涨之后,港股也暴涨2.9%,使股汇危机得到了控制。

  因此,所谓的香港危机对A股的“大利空”,很难兑现,相信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有能力继续应对和化解这场危机。

  利空五:“自由波动论”再杀大盘
  周四上午,各媒体报道,证监会副主席发表了“政府将减少对股市的干预,让市场自由波动”,“尽管股市从5000多点跌到2900点,但仍比一年半前涨了30%,估值仍然高”,“股市大幅动荡,是因为中国股市正在进行价值重估”的讲话,导致了股市大跌百点,令市场十分沮丧。

  关于“自由波动论”的讲话,无疑是具有很大杀伤力的。他拿出西方经济学上世纪80年代末就被抛弃的“自由波动论”,来套用半年来经历三次股灾的新兴的、很不成熟的中国股市,尤其是作为新上任的证监会领导,信口开河,对中国股市做了价值判断:2900点估值还太高,还比以前涨了30%。莫非要让股市再回到2200点去?

  可别忘了,中国股市的国资股,净资产都是上世纪90年代评估的,光是土地价值就增长了几十倍,有的公司净资产甚至比现股价还高,超过了重置成本。如果一味以市盈率作为估值标准,唱空中国股市,很可能导致国有股大幅贬值、被外资廉价买去的恶果。

  结论:利空不足惧,寻找避风港
  元旦后的五大利空中,前四大利空已经基本排除,暂且忽略不计,唯第五大利空,事关股市价值评判的大是大非问题,目前仍困扰着广大投资者。不管媒体发表的内容是否准确,建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能尽早加以澄清,给广大投资者一个解释:这是否代表证监会的观点?

  前三大利空打造了2844点底部,后两大利空也只把大盘砸到2851点,从投资者恐慌到极致看,从市场高度一致看空做空看,从周一和周五两次接近2850点时成交量均创出4700亿和4400亿地量看,形成双底的可能性很大。尽管其有效性还有待下周验证;尽管在底部区域,主力为了更多地捡回做空失去的筹码,总是采用“折磨术”,让人颇为烦躁纠结,但2850点一线属底部区域应是可以成立的;春节前,这一带是投资者进行冬播的极佳时机和位置。

  既然证监会某领导认为,现今2900点中国股市估值仍然太高,那么,人们就必须对个股的估值泡沫多一份警觉,就只能躲进没有估值标准、具有外生成长性、有望获得新生的中小盘、中低价的上海国资改革股、资产重组股的避风港里去,等待节后的“春生’。

  周五全天逆势走得最强的,便是这个板块。这表明,自去年夏天股灾以来,我一再强调的这一选股主张,似已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人们可以用本周惊心动魄的交易后,自己的资金卡是否跑赢大盘,来检验自己选股是否正确!(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



  谢荣兴:注册制与股市供给侧
  作为证券市场的一件大事,今年要推出注册制,在有关部门没有讲清楚怎么推出的情况下,标题新闻汗牛充栋,好像注册制就是创新,注册制就是市场化,难道注册制真的就不需要审,不需要核了吗?谁都可以lPO上市了吗?投资者悲观的遐想,是市场急速下挫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在没有一系例配套推行注册制的制度下,不论是有关部门还是媒体,大讲特讲注册制,是极不严肃的,推行注册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股市供给侧应研究的纲,弄明白了,股市的改革牛才会纲举目张。

  第一,关于诚信问题
  在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十分成熟,在审核制的制度安排下,上市公司上市前造假、上市后变脸,亦司空见惯,即便在成熟市场的美国也发生过上市公司连续造假十几年,金额达几十亿美元的“安然事件”,结果不仅上市公司连带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摘牌关门。所以,从审核制走向注册制,在防范上市公司造假的天平上,如果说主管部门的审查力度降低了,那么企业的诚信度必须进一步提高,第三方中介机构责任必须加强,并提升连带责任,作为直接的注册部门交易所,必须要有更多配套的尽调细则、信披细节,以及反馈意见的承诺等等,对于违规造假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绳之以法,承担民事的、刑事的责任,退市索赔等,让投资者增加安全感。

  第二,关于创始股东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创始股东要求自己创业的企业上市,目的是为了动员社会资本,让自己的企业得到足够的、直接融资的资本金,做大做强做实自己的产业,实现梦想,而不是圈钱、套现,如果本末倒置,创始股东公开宣布上市是为了圈钱套现,我想投资人肯定会很少、很怕,因此作为制度按排,完全可以不让创始股东本末倒置、不以圈钱套现为目的,完全能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1、创始股东至少三年内不能有任何套现,这是起码的要求;
  2、第四年到第六年,按一定的比例允许退出三分之一,这要求不算高,也合情理;
  3、第七至第九年允许第二个三分之一,最高退出达66%,但这明显是套现了。投资人因为你的企业上市,把远远高于原始股东的股价参与投资,而你大部分股份实现了套现,你对企业的忠诚度大幅下降,为此你必须付出“对价”,建议按套现的20%同步兑现给流通股股东的权益作为套现的“对价”,也就是大股东抛售股票在当天清算中将套现的20%划至其他流通股股东的权益。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当年股权分置改革时,采取“对价”给予流通是对的,但是没有采纳我的“什么时候流通,什么时候对价”的原则。股权分置改革,是控股股东通过与流通股股东谈判,达成一个大股权尚若流通的“对价”条件,比如“十送三”,这只是一个契约,这只是一个经济合同,尚未实际履约,也可以说买卖的价格谈好了,但什么时候卖?卖多少?还没有实施。而我们采取了一通过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大股东立即向流通股股东按每十股赠送三股,结论是:大股东(包括国有)资产流失,而当时的流通股股东不当得利,如果按我的方法应该是大股东不减持不对价,什么时候流通,什么时候对价,换言之,大股东今天减持十个亿,当天晚上清算流通股股东就得到三个亿现金的权益补尝,而现在遇到减持,则是由今天的流通股股东来承担因供求不平衡而带来股价下跌的损失,并不得到补偿;
  4、第十年到第十二年,甚至更长,对最后三分之一的减持,我们可以看做是大股东把公司扔掉了,和大家拜拜了,不和你们玩了。那么你的对价条件建议:按套现的40%同步对价给流通股股东。

  如果创始股东认为对价40%,损失太大了,包括因各种原因要求退出,是可以采取场外交易的选择权,即可以转让给其他投资人,但股权的性质不变,受让人如果要减持,同样必须支付40%的对价,当然受让人如果作为长期投资,当然长期享受任何投资收益,并不造成其他任何权益损失。

  在这里有第二个顺便说一下,创业板上市后上市公司高管为了套现,纷纷辞职,因为辞职一年后就可以全部套现,不受上市公司高管上市后逐渐减持的规定,这是我们监管部门在高管减持制度上的缺陷,其实严格来讲作为小股东,从认购开始就知道上市公司有多少股权是不能流通的,到什么时候最大流通数目是多少。但是,由于高管的辞职使流通的扩容提前到来,其实这不符合小股东认购时的契约,是对当年法人股限制流通的倒退,当年法人股不能交易流通,即便通过法院判决原法人持有的股份合法变为个人持有,也不能流通,这是原来股份性质决定的,不能因为持有人的改变而改变。同样,高管持有的股份从上市前就决定了这部分股份流通的时间,不能因为高管是在职还是辞职而改变是否流通或提前流通,在计算机时代,只需要在这个股份上设置一个条件即可,再进一步讲,什么现在要严控大股东减持,只要程序上设置个条件就可以了。

  第三,关于公司一上市就变脸,同样对流通股股东要有对价的补偿
  企业上市的发行价是依据大股东对企业业绩的测算而设定的发行价(假设没有造假),所以小股东以什么价格认购是因你的每股税后利润,以一定的市盈率来认购的,如果创始股东减持没有达到上市前的每股税后利润,那么创始股东套现必须用自己缩股的方式来满足不低于上市前每股税后利润的业绩,这和发行时股价无关,只和每股税后利润匹配,当然这里存在已分配利润的复权和时间收益的机会成本问题。

  写到这里讲个题外话,如果现在实行注册制,谁先上?我以为谁承诺6年甚至9年之内不作任何减持者优先上?肯定受市场欢迎。第四,注册制与股市供给侧问题
  注册制本质上讲是要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加快直接融资的速度,这是股市上的供给侧问题,也就是直接融资的盘子扩大了,参与直接融资的资金也应该相应扩大,降低无风险收益更为迫切,对于无风险的、低风险的钱生钱收益应该降低,这也是我长期呼吁的观点,具体而言:
  1、凡是特许经营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放贷利率最高为10.08%;
  2、凡是经批准的类金融机构,各种放贷或产品收益率最高为12%;
  3、凡是超过上限的,视为非法,小额的承担民事责任,大额的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4、对于中小型创新企业,税务部门及银行要给予优先支持,支持的办法就是银行对于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比如300万以下),税务部门对银行的这部分利差收入应免征增值税,相反对于数十亿的大额贷款可以提高税率;
  5、降低间接融资的收益,以及降低相配套的间接融资理财产品的收益,将这部分无风险收益往直接融资的市场上赶;
  6、对上市公司应倡导强制分红,比如:每年分红不低于可供分配利润的50%,让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将高分红的蓝筹股当作债券买;
  7、实施类401K计划,允许个人税前购买专项养老保险基金,前题是其基金必须全额进入证券市场,这对高税收人群有极大的吸引力;
  8、实行注册制必须实行lPO的总量控制,必须在每年的年前有个公布,石油组织欧佩克成员国经常有个限产的决定,因为他们知道不是石油开采越多越好。

  本文结论: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要降低间接融资比例,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变储蓄大国为资本大国,如果光有股票供给的“产能过剩”,没有购买股票的“有效需求”,市场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是注册制推出亟需解决的股市供给侧问题,更是深化金融改革的供给侧问题。

  作者介绍
  谢荣兴律师、高级会计师,上海交通大学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上海福卡智库首席专业研究员,曾任万国证券交易总监、董事,君安证券副总裁、董事,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国联安基金督察长。(金融投资报 谢荣兴)



  谢百三:政策底、市场底究竟在哪里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一、中国证券史上最艰难、最难做的时期
  中国股市源于1990年12月上交所开张,有27年历史了。但从去年春夏以来至今,很多股民认为这是最艰难最难做的一段时期。因为宏微观政策、措施多变,两亿股民无所适从,人们完全摸不到规律,完全弄不清楚它上升的“顶”和下跌的“底”(哪怕是阶段性底在何方)。

  金融市场的命根子是信用啊!“有借有还”、“按条款还本付息”,都是信用在起作用啊。如果客微观政策在同一形势下,完全不同,人们怎么还敢在这个市场摸打滚爬呢?

  二、2015年8月26日,股市在2850点,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救市
  (一)众所周知,2015年我国发生了一场股灾:上证综指从顶部5178点经过53个交易日下跌45%后,跌到阶段性底部2850点。其中有11天“千股跌停”,公司出现1300多家停牌(占A股47%);交易总额从每月7万亿降到4万亿;新增投资人数下降75%;深沪市值减少33万亿,相当于18家中石油市值。投资者,特别是用杠杆放大的投资者亏损巨大;成千上万人被强制平仓。如果再继续下跌,极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危及百家银行。

  (二)在这种可能出现日本当年250家银行破产、倒闭的千钧一发之际,中国政府果断救市:1、2015年6月28日央行降准降息;2、2015年7月1日,交易所下调交易费用;3、证监会放松两融限制;4、2015年7月3日,证监会表示会减少新股数量;5、汇金公司入市买股救市;6、2015年7月4日,24家公募基金表态将申购本公司偏股型基金,持有一年以上;7、同日,21家证券公司宣布出资购买1200亿元蓝筹股;8、国务院领导直接干预下,暂缓28家新股发行,通过申购基金;9、证金公司以1.5万亿购股,出现在1365家上市公司中;10、2015年7月5日,央行宣布给证金公司无上限的流动性支持;11、中金所限制期货恶意开空仓;12、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同表决心,合力救市。

  中国政府的强有力的国家救市、干预,在国内外及中国2亿股民中得到了好评和肯定。甚至得到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的支持和赞扬。

  (三)显然,政府是4000点开始救市的,3500-3200强力救市;政策底应在3200-3300一带,而2850点已是非理性下跌;2850点应该是“市场底”+“政策底”合力所在了。

  三、2016年1月,中国股市又跌到2844点,情况迥然不同了,没人救了早在2015年12月下旬,有经验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元旦之后,股市会向下调整:1、注册制执行在即;2、被关了半年的5%以上大股东可以减持了。他们被无故关押,急不可耐地要套现;3、熔断机制会弄出几个跌停来。果然,中国股市从2015年12月23日,从最高点3684点急速下跌,是断崖雪崩式下跌。由此所造成的困难、亏损,对于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来讲,同样是巨大的。但是当人们认为3000点一定会有管理层救市,故满仓投入时,却什么也没发生,没有任何前12项举措及类似举措。于是很多3100-3000点满仓进入的人,惊得魂不附体,不得不忍痛割腕而出。

  这两种迥然不同的2850点,使2亿股民胆战心惊、无所适从,尽管成交量较小,但很多人仍然咬咬牙割肉断腕而去,不敢玩了。这样变化无常的政策、举措,怎么判断?怎么预测?

  四、方星海副主席讲话语出惊人,为二次下跌辩护
  在达沃斯经济讨论会上,方星海副主席认为股市波动(其实是大跌)主要是产业转型,很多资产被重估;二是美联储加息。而这两点,2015年6月-8月没有吗?美联储加息,当时都有预期啊!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说:“在目前不到2900点的位置,A股虽从最高点下跌40%,但与一年半前相比,不也是高出百分之30吗?估值依然很高。”是啊!比2000点是高30%多,那2015年6月-8月全力救市时,也依然高30%多啊!为什么当时要救呢?现在2850与去年2850从内容和实质上有何不同呢?

  去年A股市场募资1.4万亿元人民币,全球第一。现在应尽可能的慢,减少新股上市,让熊市得以休养生息。

  总之,中国股市现在很难做,是历史上最艰难最难做的一个时期,最大的风险是宏观、微观政策与举措的不声不响大变。股民朋友们慎之又慎啊!

  同时,管理层要谨言慎行,这个市场开户的有2亿人民啊,且是最关心国家政治经济大事、最富有改革开放敢闯的人民啊!一个股民10个亲友,它联系着13亿6千万人民啊!(金融投资报)



  顾铭德:中国打喷涕 全球得感冒
  这句话,是美国人一百年来的专利。直到今天,如果我们客观的,用同一尺度来看待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影响力,中国可以毫不愧色的讲,今天的中国打喷涕,全球也会感冒。前几天,美国财长杰卢克与中央财经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通电话,其中美国方面最干货的讲话是“……习近平主席去年9月也提出会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不用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美方对此表示欢迎”。这句话,用大白话讲,美国再次提醒我们说话要算数,人民币不能贬。本周,世界股市、汇市大幅震荡,而中国包括香港股市、汇市推波助澜。世界是否再次陷入金融危机?股市危机?中国的股灾会否加重?这当然与美国经济、金融有关,但中国因素更直接,更显得重要。投资者也需要了解,中国人民币汇率、沪深股市对中国及全世界的影响。

  虽然按照目前汇率计算的GDP总量,美国是17万余亿美元,中国是10万亿美元,是美国的70%左右。但在实体经济主要指标方面,如制造业总量,新增GDP总量,进出口贸易总量,钢铁等大宗商品的消费需求量,外汇储备量等方面,中国正在规模方面超越美国。特别重要的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每个月的贸易逆差是400余亿美元,美国国际收支的平稳,也就是美元的稳定,要靠国际资金流入来实现,其中包括中国留学生、中国大妈购买名牌,购买美国房屋等等实现。与此相反,中国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15年中国出口22765亿美元,进口16820亿美元,全年顺差5945亿美元,平均每月顺差400余亿美元。就是说,从简单的数据推算,中国人民币汇率稳定,可承受每月400亿美元资金的外流,否则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如果资金外流超过每月400亿美元,撇开其它要素,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上述是中美两国贸易、资金往来的大格局,是美元与人民币能否稳定,及世界金融能否稳定的基础。如果人民币不断贬值,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会加剧,美国出口及经济复苏,以及国际收支必然遭受负面影响,美国股市及美元指数也会受此拖累,这又会反过来负面影响中国的汇市和股市。美元汇率指数自去年11月底达到100点高峰后,一直徘徊在99点区间不再上升,其后的美国经济数据也没有显示强劲的趋势,美国第二次加息至少在时间方面延后。对此,美国对人民币汇率能否稳定的关心就显得非常迫切。美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国家?世界其实已经悄悄步入一个印有中国标记的新时代。中国的股市、人民币汇率、利率不再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跟随者。炒股当然要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动态,但更重要对中国自身的经济金融状况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了解、评判,这样才能做好投资决策。(金融投资报 顾铭德)



  贺宛男:证监会领导能否少说话多做事
  证监会高层理应少发声多做事,尤其不要就市场、估值等敏感问题公开谈论。如果把“股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担在证监会肩膀上,那么股灾给经济造成的伤害,证监会岂非有渎责之罪!?

  证监会领导又一次上了头版头条,这回不是肖钢而是换成了履新不久的副主席方星海,发声的地点是瑞士小镇达沃斯。

  方星海在达沃斯发声,要点如下:一是强调“监管层计划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更为自由波动”。二是告诉全世界,“中国股市比发达国家股市波动率更大,因为中国股市参与者主要是散户,缺乏大型机构投资者所具备的经验”,所以“全球应该习惯中国市场的高波动率”。三是熔断机制“并不是一项适合中国的政策”。四是2900点左右的股市“估值还比较高”。五是“中国股市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去年中国股市融资额达1.4万亿,为世界之最,但是还可以做得更好”;言外之意是如果没有股灾,融资还可以更多。还有诸如“证监会没有人才危机”,等等。

  方星海话音刚落,各种各样的点评便接踵而至。有认为是传递高层重要信号的,有认为是指点后市方向的,更多的却感觉“七上八下”。且不说方星海讲“全球应该习惯中国市场的高波动率”,而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讲“政府将加强监管来避免过度波动”,二者应该谁更代表政府;方星海讲“去年中国股市融资额达1.4万亿”,而不久前肖钢代表证监会作报告,拿出的数据是“首发上市融资1578.29亿元”,“再融资发行融资8931.96亿元”,即合计1.05万亿元。作为证监会高层官员,讲话随意让人颇有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之感:到底高波动是中国股市“新常态”,还是应按照“十三五”规划的口径,努力实现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慢牛市场?

  在笔者看来,证监会高层理应少发声多做事,尤其不要就市场、估值等敏感问题公开谈论。想当年,郭树清一句“蓝筹股有罕见的投资价值”,不知套牢了多少股民!肖钢一句“我赞同改革牛、杠杆牛”,客观上为高融资和场外配资开了方便之门。正是在改革牛、杠杆牛的集结号下,股指才冲到了5178点,创业板才创造了150倍的神话。如今方星海一会儿说“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一会儿又说当前股市“估值还比较高”,估值高不高是市场说了算,亿万投资者说了算,证监会领导一句“估值还比较高”不是干预市场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国外的证监会高层是很少说话的。如美国证监会只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才采取了禁止裸卖空等一系列措施,平时哪怕股指涨到天上、跌到地板也不会公开谈论。可我们这儿,又是深夜喊话,又是隔岸观火,仿佛不出来喊话就意味着证监会不存在似的。为什么证监会主席犹如“坐在火山口上”,就是因为谈论市场,谈论股指涨跌太多,太奇葩。

  还有一个问题,是所谓“中国股市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当然,客观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都有重要作用。但这不是证监会的责任,证监会的责任是维护市场公开公正公平,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把“股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担在证监会肩膀上,那么像去年那样股市大幅波动给经济造成的伤害,你证监会岂非有渎责之罪!?(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



  郭施亮:1月股市巨震背后究竟有何暗示
  市场估值仍然存在明显分化。虽然已经历了一轮非理性的杀跌风波,但对于部分高估值的前期爆炒股而言,其“去泡沫化”过程还远远没有终结。

  进入2016年,无论是对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对全球的资本市场而言,都是一个不平静的开局。其中,以中国股票市场为例,在2016年的首个交易月中,股市却出现了接近20%的单月跌幅,创出了近年来的单月跌幅水平。与此同时,今年1月份股市再度刷新了自2015年6月调整以来的新低纪录,期间股市最大下跌幅度超过了45%。

  资金,决定着股市的去向。然而,在以资金推动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2014至2015年杠杆资金的全面撬动,却引发了当时股市全面走牛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在市场赚钱效应持续显现的背景下,更多的高杠杆资金工具被全面激活,进而把市场的做多热情推向了高潮。

  然而,“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同属最近两年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显然,经历了去年下半年一系列的“去杠杆化”过程之后,杠杆资金却给市场带来了显著的助跌影响,期间股市接连的非理性下跌更是将市场投资信心降至了冰点。

  不过,在股市获得数月的短暂稳定期之后,今年1月份的A股,却再次遭遇沉重打击。然而,促使这一次股市暴跌的缘由,却是由多因素构成。

  其中,熔断机制的推出,却把股市再度拖进了非理性下跌的困局之中。

  本来,熔断政策的本质意义就在于给不理性的市场创造出一段“冷静期”,但却不会从本质上改变市场的运行趋势。然而,随着中国版熔断机制的推出,其非但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影响,反而还起到了间接助跌股市的作用。期间,沪深300指数先后在今年1月4日以及1月7日触碰到7%的熔断阀值,熔断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叫停。

  熔断政策的推出,却把本已平静的股市再度拉进了非理性下跌的困局之中,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此同时,结合期间人民币汇率、港元汇率大幅波动等因素的冲击,也直接促发了股市的持续下行走势。

  显然,当前的A股市场再度陷入了弱不禁风的状态。与此同时,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实时变动情况,也将会深刻影响A股市场的最终去向。由此可见,对于目前疲软的A股市场,关键还是在于稳定市场人心。

  此外,对于时下的市场而言,管理层并不希望股市在3000点下方持续运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在3000点下方运行时间越长,或者往下砸出的空间越大,则市场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或很容易触发。时下,虽然市场整体风险仍然可控,但对于非理性的市场环境而言,任何风险都具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若市场持续维持在3000点下方位置运行,则仍需警惕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不过,从另一种角度分析,经过了近期非理性的下跌之后,目前市场基本进入“去泡沫化”“去杠杆化”的中后期阶段。对此,经历了股市持续性的风险释放过程之后,部分优质上市公司已逐渐展现出中长期布局的机会。但是,从整体上分析,目前市场估值仍然存在明显的分化迹象。对此,虽然市场已经历了一轮非理性的杀跌风波,但对于部分高估值的前期爆炒股而言,其“去泡沫化”过程还远远没有终结。(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



  水皮: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何在? 没有牛市,哪来慢牛?!
  摘要:中国政府再也不会重蹈经济刺激的覆辙,这一点大家一定要丢弃幻想。非要我们说出那个大家都不喜欢听的字眼吗?没有牛市,哪来的慢牛?!

  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何在? 没有牛市,哪来慢牛?!

  在水皮的印象中,证监会的领导基本上是金口玉言,一般情况下别想从他们嘴里听到什么,事实上他们一般也不会说什么,即便没有办法,非说不可,现在基本上也就是通过官方的微博发表自问自答的答记者问,这种官方的回答和任何一个官员的个人观点都无法联系,自然,也就不存在言多必失的可能。

  但是,方星海的到来让一切有了变化。

  作为一个副主席,方星海成了达沃斯论坛上最引人注目的嘉宾,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股市的问题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焦点;另一方面则是他回答问题的方式很有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味道,个性十足。

  传回来的话题很多。

  其中之一是对于熔断机制的否定。由于记者的追问,方坦承熔断不适合中国市场,并对管理层的纠错表示了赞赏,尽管有点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意思,但是还是有人对其直截了当的否决十分惊讶,毕竟这是证监会经过征求意见推出的举措,现在只是暂停,并没有听说取消。

  其中之二是对于市场的认识。全球应该习惯中国市场的高波动率,因为中国市场参与者主要是散户。同时他表示,中国监管者计划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更为自由地波动。而同期在达沃斯的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中国股市不成熟,政府将加强监管,避免过度波动。

  其中之三是对于估值的判断。方星海表示,2016年初的中国股市波动,大家不应该过于担心,目前指数2900点左右,较峰值下降40%,但从一年半的时间来讲,沪指总体上涨30%,仍然可观,中国股市估值仍然过高,中国政府有能力处理市场的波动,我们有着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强的领导人。

  还有,不再举例。

  方星海的回答一般是直击要害,而且表达非常直白,没有外交辞令,更没有王顾左右而言他,媒体当然喜欢这样的官员,但是投资者却未必,因为方星海说的是真话,现在的市场有人喜欢听真话吗?恐怕未必,所以,不但有人将当天A股大跌和他的讲话联系,还有人将其的观点和肖钢对立,更有人牵强附会把对于市场干预的说法和李源潮的讲话进行PK ,结论当然不言而喻,方星海不但不靠谱,而且根本目中无人,这就是大嘴的代价。

  其实,作为一个证监会的副主席,方的讲话不但不可能和证监会主席相左,更不可能和跟随主席的国家副主席的讲话冲突,如果方星海是如此一个莽撞之人,他能走到这个位置吗?用脚想一想都明白,方星海读书时就是一个学霸,20岁即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毕业,公派美国斯坦福大学拿下硕博学位,师从的正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而他的从业经历就更是非同寻常,第一份工作就是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的经济学家,之后应时任建行行长的周小川之邀回国任建行协调部主任,再随从由银行转进证券业任银河证券秘书长,之后出任上交所副总经理;2005年12月,方进入上海金融办任副主任,两年后任主任,而届时习近平总书记正在上海担任市委书记;2013年5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邀请其帮助起草金融改革方案,由此方调入北京担任中财办国际经济局局长,不久前才回证监会出任副主席。方的仕途一路贵人相助,可谓星光灿烂,不过即便如此,从2000年跟随周小川转进证券业起,也是经历整整15年,才走完副局到副部的台阶,只能说中规中矩。

  “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增速有序放缓,而是通过刺激维持不切实际的高增长,最终突然崩溃。”这就是方氏的语言风格,你听谁用过崩溃这样的字眼,尤其是在国际场合,又是那么一种身份。

  中国政府再也不会重蹈经济刺激的覆辙,这一点大家一定要丢弃幻想;否则,方星海的话说得再缓和,以多头思维呆在这个市场的投资者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不信央行召开流动性座谈会,态度更为明确,不会轻易降准。连降准都不会轻易,降息恐怕就更不会成为轻易的选项了。

  非要我们说出那个大家都不喜欢听的字眼吗?没有牛市,哪来的慢牛?!(媒体 水皮)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