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9月25日电(记者张建)野生东北虎“王者归来”,野生东北豹母子实现定居,中华秋沙鸭频频现身长白山……近年来,吉林省加大长白山生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对长白山“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和绿色转型等举措,长白山这座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得以筑牢,一曲生态文明交响曲正在奏响。
“虎啸山林”重现长白山
北京师范大学和吉林省林业厅对东北虎、东北豹进行的10年监测数据显示,在吉林省境内监测到东北虎27只至28只,东北豹42只。吉林长白山地区的珲春、汪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东北虎、东北豹繁殖地。
珲春市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金永松说:“现在,不仅俄罗斯的东北虎来中国串门,已经在珲春等地定居的东北虎也去俄罗斯串门,这个已经成为常态。”
除了虎豹频现,黑熊也开始频繁出没在田园和山林之中。2014年2月份,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市场部工作人员罗凯和朋友驾车在长白山区公路上行驶时,发现从公路一侧突然蹿出一头长白山黑熊。
罗凯告诉记者,随着近些年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多年不见的动物近距离接触。“在长白山区,经常可以看到野鸡、猫头鹰等动物,但有一些动物伤人的事情发生。”
中华秋沙鸭为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近年来就发现了多起成群的中华秋沙鸭。
“保护第一”管理长白山
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它不仅是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东北亚大陆的最高山系和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还保障着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白山区东北虎、东北豹等物种急剧衰减,一些野生动物一度难觅踪影。
为改变这种状况,2005年6月,吉林省决定成立长白山管委会,为加大生态保护工作力度,统筹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年来,随着长白山管委会的设立和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如今的长白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东北虎和黑熊频现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长白山管委会主任谢忠岩说,我们始终把保护好长白山自然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前提和现实依托,呵护青山绿水,珍惜一草一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长白山生态环境的行动。
据介绍,长白山相继实施了松花江大峡谷综合整治、植被恢复工程、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等百余个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并常年开展“护薇”“护蛙”“红松种源保护”等专项行动。
为保护中华秋沙鸭,2012年长白山管委会成立秋沙鸭保护区,减少人为干扰,同时,在栖息地安装人工巢箱。经过几年努力,濒危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不断上升。
“绿色转型”建设长白山
随着长白山等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到来,进行“二次创业”成为林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考题。长白山森工集团西南岔林场辖区内物种丰富,适合发展养殖业,林场把眼光投在了养蜂这一“甜蜜事业”上。
林场班子成员自筹资金购置蜂箱带头养蜂,外出学习取经,聘请专家指导。副场长赵刚说,通过林场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终于掌握了在当地气候环境下成功饲养蜜蜂的技术,酿出“甜蜜之路”上的第一桶蜜。
今年林场新增养蜂户3户,投入11万元购置620个新蜂箱,全场共摆放蜂箱1015个。“长白山森工集团这个大品牌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大平台,今后我们一定能让全国各地的人尝到来自长白山下的绿色食品!”场长胡兴国在职工大会上说。
在长白山,为了守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落实国家出台的停伐政策,许多国有林场和林业工人放下了手中的电锯,变砍林为护林,开启了通向绿色转型之路的新征程。
目前,长白山管委会已经确立了“以生态保护为根本前提,以旅游业为龙头引领,文化和特色资源产业为两翼支撑,矿泉水产业为引擎推动”的产业发展新思路。
谢忠岩说:“长白山将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发展与生态的统筹双赢。”
作者:张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