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李克强再谈股市: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监管效能
中英财金对话取得53项重要成果 拟开展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伦敦金融城市长叶雅伦:A股走向成熟需要壮大机构投资者
穆迪:未来12至18个月中国股市仍可能持续波动
专家:当前下跌走势还将持续熊市比牛市长是铁律
券商策略周报:积极因素增多反弹值得期待
郑眼看盘:盘面回暖或有资金试探性进场
李克强再谈股市: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监管效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1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来华出席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英国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奥斯本。
李克强指出,前一段时间,中国股市出现异常波动,中国政府有关方面及时采取稳定市场的措施,防范住了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中国金融业不断深化改革的总体方向不会改变,步伐不会停止,会继续有序推进。我们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监管效能,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李克强强调,中国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的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我们也绝不主张打货币战。中方赞赏英方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希望英方继续积极支持人民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现行标准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稳定。(证.券.日.报)
中英财金对话取得53项重要成果 拟开展“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专家表示,未来A股市场有望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主导力量之一
媒体记者从财政部获悉,9月2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北京共同主持了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当日,财政部披露了《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下称《成果》)。根据《成果》,中英双方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贸易和投资、金融监管发展与合作等领域取得了53项重要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成果》的第41项提出,中英双方认识到伦敦资本市场无可比拟的深度、流动性和融资机会,同意加强资本市场长期合作,这需要辅之以两国监管部门的合作,以确保深化两国市场合作所需的定期信息共享。为此,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是双方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
二是中方认识到伦敦在ETF发行和交易方面的突出优势,双方欢迎更多的中国资产管理经理人在伦敦发行ETF产品,包括以人民币计价的ETF产品。
三是认识到富时集团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在开展的合作,为帮助国际机构投资者更好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并管理敞口,双方同意加强场内衍生品发展和监管方面的交流合作。双方欢迎更多的中国大陆基金管理人在华发行富时指数基准基金产品。
四是双方欢迎深化上海清算所和伦敦结算所——两家领先的公开准入场外交易清算中心之间的对话。
五是英方欢迎中国推出可以人民币进行黄金、天然气和原油大宗商品交易的措施。认识到伦敦作为重要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双方同意继续共同努力支持上述市场发展。
据记者了解,英国股票市场是欧洲最大的股票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具有国际性的股票市场。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公司中,有1/3是由外资控制的。世界上著名的大银行和券商大部分都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
“沪伦通通车将会真正实现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在资金往来、投资标的、市场机制、监管制度等各方面的深度交融。”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谭云明表示,A股市场有望更深地融入国际市场,得到国际投资更广泛认可,形成对国际市场的反向影响力,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主导力量之一。
不过,也有分析师称,“沪伦通”互通互联从逻辑上讲难度很大,需要研究如何克服时区差异,经纪和结算银行安排,以及所使用的结算货币等各种障碍。(证.券.日.报.)
伦敦金融城市长叶雅伦:A股走向成熟需要壮大机构投资者
有证券从业背景的伦敦金融城第687任市长叶雅伦,21日在出席第二届伦敦—前海人民币国际化论坛间隙接受上证等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中国股市的强烈关注。他认为,中国A股市场是一个有着诸多散户投资者的年轻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也是非常正常的,A股走向成熟需要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以及政府提供客观、透明、可预期的数据。
与往届市长不同,这任伦敦金融城市长是位资深证券业人士。叶雅伦早在1972年就跨足证券界,加入英国有名的证券公司格兰特证券经纪公司,并于1981年成为格兰特公司合伙人。正因如此,他在这个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主题的采访中多次谈及中国股市,并对中国股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叶雅伦认为,近期中国的股市波动是市场经济中非常正常的现象,中国的管理机构对市场波动的应对也是具有成效的,相信中国政府未来在进一步建立市场信心上会有更好的应对措施。
他指出,中国A股市场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市场,大部分交易来自散户,这使得在一定时期内,股市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正常的。但当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有了更多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如大型的保险资金、养老金及互惠基金等等,波动性就会减少。
“散户投资者无论是买股票还是投资理财产品往往都是短期的,而大型机构则是以几十年为投资周期,他们更看重投资标的的长期价值。监管机构要供客观、透明、可预期的数据,这样有利于大型机构对市场作出正确的判断,也能使散户投资者更信任机构投资者。”叶雅伦说。
而对于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这也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英镑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多次升值或贬值。中国央行作出贬值的决定是完全正常的,他们也采取了非常正确的措施降低汇率波动幅度。”叶雅伦说,“整体来说,人民币的走势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未来是继续贬值还是重返升值较难判断。”
叶雅伦表示,英国很支持人民币加入SDR,因为这是一个货币成熟后自然而然的过程。近几年人民币被用于国际贸易结算的比例不断上升,英国有项调查显示,英国有超过50%的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企业都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
伦敦金融城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伦敦的人民币外汇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43%,日均交易规模达615亿美元,是2011年起步时的近6倍。2014年底,人民币存款规模达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其中企业存款从2013年的30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82亿元人民币。
叶雅伦此次率领商贸代表团前往香港、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进行为期10天的正式访问,旨在确保伦敦及英国继续成为中国在金融与专业服务领域的全球伙伴,而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自贸区更是他拜访的主要对象。叶雅伦表示,伦敦金融城特别希望通过与前海等相关自贸区在职业培训、颁发相关的证书等方面展开合作,让中国金融业与世界金融业接轨。
“英国目前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目的地,而伦敦则是国际人民币市场的西方枢纽,希望双方有更多的合作并促成中国公司在各领域的对英投资。另外,中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如‘一带一路’等,开启了充满活力、共享增长的未开发之潜力,应该企业充分支持并希望从中获益。”叶雅伦表示。(上.证)
穆迪:未来12至18个月中国股市仍可能持续波动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9月21日在北京媒体通气会上表示,中国(Aa3/稳定)寿险业未来12-18个月内将面临投资环境的恶化,但下行风险能够被承保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以及中国新资本监管机制下所实施的多项监管防护措施所缓解。
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严溢敏表示:“我们对寿险业的展望考虑了由于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市场流动性及两融活动减少,未来12-18个月大部分时间内中国股市仍可能持续波动这一情景假设。”
“该情景假设对寿险公司而言意味着短期内将遭遇负面影响,因为寿险公司的财务状况与股市表现高度相关。若近期回调后市场维持在当前水平或继续调整,保险公司去年盈利及资本金水平改善的趋势将被扭转。”严溢敏补充道。
上述结论摘自刚刚发表的、题为《行业展望-中国人寿保险业:展望稳定,但负面压力明显》(Industry Outlook - Chinese Life Insurance: Stable Outlook,but Negativ e Headwinds Prevalent.)的穆迪中国寿险业年度展望报告。该行业展望代表了穆迪对未来12-18个月影响中国寿险业信用可靠程度的基本信用状况的前瞻性评估。
穆迪报告指出,寿险业投资环境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上述展望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当前所面临的风险,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政府为稳定市场信心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措施。
相关措施包括鼓励保险公司增持股票,而在股市持续波动时,保险公司的相关波动敞口可能因此增加。但穆迪的评估亦考虑了有助于寿险业应对当前不利局面、并维持其信用状况的多个积极因素。
具体而言,股市持续波动及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撤离股市的风险厌恶型民众将对保险产品需求带来支持。保险培训和薪酬结构方面的投入增加后,保险代理人团队的实力得以加强,这将有助于实现产品构成的多元化,并提高更为稳定且利润率更高的保障型产品销售占比,而寿险业将从中受益。
穆迪预计,展望期内寿险保费增长在15%-20%左右,接近于2014年18.4%的增速,而保费增长将主要由长期储蓄型产品和保障型产品销售拉动。
此外尽管由于股市回调,主要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很大可能从2015年年中平均275.4%的高位有所回落,但该行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仍将保持高于保监会规定的150%的“充足II类”监管标准。
2015年2月起开始向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偿二代)并行并过渡,穆迪认为这对寿险业具有正面影响,因为这将鼓励寿险公司根据风险水平实施资本管理。
不过近期股市回调已使政府政策重心转向维持股市稳定。在穆迪看来,这将增加偿二代全面实施时间表方面的不确定性。(第.一.财.经.日.报.张.菲.菲)
专家:当前下跌走势还将持续熊市比牛市长是铁律
申万宏源认为,最好的建仓时点是2850点。而昔日股市大涨时放出“万点论”的专家则表示,中国股市可能迎来这轮震荡的最后一跌,股指仍将向着万点稳健上涨。
“熊市比牛市长是铁律”
社科院专家尹中立表示,当前下跌走势还将持续;证监会称股市风险已得到释放
股民刘女士有些后悔自己割肉离场后又重新返场。8月底,沪指一度跌破3000点,刘女士觉得差不多见底了,于是带着抄底的勇气进去,接下来,经历了几个跌停。
中国股市底在何处?中国经济是否能支撑股市基本面?
从6月15日到9月21日,百日经济数据有悲有喜,CPI温和上涨;而制造业PMI则一度在警戒线徘徊。整个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5.9%。
申万宏源认为,最好的建仓时点是2850点。而昔日股市大涨时放出“万点论”的专家则表示,中国股市可能迎来这轮震荡的最后一跌,股指仍将向着万点稳健上涨。
1股市何时能见底?
进入9月以来,A股在3000点附近徘徊多日,多空对决仍在持续。对于经历了国家队救市的中国股市来说,有观点认为,股市短期将在3000点震荡,也有观点认为2850点才是最佳建仓时点。
官方
泡沫已得到相当程度释放
自6月15日股市出现震荡走势以来,作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机构,证监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
6月26日,沪指大跌7.4%,收盘一个小时后,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便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称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但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这是6月15日以来,证监会首次回应市场运行情况。
6月29日,沪指以3.34%的跌幅收盘。当日晚10点,证监会又发布了“答记者问”,称近期股市的下跌是前期过快上涨的调整。
随后,证监会宣布组织稽查执法力量,重点针对集中抛售股票等有关线索进场核查。
9月6日,证监会负责人以答新华社记者问的形式称,股市过快过大上涨并产生泡沫,随之而来的回落和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当前股市泡沫和风险已得到相当程度的释放,市场交易基本正常。
此外,证监会还在官方微博上为“国家队”证金公司助威,7月27日,证监会官方微博称,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没有退出,并将择机增持,继续发挥好稳定市场的职能。
除了证监会以外,7月底,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专家
下跌走势还将持续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则认为,上涨之后必下跌,熊市要比牛市长,这是股市的两条铁律。而在尹中立看来,沪指从去年2000多点蹿至今年上半年的5000点,用了近一年时间。而近期开始的下跌走势只持续了两三个月时间,还远远不够。
对于如今1800亿存量配资的清理问题,尹中立则认为,说存量配资清理不会影响市场情绪是不合理的。就如同树上有3只鸟,用枪打掉了1只,那另外两只肯定不会继续留在树上。对于监管层来说,最有益的借鉴是,中国股市散户过多,不宜采用大幅杠杆、配资。
券商
市场正进入安全区间
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上周对媒体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将围绕3000点窄幅震荡。同时,鉴于在暴跌中龙头股已经跌到了合理的位置,风险不会太大,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正常性好的龙头股,长线关注。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称,股市去杠杆进入尾声,去泡沫部分跌出价值,市场正进入安全区间,但趋势还未出来,可能逐步筑底。过度悲观已无必要,市场只是缺少乐观的理由。
不过,申万宏源则持较为悲观的看法。在申万宏源看来,最好的建仓时点是2850点,面对当前反弹,大量的长期资金短期“休息一下”也无妨,可以耐心等待更好的买入机会。
2“万点论”还有希望吗?
2014年下半年A股经历了一场狂飙式上涨,沪指12月单月从2680点升至3234点。在“牛市”的普遍论调前,券商们纷纷对2015年的走势看好,同时“万点论”也重出江湖。
2015年3月17日,沪指已经突破3500点。在股市大涨的同时,新增A股开户账户也不断增多。中航证券曾公开表态称,“6124点(中国股市历史最高点)必然被突破,一万点并不是梦。”他们的理由是:本轮行情在A股7年熊市之后发生,沪指绝不可能只上涨一倍;突破6124点只是必然,尤其是管理层对本轮牛市坚定的态度,致使牛市的核心推动力量更加强劲,所以,本轮牛市的基本目标一万点。
当时认为A股将突破一万点的,还有国信证券和国盛证券。前者认为新一轮牛市可持续3年—4年,上证指数未来空间在5600点—1万点之间;后者则表示,中国第五轮大牛市已经扑面而来,未来必将涌过万点大关。但这些言论并没迎来散户集体拍手叫好。
同样相信“股指万点不是梦”的还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她在2014年12月15日发布博客称,“2015年也许像1978年一样,将在中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发展将推动股指越过万点。”但她同时也表示,推动沪指过万点需要具备基本的前提,比如“实业的整体利润水平一定要高于股票投资收益率”、“股票投资收益主要来自股票分红”、“上市公司必须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和完整”等。当时便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样万点的前提还是比较难达到的。
针对6月15日开始的股市大幅震荡,刘姝威9月5日曾在博客上公开表示,2015年9月7日以后,中国股市可能迎来这场震荡的最后一跌。“最后一跌之后,中国股市的融资余额占股票总市值比率可能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干净的和相对安全的股市环境。在此基础上,股指向着万点稳健地上涨。”她也建议,投资者握住手中的优质股票。
记者昨日致电刘姝威,但对方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链接
历史上的3000点“拉锯战”
8月25日,上证指数大跳水跌至2965点,之后缓慢回升,一度站到3200点上方,9月15日回落至3005点。如今围绕3000点的窄幅震荡,尚不足一个月。那么,历史上还有哪些时段出现过3000点拉锯战?
统计发现,历史上出现过沪指徘徊3000点的情况。在2011年4月1日报收2967点后,沪指围绕3000点僵持了一个月,但之后的整年内沪指收盘数再也没有触及过3000点。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2010年初,经过一阵下跌,1月27日沪指冲上3000点,随后的两个月份沪指一直在3000点上下徘徊,但在经历4月上半旬的小幅上涨后,最终迎来了近3个月的跌势。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表示,往期的股市行情数据的参考价值有限,股市的点位无法预测。(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