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洗牌潮”19只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涨幅超过50%_数据统计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统计 >> 文章正文

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洗牌潮”19只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涨幅超过50%

加入日期:2015-9-25 7:59:40

【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洗牌潮” 19只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涨幅超过50%】《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数据发现,截至9月24日,55只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中,13只个股涨幅超过20%,19只个股涨幅超过50%,5只个股涨幅超过100%。

  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洗牌潮”

  19只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涨幅超过50%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数据发现,截至9月24日,55只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中,13只个股涨幅超过20%,19只个股涨幅超过50%,5只个股涨幅超过100%。

  从互联网金融指数来看,截至记者发稿前,互联网金融指数达5327.36,上涨2.16%,成交量达11.22亿股,成交金额达231.5亿元。

  从业绩方面看,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排名前的有东方财富二三四五,同比增速是去年的30倍和6倍。此外,在55只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中,净利润增速超过5倍的公司数有4家,占比达7.3%,净利润增速超过1倍的公司数有9家,占比达16.4%。

  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进行了明确规定。

  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研究员杨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由于股市大涨,再加上政策比较宽松,互联网金融板块属于领涨的一个板块,其中恒生电子东方财富是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它们无论是从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还是互联网细分领域的布局上都表现很好,但恒生电子逃避监管违规经营的问题也很突出。

  国泰君安认为,互联网金融股业绩已经开始兑现,长期趋势看好,一些互联网金融龙头公司,超出市场预期的中报业绩,或有望引领互联网金融板块反弹。

  杨名认为,在这一波反弹中,整个板块会出现不断分化的现象,整个行业将出现洗牌潮,个股的走势或将明显分化。

  【延伸阅读】

  “共享金融”概念亮相 与互联网金融关联藏玄机

  最近两年,“互联网金融”无疑不是学界、业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新宠”。不过,随着共享经济在我国的蓬勃兴起,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提出了“共享金融”这一全新学术概念。

  相较于互联网金融这一随着互联网技术催生的全新业态,共享金融的内涵更为广泛。对于共享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有专家学者提出:互联网时代,把当前这一时代共享金融的特征“戴上互联网金融的帽子”,互联网金融体现出的是共享金融的核心理念。

  P2P和互联网众筹是共享金融的典型形式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共享经济的发展潮流必然渗透到金融领域,从而使传统金融向‘共享金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9月22日出席“中国共享金融50人论坛”即将成立的媒体吹风会上详细介绍了共享经济与共享金融的发展演变。

  “所谓共享金融,就是通过大数据支持下的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构建以资源共享、要素共享、利益共享为特征的金融模式,努力实现金融资源更加有效、公平的配置,从而在促使现代金融均衡发展和彰显消费者主权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共享经济模式壮大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享金融既包括有效支持共享经济发展的新金融模式,也包括金融自身的可持续、均衡、多方共赢式发展。”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如是阐述这一概念。

  在姚余栋看来,“共享金融”的三个层次:居民、企业等金融资源的供求个体间的金融共享;居民、企业等金融资源的供求个体与金融机构间的金融共享;金融机构间的金融共享,包括同业的和跨业的。

  “共享金融是去中介化的过程。”姚余栋表示,共享金融的典型形式就是P2P和互联网众筹。

  具体而言,互联网P2P融资形式可以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的风险与收益匹配,与传统的银行融资形式相比,可以克服其固定成本较高,灵活性不足的缺点,在资金需求者是长尾分布的条件下,可以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P2P的特点,以前的银行金融机构解决不了的风险,P2P神奇地能做到解决资源错配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姚余栋称。

  至于互联网众筹,众筹网上的各个项目的风险、收益,以及自身的其他特质是不同的。与风险中性(或者其他特定偏好的)金融中介融资相比,众筹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众多投资者在风险偏好、收益偏好、项目特质偏好等方面的异质性特征与特定项目的匹配,提高投资者效用,扩大融资空间。

  为此,姚余栋得出结论:“众筹本身就是共享金融”。互联网众筹就是一个共享金融的实现形式,它在用户之间的金融资源和项目之间直接穿透,是去中介化的。

  对于这一崭新的学术概念,姚余栋认为,共享金融涉及的关键点有三点:共享金融平台的建设;共享金融机制的设计;参与者人数日益增多,且参与者具有高概率的合作意愿。

  杨涛进一步表示,人与人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连接的局面,这种连接可能是技术成为一个重要的载体,机制和制度成为一个重要的保障,最终的结果共同创造价值、分享价值,更好地分享和享受这样一个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的成果。

  “如果说在高速快速的规模扩张过程中,在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群体难以充分享受到其中的服务和发展成果,总体上来说,这样一个机制也是存在不足、需要进行完善的,这同样也是我们提出共享经济和金融的一个视角和出发点。”杨涛说。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这种形成,共享经济是一个必然选择。”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华夏经济学基金会副秘书长宁辰表示,这就类似于一个高速铁路网,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在高速铁路铁轨上,共享经济就是一个规则,铁轨上的机车运行规则,这是必然的,它是帮助人们去掉现在的拥有。

  此外,对于共享金融的积极意义,杨涛表示,共享金融理念与模式的发展,有助于抑制金融部门的过度扩张,使得金融发展中的效率、平等与伦理问题更好地结合起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看,依托于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与制度变革,共享金融将对货币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挑战。

  互联网金融体现共享金融的核心理念

  那么,共享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究竟有何关系?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时,杨涛结合共享金融与互联网技术变革的关联作出了解答。在他看来,时下的互联网金融是共享金融的一个表现形式,技术解决了信息的传递。但是“共享金融自历史以来都存在,互联网时代,把当前这个时代共享金融的特征戴上互联网金融的帽子。”

  “无论从技术还是制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体现出的都是共享金融的核心理念。”在杨涛看来,时光向前追溯,早期促使金融得以变革的技术与互联网无关,可能是电报、电话等,而源自草根的金融萌芽却一直带有互助共享的色彩,直到被大资本的贪婪所淹没。

  在此基础上,杨涛展望认为,未来的物联网可能替代当前的互联网形态,主流的信息技术也可能发生难以想象的演变,但是金融发展目标,仍然是如何进一步在金融运行中体现出个性与民主,遏制金融巨鳄的“丑恶”与金融面纱的“虚妄”,在决策共举、各方共赢、利益共分、机制共建、风险共担、事业共助的基础之上,构建真正有利于美好社会的“好金融”。

  由此来看,即便互联网金融一词终将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共享金融的生命力也能够伴随金融理性、道德、自律的成长而延续下去。

  杨涛进一步分析,无论过去还是往后追溯100年有可能有新的代替互联网的东西,但是所强调的共享金融内涵,无论从技术还是制度角度它是一直存在的,它强调的是体现金融的个性和民主,体验决策供给各方共赢、利益共分、机制共担的局面。所以,共享金融的生命力远高于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我认为是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共享是核心,这一点很有可能对金融领域产生最先和最快的影响。”在宁辰看来,金融领域完全是信息的流动,当前社会具有物流系统,现在做任何一个金融企业不用考虑物流,不用考虑仓库、存储,完全是信息的加工和输出,采集、加工和输出,这就是金融领域所有的工作内容。因此这种信息共享以后,有可能共享金融在金融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共享金融的实际应用产品,除了目前典型的互联网P2P和众筹,姚余栋表示,共享金融还可能出现将来区块链的技术,这个技术出现以后,当达成一个合约的时候,自动生成一个合约,之后大家遵循这一合约,将来一旦违约这个合约会踢除这个网络,形成类似的OTC市场,场外市场即可进行金融交易,将来会形成个人之间的金融资源交易。(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DF099)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