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建议,中国央行仍应当积极放松货币政策,建议将“审慎货币政策”基调转变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张明在其个人微信号发表文章称,由于实体经济增长疲弱,为防范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大量流动性流入资产市场,造成新的资产价格泡沫,在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一行三会应该加紧协调,实施更加严格的宏观审慎监管。宽松货币政策与从严审慎监管,是本阶段中国较为适合的政策组合。
张明认为,中国需要降息来降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以降准来对冲短期资本外流造成的流动性紧张;但为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降息空间受限,未来一段时间仍料以降准为主。中央财政政策受到地方债问题的掣肘,发力并不充分,这使得宏观经济放松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央行。
关于“三驾马车”
张明表示,从经济增长层面来看,消费、投资、出口三架引擎都有熄火的风险,
消费增速低迷的根源在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投资增速急跌的原因是制造业、房地产与基建三大投资目前增速都较为低迷;出口增速负增长的原因在于外需萎缩与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过快。
从短期来看,要保增长,只能投资发力;要保投资,只能基建发力;中国有望出现新一轮基建浪潮,需要防范相关风险。
从劳动力市场来看,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依然较好,没有出现明显的失业压力,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没有出现大规模刺激的原因。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干劳动力市场指标表明形势正在变坏。如果大量企业因为“债务—通缩”螺旋而破产,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突然爆发式的失业问题。
关于主要金融风险
张明认为,中国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包括:
1、未来几年内,中国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不容低估。中国银行业目前至少面临三重冲击的叠加:一是企业部门去杠杆与房地产市场下行造成的坏账压力;二是利率市场化造成的利差收入收窄与(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将会面临的)存款搬家压力;三是目前的地方债置换计划造成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降与期限拉长的压力。未来一段时期将是高收益影子银行产品违约激增与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增加的时期;
2、很多人担忧人民币兑美元显著贬值可能造成大量举借了美元债务的中国企业违约。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美元负债是经过了对冲的,因此总体上上述冲击是可以测算的,发生链式反应的概率不大;
3、短期资本持续外流是需要重视的风险。目前导致短期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逆转,因此稳定预期有助于稳定资本流动。然而,随着金融抑制的环境被打破,由于对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中国居民与企业有很强的动力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由此产生的资本外流规模不容低估。中国央行仍应审慎、可控、渐进地开放资本账户。这一风险我们已经提示好几年了,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关于人民币汇率
张明称,为稳定人民币汇率运动预期,央行有两种潜在选择:建立一个宽幅目标区,当汇率位于目标区内,央行不进行任何干预;或索性不再干预外汇市场,让人民币兑美元一次性释放贬值压力,之后让人民币兑美元自由浮动。从理论上而言,后者更优;从现实出发,前者更可行。
(责任编辑:HF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