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马万全和渐行渐远的“收割季”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麦客”马万全和渐行渐远的“收割季”

加入日期:2015-8-3 13:18:43

  新华网银川8月3日电(记者艾福梅)见到55岁的“名人”马万全时,这位回族老汉刚刚收割完自家麦子,当然是自己用镰刀割的,而非收割机。

  “今年小麦收成好着呢!就是效益不如土豆和玉米!”马万全家总共有20亩地,其中5亩种了小麦,其余种的都是燕麦、土豆和玉米。这些粮食作物,除了供家里四口人口粮,主要用来喂牛、羊——这才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马万全是“名人”,不仅在他的家乡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黄花乡羊槽村,还在全中国。因为在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中,他是一个特殊群体“麦客”的代表。每年麦熟时节,“麦客”们便带上镰刀,外出替人收割麦子,换取收入。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制片人刘庆云无意中看到一本名为《麦客》的摄影集,里面一位淳朴坚毅的麦客触动了他。他辗转找到了这名麦客马万全,全程跟拍了他从凑路费到河南割麦的过程,并展示了以一把镰刀为工具的“老麦客”和联合收割机“铁麦客”的时代冲突。

  然而,真正让马万全成为名人的还是《舌尖上的中国2》,尽管露面时间不长,却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位“一把镰刀走天下”的“老麦客”。“当时去的是陕西蓝田,工钱比以前多了,但是活却少了。”马万全告诉记者,大家都用收割机,很少用人工了。

  麦客们踩着麦子成熟的节奏用双手挑战机械。然而,正如《舌尖上的中国2》解说词所说,在效率面前,麦客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马万全一行也许就是中国最后的职业割麦人。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跟“麦客”这个职业一样,马万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老去。两次上电视的经历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沉重的家庭负担一直压在这位淳朴的农民身上。

  马万全告诉记者,他四个女儿都已出嫁,因为读书少,生活一般,也无力帮衬娘家。而他唯一的儿子因为先天性脑萎缩,小腿不长肉,照顾自己都成问题。他还有个没有成家的哥哥,也与他一起生活。

  “给儿子娶了两次媳妇,彩礼钱就花了十几万,现在第二个儿媳妇也回娘家了,再不愿回来。人家姑娘说你儿子残疾挣不了钱,我跟着他以后老了咋办?”马万全说,这些话也在理,所以现在他也不去找了。

  正是因为家里的问题,马万全没能跟村里其他人一样去城里打工,只能在家里种地、养牛羊,一年收入最多两万元。政府照顾,儿子和老哥都拿低保,生活也能过下去。

  村里以前跟他一起四处割麦的伙伴大多出去打工了,马万全有时只能静静地坐在那里摩挲着镰刀,一个人回忆当初的汗水和欢乐。

  他告诉记者,现在都用收割机,而且农村人都去城里打工了,种地的越来越少,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但这就是时代发展的规律,麦客,只能是越来越远。

  作者:艾福梅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