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惟理性而可持续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黄湘源:惟理性而可持续

加入日期:2015-9-26 8:21:05

  最高领导对股市的
  坦诚,比任何一种所谓的利好更真实和更理性,因而也就更可信和更可靠。目前市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其实也是一个扶正祛邪的过程。

  作为一党一国之最高领导,习近平直接评说股市,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但习大大的最高指示虽然并没有带来人们通常所盼望的所谓利好,却以无比的坦诚让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惟理性而可持续。最高领导的坦诚,比任何一种所谓的利好更真实和更理性,因而也就更可信和更可靠据记者的提问直接对救市行动提出了质疑,说今夏因股市波动采取的救市措施看起来似乎跟贵国的改革承诺(即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背道而驰。对此,习大大并没有讳言。他说,前段时间,中国股市出现了异常波动,这主要是由于前期上涨过高过快以及国际市场大幅波动等因素引起的。习大大对救市前因的分析直白而坦率,理直而气壮。他和此前李总理一样,认为稳定市场,是为了防止风险的蔓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样做不是要代替或削弱市场功能,而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符合中国国情。正像他所非常明确的指出的,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简言之,就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一般说来,国内市场对救市并没有异议,而对怎么救则不乏质疑。疑问主要是证监会浅尝辄止,在指数还没真正企稳的情况下就宣布证金公司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介入。此言一落,股指就急转直下,跌得比救市前还更惨,直到今天还在比救市前还低近15%的方位徘徊。这或也是习大大并没有简单采纳救市大功告成的说法的道理之所在。他指出,在综合采取多种稳定措施后,市场已经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阶段。问题在于,这里所强调的为什么不是救市而是“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这个“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阶段会有多长?

  俗话说,“成亦萧何,败亦萧何”。这一次股灾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过早过多过快地引进高杠杆工具所引起的。正是在高杠杆的作用下,随着场内融资和场外配资的迅猛增长,才发生了“前期上涨过猛”的严重泡沫现象,并使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随时有可能因国际市场的大幅波动而引爆。也正因为如此,笔者此前就曾一再指出,这一次的救市,与其说是救指数,不如说是去杠杆。证监会在消除杠杆隐患上所作的努力,不仅远大于救市资金的投入,而且难度也不是简单地以股指的涨跌所可以衡量的。如果说,证监会以前对于杠杆化的引进在很大的程度上迎合和助长了市场的崇洋媚外,那么,如今则手心里就像捧着一个热得发烫的山芋一样难受,甩又不是,不甩又不是。尽管去杠杆过程,监管层保持了少有的克制和谨慎,截止23日,场外配资目前已清理69%左右,场内融资也很少强行平仓,但如果指数拉抬得过快,则难保不会因被套被困资金迫不及待的夺路而逃而又再像前期那样频频发生踩踏现象。这也许正是政策面希望更多地借助于市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而不仅仅是救市的真正的原因。

  不能不看到的是,目前市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其实也是一个扶正祛邪的过程。清除出几个甚至几批害群之马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弄清楚究竟什么才是适合国情的改革方向。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那么,正像杠杆化的引进一样,再多的新,也并不等于新进步,并不代表新的公允,更不可能是唯一的新的追求。如果脱离我们的国情,违背了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这个基本原则,一味的崇洋媚外,什么都采取拿来主义,弄得不好,难免过犹不及。在这个问题上,这一次的股灾,无疑是又一个深刻的教训。因此,在市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没有完成之前,急于按原计划推出注册制改革,也是不适宜的。

  一方面,市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是多方面的,更多的在于对市场规则“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的重新审视,而不仅仅只是指数方面一时之间的有所表现;另一方面《证券法》修改也有必要从这次股市波动中吸取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不过,正如习大大所指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不会因为这次股市波动而改变。对此,我们有更充足的理由坚定自己的信心。

编辑: 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