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煤老板半路“上位” *ST金路重组生变
豪掷5亿搅局新光集团重组,ST金路壳资源“拉锯战”升级
在原四川富豪刘汉身后,针对其留下的曾被誉为“川股第一股”的*ST金路(行情9.18 -4.97%,咨询)壳资源“拉锯战”仍在激烈进行。
继此前公司董事长和董秘双双被立案调查后,8月底,神秘“煤老板”刘江东举牌成为*ST金路第一大股东,并抛出了一份新董事提名议案。
值得玩味的是,对于新进场的“野蛮人”刘江东,*ST金路一边否决了其意在成为实际控制人的临时股东大会召开提议,另一边又“腾出”总裁之位,邀请刘江东担任上市公司总裁。
9月17日,*ST金路公告称,公司决定聘请刘江东出任总裁一职。
然而,这与四川德阳市国资委、重组方新光集团的初衷及原计划都有很大的冲突,9月17日,长江证券(行情9.61 +2.23%,咨询)一位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作为德阳本地为数不多的壳资源平台,刘江东要彻底拿下公司控制权的难度非常大。
由此,在这场地方政府、财团和神秘煤老板的三股势力交互缠绕中,*ST金路也成为外人无法参透的迷局。
神秘煤老板入主
在一场与德阳国资、重组方新光集团的资本角逐中,“煤老板”刘江东暂时领先。
9月15日,在金路大厦8楼会议室里,*ST金路召开了2015年第一次临时董事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请刘江东先生出任公司总裁的议案》。
而刘江东正是在极短时间内大举扫货*ST金路,并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神秘人。
持续买入的背后是天量资金,据刘江东8月3日至8月25日累计买入股票以及其均价统计,4975.41万股耗资达到5亿左右。
刘江东是何人?能够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面砸进去5亿?
*ST金路公告资料显示,刘江东现年40岁,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人,为一位默默无名的煤炭商人。
今年7月,刘江东“华丽变身”,旗下资产猛增;一个月后,刘江东开启了扫货*ST金路的路程。
对于累计增持*ST金路,其在公告中称是看好*ST金路未来发展前景。
实际上,刘江东最初瞄准的是*ST金路实际控制人的位置。此前,刘江东在回复深交所询问时透露,正在与*ST金路原实际控制人就增选5名董事的议案进行协商并履行相应程序,若董事会增选方案得以通过,刘江东将可能成为金路集团实际控制人。
但是在9月15日召开的董事会上,《关于刘江东先生提议召开公司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被全票否决。
由此看来,刘江东通过增加在董事会中的话语权,进而成为*ST金路的实控人这一计划并未成功。但另一方面,刘江东担任了*ST金路总裁一职,不仅是单纯的第一大股东,其话语权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而在这种格局变动下,浙江民企新光集团,被推至危险的境地。7月30日,新光集团部分资产作价百亿元借壳*ST金路,已获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只待监管部门审核。
一位新光集团高层人士称,金路实际控制人目前尚未变化,但发生变化的风险仍然存在,并且在加大。
该人士称,目前,金路集团的核心管理层已基本全部易人,当前第一大股东已实际获得公司经营权,为进一步掌控打下了基础。
9月16日晚间, *ST金路公告称,审议通过独立董事伍小泉代为履行董事长职权、常务副总裁彭朗代为履行董秘职权的议案。
对于独立董事当选董事长一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和证券研究所教授顾雷则认为,独立董事设立的宗旨来看,其要具有独立性,担任董事长会失去独立身份,违反制度设立的初衷。
董事长、董秘双双被抓
混乱源于*ST金路两位高管同时被调查。
9月6日晚间,*ST金路公告称,公司受到德阳市国资委通知,董事长张昌德因违纪问题已予立案调查。公司还宣布,董秘刘邦洪也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德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张昌德于2013年8月底从德阳市国资委调研员任上赴任*ST金路董事长。彼时,公司正因时任董事长刘汉被调查而陷入动荡。
2013年3月,刘汉因涉嫌窝藏、包庇等刑事犯罪,在北京被警方控制。同年8月14日,*ST金路召开董事会,刘汉被免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
今年2月9日,刘汉因犯组织、领导、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杀人、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等案,被执行死刑。
在刘汉被免去董事长的同一天,经德阳国投提名,张昌德成为*ST金路董事候选人,并随后当选为董事长。
德阳国投持有*ST金路3.54%股份,是公司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宏达集团,持有金路4.16%股份。
张昌德的履新,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然而,他不仅没有挽救金路,反而自己也深陷其中。
2013年,金路集团亏损1.7亿元。而在张昌德上任后,并未扭转亏损的局面。2014年,金路集团亏损1.47亿元;2015年上半年,已“披星戴帽”的*ST金路,亏损7238万元。
扭亏无望下,为了避免退市,*ST金路寄希望于重组。
7月14日,来自浙江义乌的新光集团拟借壳*ST金路,作价112亿元。
新光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徐军称,本次重组是德阳市国资委相关方面通过中介机构,主动找到新光集团,邀请新光集团参与重组。
如今,重组方案已于7月30日,*ST金路的股东大会通过,并于8月6日获得证监会行政许可受理。
而让人诧异的是,此次与张昌德和刘邦洪同一时间被调查的,还有新光集团借壳上市的独立财务顾问主办人童星。
而在张昌德等三人被调查后,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就曾表示,重组意外遭到德阳市相关方面的阻挠。
周晓光说,自7月份开始,德阳当地政府给*ST金路部分股东打招呼,干预其在股东大会上自主投票,税务部门也私下到浙江义乌调查新光集团;8月份,德阳市公安局派员到证监会要求查阅*ST金路报送的重组资料。
纠葛之时,*ST金路再起波澜。一位神秘商人刘江东,在二级市场连续买入了6091.8万股,持股比例达到10%,成功晋升为第一大股东。
重组计划或“泡汤”
如果不是调查风波平地而起,从表面上看,新光集团借壳一事已经被*ST金路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如果获得证监会首肯,那么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据了解,*ST金路与新光集团之间的重组已经筹划了1年多时间,已经先后投入了十几亿元的资金,包括改造*ST金路的现有业务,以及对与当地政府签订的投资地方项目的投入、剥离资产及中介费等。
一位*ST金路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德阳市国资委,在重组完成之后则变为新光集团,因此在重组完成之前,如果刘江东成了*ST金路的实际控制人,那么这次重组继续推动的不确定性,无疑将大大增加。
毫无疑问,身为借壳方的新光集团,如今也是骑虎难下。新光集团相关人士表示,*ST金路实际控制人目前尚未变化,但发生变化的风险仍然存在,并且在加大。
作为当前第一大股东的刘江东已实际获得公司经营权,为进一步掌控打下了基础。
一面是新光集团自乱阵脚,财务顾问被调查,另一方面,刘江东介入*ST金路之后,由于对此次借壳持反对的态度,刘江东也被各方贴上了“搅局者”的标签。
“新光集团的重组方案虽然诚意不足,但重组后公司能迅速扭亏为盈,如果这次重组失败,刘江东又无法及时推出新的重组方案,那么公司则可能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一位投资者如此担心称。
令人疑惑的是,阻挠重组计划的“神秘人”刘江东, 9月10日所披露的关联企业达州市兴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达州市达川区恒升祥商贸有限公司全部出资2000万已经在2015年7月29日质押给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新津支行。
而达州市达川区恒升祥商贸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于2015年3月25日,注册资本2000万,注册地点为达川区秦巴医贸园医贸大厦8楼13号。
刘江东在9月10日所披露的关联企业也并不是其全部关联企业。其旗下还有多家公司均为3月密集成立,并且注册资本均在2000万,注册地点均在医贸大厦8楼,主营业务均有煤炭贸易这一项。
比如达州市达川区融逸商贸有限公司,就为刘江东旗下的东芮瀚龙的全资子公司,注册于2015年3月31日,注册资本2000万。注册地点为达川区秦巴医贸园医贸大厦8楼17号。
“密集成立这么多的关联企业,有可能是谋划后期的重组事宜,保住壳资源。”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刘江东既然不愿意让新光集团这个财团接手,应该是有所准备的。
万鸿集团(行情11.12 +2.11%,咨询) 于8月1日发布了《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计划在以1.54亿元的评价金额置出全部经营性资产和业务的同时,以40.86亿元的整体估值收购百川燃气全部股权,置出资产和置入资产之间的差额,将通过定向发行60767.99万股股份的方式补足,发行价格为每股6.47元;此外,万鸿集团还将以每股8.32元的价格,额外发行10500万股股份,借此募集87360万元配套资金,将全部用于百川燃气的流动资金补充和后期项目建设。
根据审计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被收购标的百川燃气2014年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金额不过才26938.35万元,以此计算该公司40.86亿元的整体估值对应市盈率高达 15倍以上;尽管百川燃气的原股东给出的业绩承诺是2015年实现净利润超4亿元,希望借此支撑该公司数十亿元的估值,但从已经实现的业绩数据来看,其 2015年前4个月实现净利润仅为5063.05万元,只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的五分之一和全财富赢家年目标金额的八分之一。
考虑到百川燃气的业务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廊坊市下属市县如永清县、固安县、香河县、大厂县、霸州市、三河市以及张家口市涿鹿县和天津市武清区一带,根据收购报告书中披露的“随着燃气普及程度提高,考虑冬天采暖因素,城镇燃气具有一定季节性,尤其是北方,冬天用气量明显大于夏季”的表述来看,冬季取暖季应是百川燃气业绩体现较为明显的期间,因此,每年的前4个月应当是百川燃气的业务“优势”期间。然而就在这样的经营条件下,该公司在2015年前 4个月的业绩表现,不论是与去年全年相比,还是和全年目标金额相比,都远远落后于时间进度,这自然令人担忧该公司的业绩承诺最终会成为无法实现的一纸空文。
而根据收购报告书所披露的信息,万鸿集团收购百川燃气的估值水平,即便是相比同行业已上市公司都不算低,尤其是市净率指标,不仅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还超过国新能源(行情15.46 +2.86%,咨询)收购山西天然气时对应的市净率水平的2倍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万鸿集团对百川燃气报出的收购价格实在过于慷慨。更何况,仔细分析百川燃气所披露的经营和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其中还有不少其它疑点的存在。
无法佐证的采购信息
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采购信息,百川燃气的采购项目除了天然气之外就是管道设施,在报告期内该公司向上市公司沧州明珠(行情14.91 +3.54%,咨询)采购了数千万元的塑料管道制品,并位列该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名单当中,其中2012年和2013年从沧州明珠采购的塑料管道金额分别为2335.77万元和2763.7万元。
在正常的购销逻辑下,沧州明珠向百川燃气提供的塑料管道是无需安装加工的,将管道铺设到燃气线路上的工作是由百川燃气一方来做,因此在百川燃气实际收到塑料管道制品并验收合格之后,双方即分别确认销售和采购,之间并不应当存在确认时间差。因此,从财务角度来看,百川燃气向沧州明珠的采购金额应当等同于沧州明珠所披露的对百川燃气的销售金额。
然而回顾沧州明珠发布的2012年和2013年年报数据,尽管在其中并未详细披露该公司前五名销售客户的具体名称,但是单从销售金额来看,却并不存在与百川燃气采购金额一致的数据。而且以百川燃气的采购金额来看,在这两个会计年度中,均略高于沧州明珠第5大客户,同时略低于第4大客户。
可以肯定的是,百川燃气的采购金额,与沧州明珠确认的、对百川燃气的销售金额并不一致;2014年因百川燃气的采购金额已经低于了沧州明珠同期第5大客户对应的销售额,我们无法印证该年度两家公司的购销金额是否一致。单从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两家公司购销金额不一致,便不难看出其中必然存在问题,有理由让人怀疑百川燃气采购数据的可靠性。
巨额采购现金流向不明
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百川燃气在2015年前4个月向排名前五位的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25934.82万元,占同期全部采购总额的比重为90.28%,由此可以反算出全部采购总额为28727.09万元。与此同时,该公司现金流量表中“采购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发生额为 22124.85万元,相比采购总额少了6600万元左右。
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这部分差额势必应当导致百川燃气应付账款科目余额的增加,或者预付账款科目余额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且合计金额与6600万元相当。
然而事实上,根据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5年4月末百川燃气应付账款科目余额高达14120.45万元,相比2014年末的 10684.23万元大幅增加了3500万元左右;同时预付账款科目期末余额则为653.87万元,相比2014年末的4122.61万元大幅减少了 3500万元左右。这就导致百川燃气的应付款项余额同比大幅增加了7000万元,显著超过了前文所述的采购总额和采购现金支出之间6600万元的差异额。
数据中的差异,意味着百川燃气在2015年前4个月当中,存在数百万元采购商品支付的现金没有被实际用于采购项目当中,那么其又流向了哪里?
继续分析2014年的采购数据,当年该公司向排名前五位的供应商合计采购了62380.9万元商品,占全部采购总额的比重为90.31%,对应着该公司当年全部采购总额为69074.19万元;在当年,该公司“采购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发生额则高达82353.44万元,两者差额高达 13279.25万元。
根据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数据,百川燃气的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2014年末余额分别为10684.23万元和4122.61万元,在2013年末余额则分别为9904.01万元和2023.64万元,这就对应着在2014年中分别增加了780.22万元和2098.97万元,合计导致经营性负债金额减少了1318.75万元。
但是以该公司当年的采购现金流出金额来看,应当导致过亿元的经营性负债金额同比减少才对,这显然不是1318.75万元所能够抵补的,对应着百川燃气在2014年存在过亿元的现金流出去向不明,既没有被用于当期采购,也没有用于支付以前年度形成的经营性负债。这过亿元的现金支出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财务窟窿,其背后又存在着怎样的隐情呢?
违背逻辑的采购价格变动
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百川燃气的天然气采购价格在2012年到2015年4月分别为1.58元/立方米、1.89元/立方米、2.29元 /立方米和2.44元/立方米,很明显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天然气采购价格是受到国家调控的特殊商品,因此百川燃气的采购价格变动,只会受到国家天然气价格政策变动,以及该公司销售渠道中面向工业和居民不同渠道结构变化的影响。
该公司在收购报告书中详细阐述了导致天然气采购价格上涨的原因,其中包括有“由于居民采购价格低于非居民采购价格,而居民的用气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导致百川燃气天然气采购价格上升。”但是这一点原因阐述,却是明显违背逻辑的。
如果天然气居民采购价格低于非居民采购价格的话,百川燃气面向居民用气销售占比越高,就只会拉低其天然气采购价格,而决不会导致该公司天然气采购价格提高。因此百川燃气将这一点原因作为其天然气采购价格的上涨因素,很显然是说不通。尽管这不会直接影响到百川燃气的财务数据和业绩表现,但是在收购报告书中存在这样明显的逻辑矛盾,万鸿集团和百川燃气的信息披露质量可见一斑。
被贱卖的万鸿集团资产
前文关注的都是本次借壳上市的百川燃气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在万鸿集团置出全部经营性资产、成为“净壳”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资产被贱卖的问题。
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数据,在万鸿集团此次置出资产当中,包含了17宗投资性房地产,合计面积多达21621.46平米,均为地处“武汉市硚口区民意四路101号”的房产(见表4)。
根据资产出让信息显示,这宗合计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房产,出让价值仅被评估为12537.95万元,折算每平米价格仅为5796.43元。“武汉市硚口区民意四路101号”地处汉口商业金融区,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该区域的商铺平均日租金高达1.5元/平米,则这宗投资性房地产每年能够带来的租金收入就超过1100万元,平均每月近百万元。以12537.95万元的评估金额计算,租售比仅为1:129,明显低于市场合理水平(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300~1∶200)。
根据《亿房网》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商铺资产市场平均租财富赢家售比为1:150~1:200,即便以1:150的租售水平测算,万鸿集团原本拥有的这宗投资性房地产,合理价值也在1.5亿元左右,超出资产置出参照的评估价值2500万元左右,足见针对这宗投资性房地产的出让金额是有失偏颇的,万鸿集团的原有资产已经被贱卖。
历经了大半年的时间,雅百特(行情29.08 -1.42%,咨询) 借壳中联电气终于尘埃落定,在标的资产过户手续办理完成之后,雅百特的高管团队正式入场。然而这个溢价超过10倍、所涉金额高达35亿的重组案,自雅百特宣布借壳开始就一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对超高估值的担忧,到利益输送的怀疑,再到关联方资金拆借的关注,雅百特可谓让媒体“操碎了心”。如今,重组之事虽已尘埃落定,但该公司在营业收入、材料采购等方面却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疑点待解。
营业收入调增之疑
在中联电气7月份发布的《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稿)》(以下简称“修订稿”)中,2012年至2014年雅百特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7亿元、1.50亿元和4.96亿元,与原始财务报表相比,其2012年与201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增加了2529万元和 6124万元,调增幅度分别高达24.91%和69.06%。
正是这一巨大变化引起了证监会关注,就此问题,雅百特给出解释称,2012年度和2013年度,其原始财务报表中对营业收入的确认是以开具发票确认收入的。2014年雅百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的要求进行了相应调整,以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作为开具发票确认收入,其发票开具时间与实际提供建造工程服务进度存在差异,而以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是与实际提供建造工程服务进度契合,因此申报报表与原始报表的营业收入存在差异。
然而这样的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据笔者了解,工程制造行业普遍采取的都是以当期工程完成百分比来确认收入,雅百特在之前的经营中为什么不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而偏偏在借壳上市时才调整确认收入方法,实现的结果又正好是营业收入的大比例调升,难道这真是巧合吗?问题是,这种确认营业收入的调整,会导致经营业绩出现巨大变化,进而对税收产生巨大影响,雅百特本次营业收入的调增,致使其不得不补交2012年和2013年企业所得税近1500万元,税收滞纳金240余万元,照此来看,该公司在之前的经营中存在隐瞒收入,偷逃税款之嫌。
大批营业收入不翼而飞
继续来看其营业收入,2013年至2014年,雅百特营业收入从1.50亿元增长到4.96亿元,增幅高达230.67%,可谓增速惊人;应收账款仅从3234.39万元增长到3831.54万元,增幅为18.46%,增加金额不足600万元。由此来看,雅百特的回款状况应该极其良好才对,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其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却仅为1.7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35.89%,连营业收入的四成都不到。
在2012年至2014年,雅百特净利润分别为1287.92万元、2010.15万元和10589.52万元,而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分别为-39449.64元、-1818000.49元和-66546905.86元。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均为负值,而且随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大,这一净额在不断减少,这也就是说该公司经营业绩越好,收到的现金越少,这岂不是很奇怪?那么雅百特的现金到底都去了哪里呢?
从“修订稿”来看,雅百特2014年营业收入为49560.74万元,算上17%的增值税,则含税的营业收入金额应该为57986.07万元,而该年度反映该公司现金流入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为17781.81万元,其中2014年预收账款并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565.02 万元。照此计算,2014年该公司新增加的应收款项部分应该为39639.24万元,而从公布的应收账款原值数据来看,2014年该公司新增应收账款原值金额仅为650.85万元,同时,该公司的报表中并没有应收票据项目,这也就意味着应收票据在整个报告期内均为零。也就是说,该公司还有38988.39万元的营业收入即没有以现金的方式流回企业,也没有形成应收账款,这部分营业收入又去哪儿了?
有一种可能就是企业将收到的票据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用以支付采购款。如果真是这种情况,那一定会有相对应的采购金额。依据修订稿介绍,2013 年和2014年雅百特向前五名材料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为3136.61万元和13158.27万元,占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42.21%和43.79%,照此计算,在2013年和2014年中,该公司的采购总额分别为8252.22万元和30048.64万元(见表2)。
我们知道,采购总额一般并不包含17%的增值税,如果算上增值税则该公司2014年的采购总额应该为35156.91万元,而实际上反映其 2014年现金流出情况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金额却仅为16272.49万元,该年度预付款项减少了58.70万元,应付账款则增加了 7987.60万元,照此计算,该公司有10838.12万元的采购,即没有以现金方式支出,也没有形成应付账款。如果说该公司确实存在以票据支付货款的情况,则最多也不应该超过10838.12万元的支付金额才对。
结合上文来看,雅百特有38988.39万元的营业收入即没有以现金的方式流回企业,也没有形成应收账款,就算该公司存在10838.12万元的原材料采购是用票据支付的,哪其中还有约2.82亿元的营业收入不知所踪。
如此巨额的营业收入不翼而飞,那么其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又有几分可信呢?虽然该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增长,但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反而为负值,这或许与其“消失”的营业收入不无关系。
采购数据闹乌龙
中联电气在修订稿中介绍了雅百特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情况,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其主要原材料采购数据竟然闹起了乌龙。
其中在修订稿第95页,介绍报告期内雅百特主要原材料、劳务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情况时,给出了铝镁锰合金材料、钢制品、保温防水材料以及外购劳务的采购金额以及占采购总额的比例(见表3)。而在修订稿第96页,介绍原材料采购价格情况时,又给出了2012年~2014年,雅百特铝镁锰合金及钢制品采购情况表(见表4),奇怪的是,雅百特铝镁锰合金及钢制品的采购金额在两张表格中却完全不同。
在表3中,雅百特铝镁锰合金材料的采购金额在2012年至2014年里分别为1956.18万元、2709.61万元、11629.96万元,而到了表4铝镁锰合金中,采购总额则分别变为1725.03万元、2327.71万元、9850.31万元。同样,钢制品在表3中在2012年至2014 年中采购金额分别为2529.36万元、3223.31万元、8147.11万元,而到了表4中钢制品采购总额则分别变为2527.35万元、 2827.45万元、7019.23万元,很明显,表4中的采购总额比表3中的数据少了数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本该相同的数据闹起了乌龙,说明至少有一方数据是存在问题的,具体那个数据才是真实的,只有公司自己明白。当然,如通过其库存数据来推算,同样也能证明雅百特的采购数据存在水分。
在上文中,依据雅百特前五大材料供应商采购数据及占采购总额的比例计算出2014年该公司采购总额为30048.64万元,而由表3中2014 年雅百特外购劳务金额6086.70万元推算,2014年其原材料采购金额为23961.94万元。雅百特在修订稿中进行材料成本分析时提供的2014年的材料成本总金额则为22854.40万元。因雅百特将库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原材料,另一部分则为工程施工余额,其中并不包含在产品、产成品等其他项目,因此,依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公司2014年库存原材料仅新增金额就高达1107.54万元。如果再算上年财富赢家初转结的2142.57万元,则其库存原材料金额应该为3250.11万元,然而,据修订稿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其原材料金额仅为55.69万元,两者金额相差3000多万。
为何计算结果会出现如此大的差额呢?无非是其采购数据水分过高,导致计算出的新增原材料金额偏高所致,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笔者上文关于其采购数据含有水分的推断。
采购数据造假,一般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进而使得企业的毛利率饱含水分。据修订稿公布的数据来看,2012年至2014年雅百特毛利率分别高达30.98%、32.35%、38.74%,而同行业上市公司嘉寓股份(行情8.04 +0.75%,咨询)和江河创建(行情8.7 +4.95%,咨询)2012年至2014年的毛利率均在10%~20%之间,远低于雅百特。同时,中建钢构为雅百特2014年第一大客户,也是其最大的工程总包商。依据中国建筑(行情6.26 +0.48%,咨询)2014年年报显示,其子公司中建钢构2013年与2014年毛利率分别仅为13.0%和11.3%,也远远低于雅百特。如此来看,雅百特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及总包商的毛利率,又能有几分是真实的呢?
10倍溢价之疑
本次重组,雅百特的身价被估值为34.98亿元,而根据修订稿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以2014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雅百特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母公司口径)仅为2.99亿元,评估增值31.99亿元,也就是说,此次重组雅百特的增值率达到1071.28%,溢价超过10倍。
据相关资料显示,支撑雅百特超过10倍溢价的前提是,承担了该重组事项审计工作的众华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其过往业绩以及手中掌握的合同所做的评估。其中,根据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雅百特工程承包收入2014年实际数为48118.00万元,2015年预测数为71000.00万元,比 2014年实际数增长47.55%。原因在于,在工程承包收入方面,2015年预测上升主要是在公司2014年销售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的市场前景所作的预测;光伏收入方面,2015年预测增加主要系子公司孟弗斯新涉入光伏领域,安装光伏屋面板,2015年预测上升主要系根据已在手的合同并考虑全年销售自然增长而做出的预测。
换句话说,这些盈利预测的基础正是雅百特未来的合同业绩,根据修订稿显示,截至公告日,雅百特及其子公司正在履行的重大工程合同共有9项,其中,已开工项目5个,共涉及资金2.38亿元;未开工项目4个,共涉及9.83亿元和3250万美元。
但是,其未开工的4个项目却存在诸多疑点。资料显示,雅百特未开工的4个重大合同分别为标价8.375亿元的太阳能光伏屋面系统施工工程合同、标价0.7亿元的江苏上水创业园1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合同、标价0.75亿元的溧阳盛翔1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包合同和标价 3250万美元的巴基斯坦木尔坦地铁公交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其中,“太阳能光伏屋面系统施工工程合同”在修订稿中并没有详细介绍,之前有媒体指出,8.7亿元的“太阳能光伏屋面系统施工工程合同”应是雅百特与中节能在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建设屋面光伏太阳能分布式电站,而中节能方面则表示与雅百特只是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没有签署具体的合同,而且在上述协议中关于太阳能光伏屋面系统施工的施工方都必须跟中节能签署合同才能施工。因此该项目本身存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关于标价0.7亿元的江苏上水创业园1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笔者查遍江苏上水创业园所在的涟水县政府网站和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并没有发现有雅百特的江苏上水创业园1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合同的任何信息,对于上水创业园的招标信息,也只有2012年和2013年的内部道路及雨污水管网工程等招投标信息。有知情人士向笔者透露,该项目实际上只是雅百特与上水创业园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并非作为商业施工的商业合同,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变数。
另外,巴基斯坦木尔坦地铁公交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也一度被媒体所质疑为“子虚乌有”,此后中联电气于8月26日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巴基斯坦木尔坦地铁公交工程建设工程项目已于今年5月顺利启动,目前正处于实施阶段。
然而,其超过10倍溢价正是基于上述大都不太靠谱且未兑现的合作之上,这不能不让人质疑其超高溢价是否物有所值了?
新华百货(行情0 +0%,咨询)大股东和私募大佬崔军的股权之争白热化,9月15日崔军通过旗下基金再次增持新华百货股权至30%,与大股东物美控股的股权相差不到1%。面对崔军的逼宫,9月18日新华百货公告,计划于10月8日在股东大会上投票表决现任 6位董事的罢免议案和6位新增董事的议案。而就在9月17日,新华百货刚刚因筹划重大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虽然外界把这解读为多方共赢,但崔军却明确表示,“不是炒作,而是玩真的,未来希望进驻董事会。”
增持竞赛
早在今年4月16日,新华百货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崔军担任董事长的)上海宝银创赢投资(简称:上海宝银)和上海兆赢股权投资(简称:上海兆赢)举牌的通知,截至4月14日,两公司共持有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1132.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2%。这是崔军自3月开始吸纳新华百货股票后的第一次举牌。
15天后,同样还是这两家公司陆续增持新华百货股份至2256.32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0%左右。到7月17日,这两家公司已4次举牌,合计持有新华百货4512.63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0%左右,成功晋级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在崔军大举收购的过程中,新华百货董事会也有所动作,期间曾紧急停牌,并爆发了和崔军之间的一场“战争”。6月2日,崔军透过媒体发布《致新华百货全体股东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新华百货股东联合起来,一起把新华百货股份公司打造成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和沃尔玛的结合体。同时抛出5个议案,包括新华百货和上海宝银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新公司“收购一家小型保险公司”等,并给予股东“从发行的公募基金的获利中提取20%的获利提成”等等。
新华百货立即发布公告撇清称,未曾和崔军达成一致意见,也直接拒绝了崔军的设想。
这之后,崔军继续增持新华百货的股份。在举牌新华百货的过程中,遭遇“6·15”股灾,崔军在暴跌中依然坚持举牌新华百货。8月17日,崔军第五度举牌,持有新华百货股份56407841股,占总股本的25%。9月15日,崔军第六次向新华百货举牌,此时已经持有其股权达30%,与控股股东物美控股相差无几,大股东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股权变数
崔军真的有意入主新华百货,还是另有所图?新华百货控股股东物美控股为何迟迟不表明态度?这些疑问,崔军和新华百货均没有给出回应,对外界的质疑均表示“以公告为准”。
据记者了解,新华百货是宁夏零售市场的龙头企业之一,并在向宁夏周边地区拓展,意图在零售流通领域开辟新局面。不过,因为零售业受电商冲击严重,新华百货最近三年的营收受到了一定影响。2012年至2014年,新华百货年营业收入保持微增,分别为60亿元、66.05亿元、68.18亿元,净利润却呈现下滑趋势,分别是2.42亿元、2.01亿元、1.94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华百货实现营业收入37.76亿元,同比增长9.8%,但净利润同比下降38.8%至1.24亿元。
尽管零售业正遭遇低迷期,但物美控股2006年收购新华百货时本身就是为了扩充全国零售版图,同时有将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借新华百货转A股上市的目的。后者最终流产,不过新华百货对物美控股业务版图的重要性依然。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物美控股不可能放弃新华百货。崔军之所以能顺利拿下新华百货的大部分股权,关键在于新华百货的股权比较分散,“到2014年末,物美控股持有新华百货29.27%的股份,后来陆续增持才达到30.76%。”
对于崔军来说,买下新华百货可以当做一个资本运作平台。他在6月被迫撤销的公开信中曾雄心勃勃地要联合物美控股建立“私募基金”、“产业基金”,最终建一个像巴菲特一手建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样混业经营的巨型公司。当遭到新华百货董事会拒绝后,通过崔军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依然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意图。
在第五次举牌前,他只是在《公开信》中表露改选新华百货董事会、提名董事候选人等的意向。这之后,他掌管的上海宝银系明确向新华百货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改选新华百货董事,解除现任6名董事职务,增补6名新董事。还用公告的形式披露上海宝银要与新华百货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伯克希尔控股有限公司”。可见,新华百货即将于10月8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完全是崔军逼宫所致。
在几次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之后,新华百货已经没有拒绝的理由。而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将决定新华百货的新当家到底是谁。
双赢or决斗
不过,有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新华百货控股权的争夺看似激烈,实际上大家都是赢家。“用概念炒作的方式推高股价,崔军、新华百货和物美控股三方都实现了财富增值。物美控股完全有能力进一步增持,但它前后只增持了3.85%,并没有进一步拉大与崔军的持股差距。这是为什么?”
回顾崔军多年的投资案例可以发现,他曾联合其他投资者向赛马实业(现在的宁夏建材(行情8.58 +6.06%,咨询))提出进董事会、建立上海投资部等要求。这一涉重大事项内容的重组议题,为赛马实业带来了关注度和游资,私募和基金都分享到了极好的利润回报。而现在宁夏建材的大股东中,早已没有了崔军的身影。
上述人士表示,崔军很善于概念炒作,也非常注意标的的选择。“他选择的一般是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短期和长期持有都会有不错的收入。”具体到新华百货来说,该公司尽管净利润呈现三年连降,但在业绩普遍暴跌的零售业内的表现仍处于较优之列。不久前,崔军曾对媒体表示,“通过举牌(新华百货)赚到了钱,这个是最重要的。”
但这个观点不足以解释崔军为什么要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把持股份额做到和大股东几乎相同的水平。能解释他这个动作的就是他之前向媒体表示的那样“不是炒作,而是玩真的,未来希望进驻董事会。”
本刊记者在7月底专访崔军时,他对举牌新华百货的问题没有做过多阐释,而是将专访焦点集中到了股灾后的市场走势。他当时表示,自己崇尚价值投资,而且把其管理的基金名字里也加上了“巴菲特”三个字。
这一切——新华百货的股权争夺战会以一个怎样的结果示人,最终都会在10月8日其临时股东大会上彻底揭晓。本刊也将持续关注。
2008年起,经过破产重整的*ST星美(行情0 +0%,咨询)一直等待新任大股东上海鑫以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鑫以”)注入具有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上海鑫以的实际控制人为鼎鼎大名的香港富豪郑裕彤先生。2009年6月,上海鑫以的实际控制人变成郑裕彤的女婿杜惠恺先生。这样的显赫背景曾经令*ST星美的小股东们憧憬不已。
然而随着郑氏家族旗下的周大福(01929.HK)于2011年12月在香港主板上市,可以注入的优质资产所剩无几,*ST星美的重组一直在路上。2014年末,*ST星美资产总额308万元,负债总额11万元,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壳,干净到有些年份连收入都没有。
*ST星美于1999年1月上市,2007年以来公司业务几乎停顿,营业收入在2009年、2014年、2015年1-6月为零,2008年1 万元、2007年17万元、2010年55万元、2011年至2013年在1097万元财富赢家至1788万元之间。2005年、2006年分别巨亏35263万元、79193万元,2007年主要是依靠债务重组收益6999万元,实现净利润456万元,从而与退市擦肩而过。2008年因破产重整获得债务重组损益 130744万元而实现最疯狂的净利润120353万元。接着再亏损两年,2009年、2010年连续亏损441万元、310万元,2011年、2012 年公司靠着神奇的咨询服务实现净利润55万元、99万元,2013年至今连续亏损。公司一直驾轻就熟玩转退市规则,ST这顶帽子戴了又摘摘了又戴,是比较有名的壳公司。员工只有7人,堪称最迷你的上市公司。
由于2013年、2014年、2015年1-6月都是亏损,2015年如果再次亏损,*ST星美将退市。但这一幕的可能性并不大,即将上任的实际控制人陈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力争早日完成对*ST星美的重组,“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保留对上市公司保壳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ST星美 2015年盈利的可能性非常大。
欢瑞世纪接手
2015年4月27日,欢瑞世纪(天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天津欢瑞”)以3.79亿元受让上海鑫以持有的*ST星美14% 的股份,青宥仟和、弘道天瑞分别以1.85亿元、1.35亿元受让上海鑫以持有的*ST星美6.84%、5.00%的股份。因此,上海鑫以以7亿元将所持有全部股份转让,宣告退出。协议转让完成后,天津欢瑞将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其实际控制人为陈援。在本次交易中,陈援先生与钟君艳女士将其所控制的浙江欢瑞世纪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欢瑞世纪”)注入上市公司,交易预估值为30亿元,占上市公司2014年末资产总额308万元的比例超过 100%,本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
目前,上市公司已无实际业务。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将转变为欢瑞世纪主营业务:影视剧的制作发行、艺人经纪、游戏及影视周边衍生业务。
问题是,欢瑞世纪值30亿元吗?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受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文化产业不断增长,影视剧、游戏作为丰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产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而从相关介绍上看,欢瑞世纪优秀作品不断。
截至2015年5月31日,欢瑞世纪已投资制作的电视剧、网络剧项目共有27部1020集,其中担任执行制片方制作发行的20部785集,以欢瑞世纪名义取得发行许可证的共有18部701集。其中,欢瑞世纪投资的《宫锁心玉(宫1)》、《宫锁珠帘(宫2)》、《王的女人》、《胜女的代价(1、 2)》、《盛夏晚晴天》、《古剑奇谭》、《活色生香》等多部剧集均登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一线卫视。2014年,由欢瑞世纪担任执行制片方制作,于湖南卫视钻石剧场首播的《古剑奇谭》创造了当时电视收视率及网络点击率的双第一,网络点击率破当时记录达到80亿次。之后出品的《活色生香》开播全国网收视率达3.43,一举打破了近十年电视剧开播的首播纪录,成为第一个首播破3的电视剧,播出期间收视率也一路领先。同时,欢瑞世纪参与投资了多部知名电影作品,如《小时代1、2》、《画皮2》等,市场反响热烈。在游戏方面,欢瑞世纪也有涉足。已完成《盗墓笔记S》、《神墓OL》、《天启神魔录》、《魔龙传说》、《活色生香》的开发,其中《天启神魔录》、《活色生香》成功上线运营。
虽然欢瑞世纪2014年的净资产只有7.61亿元,但集影视与游戏于一身,估值30亿元看上去并不离谱。
产量告急
不过,上述的辉煌代表的是过去。2014年开始,欢瑞世纪的产品数量及集数急剧下降。电视剧情况,2012年获得许可证有5部电视剧,共176 集;2013年9部359集,2014年2部86集,2015年至今1部69集。电影情况也不容乐观。最近的一部电影竟然已经是2013年7月取得许可证。目前只有电视剧2部在建组筹备阶段,有1部电影尚在后期制作。
那么,估值30亿元的欢瑞世纪靠什么完成重组后的业绩?本次重组中,*ST星美将配套募集15.3亿元,这笔钱可以派上用场,用于收购一些相关公司贡献业绩。这方面的案例可参考长城影视(行情13.47 +4.26%,咨询),其借壳江苏宏宝(002071.SZ)时“画大饼”,后来影视实现的收入远远不如预期。怎么办?只好不断地收购业绩容易注水的广告公司来实现借壳时承诺的业绩。
谁的利益最大化?
本次重组在双方看来是双赢。通过本次交易,注入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影视剧的投资制作与发行、演艺经纪、游戏及影视周边衍生业务,实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善*ST星美的经营状况,增强其持续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提高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以实现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通过本次交易,实现欢瑞世纪与A股资本市场的对接,可进一步推动欢瑞世纪的业务发展,提升其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欢瑞世纪将拓宽融资渠道,为后续发展提供推动力,也能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
本次重组真的能达成如此良好的效果吗?一定不会。这次重组只会实现欢瑞世纪股东利益最大化。历史为证。欢瑞世纪是资本市场的常客,加上本次重组,欢瑞世纪已向资本市场画过四次大饼。
欢瑞世纪估值的三次增长
2012年8月光线传媒(行情28.2 -0.39%,咨询)为了入股欢瑞世纪,不惜终止募投项目“电视联供网电视剧购买”,彼时,光线传媒以每股18元的价格认购欢瑞世纪发行的股份450万股,耗资8100万元,占4.81%的股权,欢瑞世纪的整体估值为16.85亿元。但它当年的财务数据并不耀眼,经审计,2011年12月31日的总资产约28473万元,所有者权益约15245万元,2011年净利润约3259万元。但是,到了2012年1-7月,经审计的营业收入达到10167万元,净利润达到3693万元,爆发性增长的欢瑞世纪呼之欲出。
这次交易的定价依据是欢瑞世纪2012年、2013年每年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13800万元、20700万元,以未来两年平均净利润为依据,以9.7倍左右的市盈率进行估值,确定交易价格。该市盈率水平与同期市场上该行业股权投资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大致相符。据当时的公告称,欢瑞世纪作为国内领先的影视剧公司,拟在国内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上市后,光线传媒将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同时,这一股权投资项目还约定了每年最低现金分红比例,欢瑞世纪每年现金分红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的利润的10%,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光线传媒的投资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率。
无论怎么衡量,光线传媒看上去做了一笔非常棒的投资。实际上呢?欢瑞世纪2012年、2013年、2014年经审计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7035 万元、2951万元和5111万元。根据2012年、2013年这两年实际实现的平均净利润来估值,欢瑞世纪估值应为48763万元,这意味着当初光线传媒入股时高估了119717万元。而10%的强制现金分红又是否能真正保护了光线传媒的投资安全性及投资收益率呢?2012年至2015年1-6月,光线传媒累计从欢瑞世纪获得现金分红45万元。
除了投资支出外,光线传媒还在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欢瑞世纪,2012年末光线传媒应收账款中应收欢瑞世纪1384万元,预付账款中预付2920万元。2013年末分别为1425万元、12778万元。2014年末及2015年6月末,应收账款没有披露前五名名单,不知是否存在应收欢瑞世纪的款项,不过预付账款分别为9378万元、6275万元。尽管光线传媒给予大量资金支持,但欢瑞世纪的业绩难有起色,从预付金额来看,光线传媒已经逐年大幅减少。
光线传媒当初之所以投资,离不开欢瑞世纪散发的耀眼光环。据称,欢瑞世纪2011年签约了杨幂工作室、明道工作室(诗翔工作室)、唐嫣工作室、何晟铭工作室、穆小勇工作室、李志强工作室,其中,《宫》在湖南卫视首播,首日收视1.99%,市场份额8.24%,第14天在全国25个省会城市收视率达3.08%,收视份额更是达到14.28%,连续16天一直在全国同时段收视称王;电视剧《胜女的代价》自7月15日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以来,收视率取得不俗成绩,不但在首播日创下湖南卫视的收视新高,更在25日晚间位列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
但从现实来看,欢瑞世纪种种辉煌及签约大牌明星并没有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收益,更遑论光线传媒。
接着,掌趣科技(行情10.75 +2.19%,咨询)(300315.SZ)2014年3月以12800万元增资欢瑞世纪,增资后持有欢瑞世纪的 4.67%股份。掌趣科技公告显示,欢瑞世纪2012年、2013年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881万元、34814万元,净利润分别为8805万元、10565万元。
另据公告,根据欢瑞世纪2014年正在进行的电视剧、电影和其他业务情况,并依据行业历史经验、运作模式的测算,2014年其净利润可达约 17500万元。以此为依据,以14.29倍的市盈率进行估值(对应目标公司整体估值为25亿元)确定本次增资的交易价格为25.35元/股,增资价款总计12800万元。以12800万元增资款及4.67%的股份来计算,本次增资估值实际上达到273800万元。
目前欢瑞世纪2013年经审计的净利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借壳泰亚股份(行情40.03 +6.49%,咨询)(002517.SZ)时公布的5111万元;另一个是借壳*ST星美的2951万元。
以最新的经审计的净利润2951万元来看,欢瑞世纪提供给掌趣科技2013年净利润虚增高达7000多万元。虽然欢瑞世纪此前提供的是未经审计的数据,但如此巨大的差异还是令人惊讶。2014年经审计,实现净利润5111万元,比掌趣科技入股时预计的17500万元少了12389万元。两年累计,意味着欢瑞世纪估值高估了近20亿元。
掌趣科技的投资理由与光线传媒大同小异。据公告,掌趣科技未来将与欢瑞世纪携手打造“游戏+影视”的战略方向。双方利用各自资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截至2015年半年报,掌趣科技没有解释此次投资的收益情况。
欢瑞世纪估值第三次得到增长,是在2014年7月,泰亚股份发布重组公告,拟以所持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与欢瑞世纪全体股东所持的欢瑞世纪100% 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上市公司向林松柏发行股份募集2.2亿元配套资金用于本次交易的现金支付,拟置出资产由林清波及丁昆明以3000万股上市公司股份向欢瑞世纪全体股东购买。据介绍,交易完成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持续盈利能力将得到优化和提升,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这一次,欢瑞世纪100%股权的预估值约为273800万元。据股东共同承诺,欢瑞世纪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500万元、22700万元、29500万元;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度合并报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6000万元、20658万元及27071万元。
由于证监会[微博]对借壳上市项目的审核严格执行IPO标准。为此,欢瑞世纪的实际控制人之前转让大量股票,这样,重组后的泰亚股份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从而规避借壳审核。对于这点,公告做了风险提示。公告还提及若欢瑞世纪业绩大幅低于2014年承诺净利润1.75亿元,可能导致本次交易无法进行,或者即使继续进行将需要重新估值定价的风险。
两个月后,2014年9月11日,泰亚股份发布重组终止公告称,最终仍未就重组的细化交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细节外界无从而知。不过,2014 年欢瑞世纪的净利润的确大幅低于承诺净利润,当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5111万元,以此利润计算,欢瑞世纪此次估值又高估了193840万元。
从2012年8月的16.85亿元,到2014年3月的27.38亿元,再到2014年7月的27.38亿元,以及2015年7月的30亿元,虽然欢瑞世纪的业绩已经大幅下降,但估值却持续攀升,以根本实现不了的业绩来吹大几倍估值是欢瑞世纪屡试不爽的伎俩。本次借壳*ST星美估值30亿元又吹大了几倍呢?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欢瑞世纪的大饼秀舞台,饼有多大,估值就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