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再现暴跌 市场信心是如何被蚕食的?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曹中铭:再现暴跌 市场信心是如何被蚕食的?

加入日期:2016-1-14 10:23:38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2016年或许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的首个交易日,既是熔断机制正式生效的日子,也是其开始“发威”的日子。1月7日,熔断机制再次“显灵”,该交易日仅仅只交易了15分钟,也创造了A股市场一项全新的纪录。因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熔断机制被叫停,成为“最短命”的一项制度创新。

  从1月4日至11日,短短的6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其中,1月4日、1月7日、1月11日分别下跌6.86%、7.04%、5.33%,千股跌停的惨况再次出现,千万中小投资者也在痛苦中煎熬着。1月12日,上证指数盘中跌破3000点的整数关口,市场的弱势不言而喻。

  股市再现暴跌,凸显出市场的脆弱性,也与去年发生的股灾不无关系。去年6月中旬至8月底期间,A股市场发生股灾,其惨烈程度为股市诞生以来所罕见。虽然有监管部门的强力救市,但短期内股指的跌幅却高达45%。股市暴跌,各路资金蜂拥出逃,否则,等待投资者的或许将是更低的价位,其亏损也将愈加严重。股灾后遗症也在新年股市大跌中暴露无遗,像持续暴跌、千股跌停,以及投资者几近不计成本抛售股票的行为等,均是受到去年股灾的影响产生的,再加上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市场风险无形中被进一步放大。

  事实上,市场频现暴跌,本质上是投资者信心严重缺乏的表现。其实,A股市场从来就不缺乏资金,倒是投资者对市场常常缺乏信心。试看哪一轮牛市行情,不是在巨额资金的推动下走向辉煌?试问哪一轮熊市,不是投资者纷纷弃市而逃?“牛”短“熊”长成为A股市场最真实的写照,本质上是投资者对市场缺乏信心的表现。

  市场信心是如何被蚕食的,或许我们通过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就能从中看出些许端倪。如2014年10月份,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退市新规》的最大亮点不是主动退市制度,而是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包括欺诈发行公司与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的公司。显然,无论是欺诈发行还是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都属于严重的违规违法行为,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理应坚决将其扫地出门。但《退市新规》同时规定,违规公司在证券交易所作出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决定前,全面纠正违法行为、及时撤换有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妥善安排的,公司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并且,证券交易所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同意其股票恢复上市的决定。前后矛盾的规定,监管部门无异于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为违规公司打开了一扇窗。

  监管部门允许违规公司恢复上市,其出发点无非是为了保护违规公司投资者的利益,避免股市发生震荡,但此举在保护了少数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实际上也“纵容”了违规者的行为,使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也没有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市场上将会出现铤而走险者,而最终将是整个资本市场以及更多的投资者为之埋单。

  又如今年1月8号上市公司大股东与董监高的禁售令到期,为了防止大股东与董监高减持对市场形成冲击,证监会于日前发布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像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并且,大股东在3个月内竞价交易减持股份数,不得超过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等规定无疑是有的放矢,但对于大宗交易却只字不提。而数据显示,大宗交易才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的主要方式,并且,通过大宗交易,大股东可以实现过桥减持,可以化整为零进行减持,还可以规避税收。显然,减持新规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套现留了后门。大股东减持仍然拥有减持通道,这样的规定又有什么意义呢?又如何能提振市场的信心?

  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实际上是被逐渐蚕食的结果。显然,上述制度都存在重大漏洞,不仅不能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更无法提升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改变“牛”短“熊”长的格局,须从提升投资者信心做起。而要提升投资者的信心,需要从制度建设的一点一滴上做起。只有建好了制度篱笆,才能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其信心才会慢慢树立起来。股灾与暴跌,才会渐行渐远。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