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股市迎来“开门绿”,仅两周上证综指就暴跌了近20%,A股绿化率大幅蔓延,市值快速蒸发逾10万亿元人民币,一个刚出生不到一星期的熔断机制被迅速叫停。而本周一早盘上证综指更是一度击穿上次股灾的最低点位,投资者信心几近崩溃。
上周末,“低调、久未露面”的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借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深刻总结反思股市异常波动的经验教训,他认为这次股市异常波动充分反映了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包括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适应的监管制度等,也充分暴露了证监会监管有漏洞、监管不适应、监管不得力等问题,必须深刻汲取教训,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对于此次股市暴跌,监管部门确实应该深刻反思。A股市场本来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环境,投机氛围严重,且其在半年前刚刚经历了一场雪崩,市场信心还未完全恢复,监管政策和监管方式应该格外注意市场的一举一动。可惜监管部门并未意识到和预料到A股市场的这一轮巨幅调整,事先并未对限售股“解禁令”采取分流措施,直到市场暴跌之后才倒逼证监会对大股东和董监高减持行为规范。
如果事先能有所预判和采取防范,A股市场也不至于再次出现雪崩式的暴跌,也不至于让宏观层面决策陷入被动。尤其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国内资本已经出现外逃的迹象,结果人民币计价的股票资产价格暴跌反而加强了一些人腾挪资金外逃的决心,导致人民币汇率和股市价格出现双杀,这让整个市场陷入了恐慌。
其实,这场股灾很有可能是可以避免的。近两个月以来我一直在公开媒体上提醒监管部门重视“解禁令”,可惜他们视而不见。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及早地判断“解禁令”等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带来的潜在影响,就应该及早对大股东、董监高减持和限售股采取分流措施,如果能够再采取一些积极的维稳措施,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及早平衡市场的供需矛盾,A股市场很有可能会走出一个与目前实际情况不一样的行情,会让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和宏观决策的难度减小。
如果仔细研究全球市场,会发现美国股市其实先于A股市场开始调整(比A股市场早两个交易日下跌),道琼斯指数这轮下跌超过了10%,纳斯达克指数这轮下跌超过了13%,而A股后来居上跌幅近20%,从而完全掩盖了美国股市下跌的真相,反而将人民币汇率和A股推入了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
其实,早在美联储降息时我指出,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会导致美股下跌,兑换美元的套利资金有可能会寻找新的避风港,当时建议A股市场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吸引力。可惜监管部门不给力和A股市场掉了链子,反而使其成了全球最恐慌的市场,并结结实实地掩盖了美股下跌的主要原因。
其实逻辑非常简单,美联储告别零利率和实施紧缩政策对美国股市可能是致命一击。我曾在2008年研究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时,把将近20年美国、日本和中国的股市走势与货币政策及流动性的走势图叠加起来时,发现股市上涨未必与货币政策放松和流动性宽松强相关,但每当货币政策紧缩和流动性收紧时,股票市场的熊市则与之相伴。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1959—2003年,19个主要工业国家的股票市场总共有52次泡沫破裂,其中每一次下跌都与货币政策收紧息息相关。
除非美国经济好到无可挑剔和能够保证高速增长,否则也很难逃避货币政策紧缩带来的新麻烦,现实的美国经济数据实际上并不理想。尤其处于历史高位的美国股市吸引力已经打了折扣,已经不具备吸引长期资本滞留美国的能力,如果仅凭加息25个基点和汇差,只会吸引一些短期套利资金和一些高危市场流出寻找避风港的短期资金,这样一来就会对中国的影响减弱。
其次,中国为了减轻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是必然之路;另外,为了避免中国境内资本的大量流出和改变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提高人民币资产价格的吸引力是不二选择,这样一来提振股票市场信心和营造市场吸引力至关重要。如果在股市和人民币资产价格上能够获得收益,人们就不会轻易选择为了汇率和美联储的25个基点而大量逃出中国市场。如果中国股市具有投资吸引力,相信它反而会吸引进来一些追求“避风港”的境外资金,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流动性不足的局面。
但当时提醒不能太过乐观和守株待兔,毕竟A股市场刚刚经历了伤筋动骨的大调整,市场信心和流动性还未彻底恢复,市场还在休养生息的阶段,而且增量资金并未全面进入。“解禁令”压力不轻,需要决策层高度重视中国股市的矛盾和问题,尽快从深层次去解决制度隐患和改革影响市场化的规则,让A股市场尽快恢复信心和重现吸引力,为留住和吸引资本进来营造环境。
可惜的是,A股市场这次并未赶上这一有利节奏,反而比美股跌的更惨,丧失了“相对”优势。现在监管部门应该深刻反省反思,提高监管能力非常必要,否则不但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了有利时机反而会让相对优势失去,会让宏观决策更加被动。当务之急,A股市场改变平庸的监管水平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