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市场并未走出我们预期的“慢牛”行情。相反,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股市却出现了几次千股跌停的奇观。
其中,熔断政策的推出,不仅没有给市场起到了稳定的功能,反而还成为了助跌股市的助推器。受此影响,市场在1月4日和1月7日,两次触及了7%的熔断阀值,并实现了提前停市的目的。然而,随着熔断政策的匆匆落幕,市场并未因此而得到了平静。就在今年1月11日,股市再度以5%以上的单日跌幅报收,并再次演绎了千股跌停的奇观。
显然,借助熔断政策短暂落幕的事件,一方面体现出熔断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但致命点就在于熔断自身的规则设计以及其所适应的市场环境状况。至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近期股市非理性暴跌,熔断政策的推出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并非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而股市暴跌的背后因素更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事实上,在近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弱,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受此影响,各大银行换汇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而全国各地也掀起了一轮换汇潮。确实,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当国内外发生某些突发性的异常状况时,却很容易会引起“羊群效应”。然而,在“羊群效应”的冲击影响下,很容易会把这一种恐慌情绪蔓延至其它的投资领域之中,甚至还可能会引发部分投资渠道的挤兑风波。
或许,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弱的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汇率波动对A股市场的间接冲击影响。但是,鉴于目前我国资本管制相对较严厉的背景下,结合过去汇率与股市的联系性来看,实际上也暗示着股市与汇市之间的联动性并不会太强烈。由此可见,汇率波动很难成为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
但是,借助此次事件,也间接反映出一个问题,即在汇率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才会利于股市的逐步稳定。显然,在当前汇率波动的环境下,实际上也会给股市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如果说熔断政策的短暂推出,是造成本轮股灾的导火索。那么对于汇率的波动,或许可以认为是造成本轮股灾的间接因素之一。然而,从本质上分析,上述因素还不能成为本轮股灾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从熔断机制政策的匆匆落幕,到新股爆炒神话的经久不衰,而后到股市不死鸟神话的长期演绎等,这一系列的事件,却集中反映出一个问题,即历时多年的股市改革效果并不如人意。与此同时,政策的朝令夕改,政策出台的急于求成,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市场的投资情绪,甚至把艰难培养下来的“慢牛”行情逐步毁掉。
其实,一直以来,有一个核心问题一直困扰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还深刻考验着监管者的治市智慧。具体而言,那就是如何让投资与融资功能得到均衡式的发展。
显然,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实质上还蕴含着诸多的治市智慧。
提升股市直接融资功能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实现股市融资功能的提升或者是注册制改革的顺利落地,却必须要满足一个比较关键的大前提,那就是维系一个“慢牛”的市场环境。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实际操作中,每逢A股市场即将上演轰轰烈烈的政策改革之际,股市的投资功能却遭遇到沉重地冲击。于是,准备多时的改革政策,又不得不搁置下来,而后市场却需要耗费更大的精力去提振股市的投资信心,把逐渐远离的“慢牛”重新拉回来。
当千股跌停成为新常态,实际上对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打击也是相当沉重的。然而,回顾中国股市的历史,基本上处于“牛短熊长”的局面。一旦“牛”真的走了,那么政策改革的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显然,如何让投资与融资功能得到均衡式发展,这确实是历届监管者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