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传递信心六维度预示底部不远_市场传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传闻 >> 文章正文

监管层传递信心六维度预示底部不远

加入日期:2015-8-27 10:00:03

  中金所精准打击164名“空客” 监管层两日密集执法传递信心

  3000点保卫战

  股灾之后,A股市场的新一轮调整因其太过惨烈,再度飘来了硝烟的味道。而对于深陷其中的投资者来说,似乎再大的利好都收效甚微,此时监管层的强力出手已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然而,这样做能否奏效,显然还得交由市场检验。

  8月26日傍晚,中金所官网发布通知称,对152名单日开仓量超过600手、13名日内撤单次数达到400次、1名自成交次数达到5次,共计164名(去除重复)客户采取限制开仓1个月的监管措施。

  8月26日,央行的降准、降息的“双重利好”依旧未能终结A股的寻底趋势。沪指经过来回数次的拉锯战,最终收于2927.29点,收跌1.27%;深市表现则更为惨烈,深成指收跌2.92%,中小板指与创业板指更是下跌2.63%和5.06%。

  “才两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从5打头变成了2打头,创业板从4打头变成了1打头。”一位散户投资者在当天盘后这样调侃“跌跌不休”的 A股市场。而政府“有形的手”再次出动,几乎成了深陷其中的投资者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26日晚间来自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的一则消息,让他们隐约看到了一丝希望。

  在此前的数天时间里,中金所、公安机关等各部门已针对证券市场相继采取措施,在联合救市行动后的一段时间里,监管层正在从违规交易、证券市场信息传播和期货市场异常交易等多个维度对市场进行整肃,从而重塑投资者的信心。

  中金所限仓164名客户

  8月26日傍晚,中金所官网发布通知称,对152名单日开仓量超过600手、13名日内撤单次数达到400次、1名自成交次数达到5次,共计164名(去除重复)客户采取限制开仓1个月的监管措施。

  “上述客户在8月26日的交易行为违反了通知的相关规定,中金所对其及时采取了监管措施”,中金所方面透露。

  事实上,这一监管处罚与此前一日中金所的监管通知不无关联。

  8月25日,中金所向会员单位下发《关于股指期货异常交易监管标准及处理程序的通知》,规定了5种异常交易行为。

  五种行为即包括在单一产品合约上“开仓交易量超过600手”、“自成交次数不少于5次的”、“撤单次数不少于400次”、“撤单不少于100次同时单笔撤单量不少于中金所要求的”以及“在单产品多个合约上因自成交、频繁报撤单、大额报撤单达到交易所处理标准的”。

  “中金所将继续坚持严格监管理念,认真履行自律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市场异动并采取坚决措施,对各类违规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三公’原则和市场的规范运行。”中金所表示。

  除股指期货投资者外,作为资本市场主力的证券公司也受到此轮监管执法的波及。

  8月25日晚,海通证券(600837.SH)、华泰证券(601688.SH)、广发证券(000776.SZ)、方正证券(601901.SH)四家券商相继发布公告称,因涉嫌未按规定审查、了解客户身份等违法违规行为,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而有业内人士猜测,前述券商遭到立案调查或与监管层开展的场外配资清整有关,而被立案调查的范围或不止前述四家券商。

  “可能和配资的调查有关。”上海一家曾开展配资业务的私募基金合伙人表示,“这四家券商都是上市券商,按理说会公告,不排除一些未上市券商也接到了立案的《调查通知书》。”

  整肃对象再扩容

  被调查的对象并不止此,作为证券业龙头的中信证券的高管人员,和作为监管者的证监会工作人员也成为了最新一轮的被调查对象。

  8月25日晚,新华社报道称中信证券徐某等8人因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同时,证监会工作人员刘某与离职人员欧阳某也因涉嫌内幕交易、伪造公文印章被要求协助调查。

  当晚,有多位接近中信证券人士向记者透露,中信证券的徐某所指的正是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徐刚。

  记者于当日上午致电徐刚本人,其手机已处于来电提醒状态,不过前述信息并未得到中信证券和公安机关的正式确认;而对于前述证监会在职与离职人员的身份,证监会也并未对此进行公开表态。

  蹊跷的是,中信证券在8月26日午间发布公告表示,截至公告发布时,中信证券并未收到有关通知,且各类业务也在正常经营状态。

  此外,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调查也在进一步细化。据新华社报道,今年7月中旬,上海市公安机关在查处某外资贸易公司涉嫌操纵股市犯罪案件中,曾发现地下钱庄存在向境外转移人民币资产的情况。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的一系列整肃行动,仍然与近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政策目标不无关联。

  “无论是最大券商中信证券的高管,还是证监会官员,这轮针对资本市场涉嫌违规行为的整肃规格是前所未有的。”北京一家大型券商高级策略分析师认为,“不排除这一系列措施和A股目前并不乐观的趋势有关,监管层在二级市场的表态可能告一段落,而这个阶段的重点有可能是通过规范秩序来强化市场稳定。”

  “目前看这一连串的监管手段是比较强硬的,通过这种方法对市场的潜在不稳定对象起到震慑作用。”前述分析师表示,而这一切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重树信心或许亦不无裨益。(21世纪经济报道)




  监管层不管股市“自然涨跌” 但一定管“异常交易”

  当前,维护市场稳定工作依然没有放松,也不应放松;同时,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恢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让市场力量更多发挥作用。维护市场稳定要两手抓,而不是单打一。对于当前股市稳定和发展工作,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多加理解。

  第一,近期以来,包括证监会在内的管理层对股市稳定运行十分关注,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线索一旦发现,就一抓到底。

  7月9日公安部与证监会会商之后,两部门的精干队伍在持续对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线索展开排查,相关案件的侦查工作已取得进展。

  8月25日晚间,公安机关就中信证券高管、财经 杂志记者、证监会工作人员等11人因涉嫌违法被调查发布通报;证监会就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方正证券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发布通报。这表明,揣测监管机构对异常交易行为有所放任,甚至不再追究,是没有依据的,也是错误的。

  第二,目前,股市维稳工作并没有停止,没有到“见好就收”的阶段;特别是8月下旬以来股市连续暴跌,维稳工作更需要加强。

  在股市发生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中国证金公司入市购买股票,一些大型投资机构增持股票,稳定了市场秩序和市场情绪,这是一条重要经验。证监会21号公告明确表示,“今后若干年,中国证金公司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这是对国家维稳机制的完整表述,表明了基本态度,说明了工作方向。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的“积极协助中国证金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的声明,依然有效,并没有改变。

  在股市非正常动荡时期,中央政府出手维稳,天经地义,这不是“干预市场自身涨跌”,而是处置非市场行为对市场行为的干扰,是维护和恢复市场正常秩序。

  因此,把21号公告当作证监会“不再干预市场自身涨跌”、“明确自己定位”的起点,是不恰当的,因为其暗示的意思是“证监会前期管指数,现在不管指数了”。显然,这里混淆了“市场自然涨跌”和“违法违规操作导致的异常交易”两个概念。证监会不会因为股指高低而去干预市场,但一定会对违法违规交易行为采取措施;不但证监会要管,公安司法机关也会管。

  第三,在当前市况下,编造监管部门不关注股市涨跌的报道,与政府维护市场稳定的政策意图相抵触、相冲突,是很不负责任的。

  媒体有责任充分、全面地传递监管信号,对于可能影响市场稳定的政策信息,应当及时与监管部门沟通,在此基础上准确传播。

  政府维稳采取什么措施,力度和节奏如何掌握,一切视市场波动的情况而定,没有一定之规,没有绝对之法。如果媒体根据监管者的一次谈话或一个行动,就得出监管者关注指数还是不关注指数的结论,以及将此与正常维稳执法工作相对立的解读,是很容易误导公众的,也会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

  维护市场稳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局部性风险蔓延为全局性、系统性风险,而不是死盯住某一个点位。不过,也不能反过来说,维稳完全不考虑点位,完全不考虑市场价值中枢。市场的稳定性在不同形势下、不同阶段中,是与具体点位相适应的。有效地、正向地维稳结果,应该是市场价值中枢受到相对普遍的认可,投资者情绪总体平稳。

  目前,稳定市场、稳定人心依然是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据了解,相关措施已在积极推进中。

  第四,对于当前股市动荡与金融体系安全、整体经济运行的关系,应当坚持有所警惕、及时施策、保持定力的大原则。

  股市剧烈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但如果处置得当,迅速平复,其影响就是有限的。相反,如果处置不当,局部风险无限蔓延,也有可能导致发生系统性危机。所以要警惕,要积极应对。我们目前也是这么做的。

  目前股市大幅度调整,对企业直接融资造成了不利影响,应当引起各方面重视。但其影响还不至于扩展到阻滞整体经济发展,伤害整个经济格局的地步。相反,相对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继续对股市构成重回稳定运行轨道的强大支撑。无论从增长率这一核心指标看,还是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居民分配等的“鲜亮变化”来看,我们都有这样的信心。

  所以,在目前股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要守住金融体系安全、整体经济稳定发展的底线,这样,才能尽快促使股市回归常态化运行,实现产业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良性互动目标。(证券日报)




  急跌跌出黄金底?六维度数据预示大盘底部已不远

  黑色星期一遭到“血洗”后,本周A股依然跌跌不休。8月25日在央行送出“双降”利好后,沪指盘中大幅震荡逾8%,尾盘再度跳水收跌1.27%,报2927.29点。两市成交量略有放大,合计成交8940亿元。

  今年6月15日以来,沪指已下跌44.96%,而经过近5天的连续暴跌后,大盘何时见底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分析发现,大盘由高点回落至底部时,常常伴随着价量等多方面的显著变化,其中回调时间、调整幅度、流通市值、成交金额、成交股数、换手率等六维度的数据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大盘底部的出现。

  数据显示,自2001年起,上证综指共经历了4次调整幅度逾40%的走势。调整幅度最大的一轮行情发生在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沪指由6124点跌至1664点,跌幅高达72.83%,调整时长378天。而调整时间最长的一轮行情,则发生在2001年到2005年,调整时长达1453天,上证综指由2245点跌至998点,跌幅达55.54%。

  以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下跌周期为例,2007年10月16日,沪指达到最高点6124点,当时两市成交额为2214.33亿元,成交股数为118.87亿股;而到了2008年10月28日最低点时,两市成交额已缩减至553.25亿元,成交股数也下降至86.68亿股,两项数据分别下滑了75.02%和27.08%。

  与此同时,连续低迷的换手率也被视为大盘见底的信号。2007年10月16日当日,两市换手率为2.48%,到了2008年10月28日,换手率已下降至1.47%,下降了40.73%。

  A股历次下跌周期数据比较

  

下跌行情区间 点数 历时天数 调整幅度 流通市值(亿元) 成交金额(亿元) 变化 成交股数(亿股) 变化 换手率(%) 变化
2001.6.14 2245 1453 55.55% 18866 277.58 -71.73% 24.02 -26.96% 1.47 -47.62%
2005.6.6 998 1453 55.55% 10151 78.48 -71.73% 17.54 -26.96% 0.77 -47.62%
2007.10.16 6124 378 72.83% 89141 2214.33 -75.02% 118.87 -27.08% 2.48 -40.73%
2008.10.28 1664 378 72.83% 37706 553.25 -75.02% 86.68 -27.08% 1.47 -40.73%
2009.8.4 3478 1472 46.84% 94582 3762.55 -44.55% 311.81 -27.08% 3.98 -69.10%
2013.6.25 1849 1472 72.83% 169021 2086.47 -44.55% 245.4 -27.08% 1.23 -69.10%
2015.6.15 5178 73 46.84% 471888 19948.76 -55.18% 1043.26 -23.89% 4.23 -35.93%
2015.8.26 2850 73 46.84% 329418 8940.24 -55.18% 794 -23.89% 2.71 -35.93%

 

  纵观历史数据可以发现,预示大盘到达底部往往有以下六大维度指标:

  1、下跌行情历时天数往往较长,在100天以上;

  2、调整幅度达40%;

  3、短时间流通市值有较大规模的缩水;

  4、成交金额较前期高点有50%以上的下滑;

  5、成交股数较前期高点缩减20%以上;

  6、换手率较前期高点下降40%以上。

  由此看,自今年6月15日以来,73天沪指累计重挫44.96%,流通市值由47万亿缩水至33万亿,成交金额也由高点的19948.76亿元下滑至8月26日的8940.24亿元,下滑幅度达55.18%。

  此外,截止8月26日,此轮下跌行情成交股数由1043.26万股下降23.89%至794万股,换手率也由4.23%降至2.71%。

  对于目前的行情,天信投资认为,短期连续的暴跌正是加速赶底的走势,止跌企稳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从月K线的角度分析,连续暴跌的月份,几乎没有出现过连续四个月暴跌,因此市场或许在9月份迎来阶段性的反弹走势。

  “目前A股蓝筹股的代表指数、中证100指数的PE(市盈率)为9.0倍、PB(市净率)为1.3倍,2014年7月1日即本轮行情启动前的数字分别为7.0倍、1.1倍。上证50指数当前的PE、PB则分别为8.6倍、1.2倍,2014年7月1日分别为7.1倍、1.1倍。即使是沪深300指数,当前的PE和PB也分别为10.6倍、1.4倍,比2014年7月1日的8.3倍、1.3倍。”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嘉禾则认为,如今市场的估值已十分低廉,下跌空间不大,目前是难得一遇的长期投资机会。




  A股围城卖方博弈蓝筹公司逼近估值底?

  “双降”首日上证报跌1.27%收市。

  8月26日,只有银行股可谓抢眼,至终盘,银行板块整体涨逾5%,而以小盘股为代表的创业板指数却仍在深度调整,表现为冰火两重天。

  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乔永远表示,“这一情况和6月27日央行年内首次双降并不相同。在6月27日,央行双降时,市场情绪本身并不是市场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从结果看,6月27日之后一周仍然在加速下降。但本次(8月25日)双降之后,市场过度悲观情绪会有所改善,市场之后进一步加速下跌的可能性在降低,新的震荡区间可能在2800-3200点间形成。”

  乔永远称,双降后市场板块性相对收益会逐步出现,向高股息、低估值、高政策确定性的行业寻求相对收益。

  齐鲁证券策略分析师罗文波表示,上证综指整体市盈率12.5倍,部分银行股息收益率也已超过5%,在货币维持宽松格局的背景下,显著高于十年期债券收益率3.45%,也高于房地产租收益率约为2%。

  权重蓝筹逼近估值底

  招商证券研究员王稹称,此次降息降准整体上对于当前估值趋于合理,情绪也逐渐稳定的权重蓝筹是正面利好,有助于进一步缓解低估值蓝筹的企稳压力。

  其表示,央行再次祭出同时降息降准,主要目的还是针对实体经济当前的需求。一方面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显示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的下滑。

  “我们认为,当前权重蓝筹已经逼近估值底,此次降准降息更是有助于于稳定投资者预期。其原因主要包括,此前的强平基本和大股票无关,蓝筹股估值已重回合理区间。而且,盘面明显有积极买入意愿(尤其是沪股通投资者),此前,沪股通连续两个交易日流入额超过80亿元,显示当前估值水平对海外配置型投资者已经出现了吸引力。再者,机构仓位普遍下降,难以再次出现7月暴跌期间应对赎回先杀流动性好的资产的情况。”王稹称。

  而在中信证券研究员秦培景看来,“双降”对冲市场负面情绪带来的是反弹而非反转,具备“安全”特质的个股中长期配置吸引力更高。

  “通过比较各个板块2012年初至今的估值水平变化,我们认为当前的PE/PB接近历史最低值的板块具备安全边际,其中PE低于或接近历史最低值的行业有地产、电力及公用事业;PB低于或接近历史最低值的行业有银行、石油石化、煤炭、建材。”秦培景称,“此外,纯粹基于未来两年一致预期盈利增速的估值相对吸引力来看,银行、石油石化、电力及公用事业、地产、家电、汽车、食品饮料、交运是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的板块。”

  中小创难有实质性影响

  最近8周中有6周净流出,今年股灾之前银证转账周均净流入2000亿,股灾之后周均净流出190亿。而从散户的新增账户来看,股灾之前的增量为周均110万户,股灾之后的增量周均为42万户。

  从持仓和交易环节来看,目前持仓账户大约为5100万户,略高于股灾之前的水平,说明绝大部分散户投资者仍处“围城”之内,但每周参与交易的账户只有2500万户左右,较股灾之前缩减1/3(一码通自然人账户为统计口径).

  相比之下,王稹认为,此次双降从逻辑传导链条上和中小创的关系最远,难以影响投资者情绪,对于中小创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中小创仍然需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取得平衡。

  “我们原本的预期是投资者会等待市场波动的效应过后,在三季报前后再次检验中小创的外延式成长逻辑是否还能兑现。”王稹称,“但现在看来,中长线投资者对于中小创的上涨逻辑或已经动摇,主要是多个因素的叠加使得投资者开始提前担忧中小创的成长逻辑已难重复。”

  具体来讲,这些因素分别包括证监会对借市值管理为名的市场操纵打击力度加大,股票价格再次跳水使得很多利益关联方的参与意愿下降(资金方,持股计划的员工,收购标的原有股东等),大股东因为股权质押自身都陷入困境,拉抬股价的难度显著增加等。

  此外,东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凭表示,从散户、机构、海外资金、杠杆四个角度观察目前A股市场的资金筹码格局来看,资金筹码的分布并不乐观。

  王凭称,市场连跌之后进入了一种“围城”状态。由于股灾急跌过程中缺乏充分换手,大量“市场化”筹码的成本可能仍被锁在救市箱体成本以上,一旦市场反弹至一定高度,便存在大量“围城之内”的人想逃脱。(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顶尖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