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易纲:“人民币要贬值10%”传闻是无稽之谈
央行13日上午就人民币中间价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市场传闻的“官员认为人民币要贬值10%以促进出口”,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这个传言完全是无稽之谈,没有根据。
易纲强调,中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已经退出了常态式的干预,央行的目的是市场决定汇率,让市场的供求关系在汇率决定中起决定性作用。央行会主要关注国际收支数据,国际收支有流入,有流出,贸易上有顺差,今年前7个月的货物贸易顺差超过3000亿美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另外要看资金的流入流出和经济增长率。此外,还要看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都是一揽子汇率,对于中间价究竟如何报价,易纲介绍称,主要参考前一天的收盘价,同时要考虑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这一夜欧美市场的变化。比如国际一揽子货币的变化,这样报出一个中间价,这就使得中间价的报价和当天的开盘价和收盘价更加接近。
“目前外汇市场一共有十到二十左右的中间价报价商。报价商报价以后去掉最高价和最低价,中间样本剩下来的加权平均值就是我们每天公布的中间价。这个机制完善了以后,报价商就会参考昨天的收盘价,同时也参考供求关系,这样就使得汇率形成更加市场化。在报价商中,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易纲说。
易纲:不需要调整汇率来促进出口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13日在央行吹风会现场表示,一个国家的汇率和很多宏观变量,包括出口都是相联系的。我们这次完善人民币中间价的报价机制,是对汇率政策的一个完善。晓慧行助刚才也讲到,我们的出口,全世界的需求还是比较疲软的,但是我们出口前七个月的顺差,包括去年的顺差,都是相当大的。这个顺差并不是因为我们出口特别强劲,而是因为大商品价格下降以后,进口大商品的量还在增加,进口的金额是下降的,由于大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进口量虽然在增长,但是进口金额是下降的。这种下降就导致我们在贸易上有一些顺差。
我们不需要调整汇率来促进出口,中国的出口不错,有很大的顺差,所以我们这次完善汇率的机制基本上是从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公平、公开、透明、有效,这样使我们未来改革开放的日程持续推进,特别是资本可兑换的日程,使我们的经济更加具有抗风险的能力,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增强了我们抗风险的能力,它是一个自动的调节器和稳定器,所以这是机制建设。从这个方面考虑,我们权衡了可能带来的影响,认为可能带来的影响完全是可控的,是在一定限度之内的。
央行:人民币贬值压力一次性释放 偏差矫正基本完成
央行13日上午就人民币中间价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有市场声音质疑央行选择此时实行中间价改革时机不合适,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表示,选择这个时候调整中间价改革,与7月信贷数据意外跳升有关,7月份是普遍货币增长的传统小月,但今年7月份M2比6月份跳升了1.5个百分点,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了1.61万亿。一段时间流动性的宽松促进了货币信贷的偏快增长,从而影响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的贬值压力。
“11号中间价基础报价完善以来,人民币经过两天的调整,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前面所提的3%左右的累积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此前偏差校正应该说已经基本完成,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阶段,使人民币按照更加市场化的规律运行。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张晓慧说。
央行:人民币未来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央行13日上午就人民币中间价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市场有关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担忧,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表示,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当经济中其他因素和困难积累起来的偏差得到校正后,从我国的经常项目状况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现实出发,未来人民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张晓慧表示,汇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属于决定性基本面因素,市场汇率决定因素是市场供求,市场供求是由国际收支项目决定的,观察汇率是否处于均衡需要更多的去关注经常项目,中国的经常项目长期是保持顺差的。
同时,张晓慧表示,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这些基本面决定了从长期看,人民币仍然是强势货币,可以说当经济中其他因素和困难积累起来的偏差得到校正后,从我国的经常项目状况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现实出发,未来人民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易纲:目前汇率波动在可承受范围内 会恢复正常状态
央行13日上午就人民币中间价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市场有关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担忧,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强调,各方面要更加关注经常项目的状况,这是未来决定汇率走向的最主要因素。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中央银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对于人民币贬值是否会对举借外债的企业造成冲击,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这次改革主要是就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做的一次调整,调整以后,整个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我们认为,一个市场化的机制更有利于长期的稳定。
此外,易纲强调,一个僵化的、固定的汇率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肯定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有利,因为一个有弹性的汇率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国际收支的稳定器,它会逐步调整一些不平衡,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的状态。它可以及时的做一些调整。
易纲: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按既定日程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13日在央行吹风会现场表示,中国资本项目开放逐步实现、有序实现,这是中国的既定方针。过去五六年,我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了,而这个提高又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这个开放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这个开放意味着跨境资金流动用本币、用外币都非常方便了。这个开放的过程,原来说是我要管住资本项目,因为我管着资本项目,所以对经常项目也要核查,你们会发现在五六年以前,中国的经常项目、进出口收付汇要逐笔核销。我做外汇局局长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中国进出口收付汇货物贸易的逐笔核销,还有就是货物贸易逐笔核销,开放服务贸易,让服务贸易更加便利化。就是我把经常项目做到了完全可兑换,而且企业、银行、居民都很方便。
从资本项目可以看出来,过去好几年我们逐步使得企业、银行借外债更加方便了,而且更加有序,这里面有宏观审慎管理的因素,包括所谓比例自律管理,就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自己的资本金就能够有一些很方便的资金使用。还有就是FDI、ODI两个方面都大大简化了。此外,一个资本项目上,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面所有投资主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方便多了。另外,最近外国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可以在中国市场上购买债券,有很多方便,可以进行衍生品交易,可以对冲,这些都在逐步开放。
易纲表示,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日程是依照中国自己定的日程表向前稳步推进的,不是说遇到一点波动或者说遇到一点外边发生的事情就可以轻易改变的。这方面我们是有定力的,我们会按照自己定的日程表稳步有序的实现。
央行易纲:现在资本的流入流出基本正常
央行13日上午就人民币中间价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有弹性的汇率更有利于让资本流入流出更加平稳。汇率要是固定不动的话,表面上是稳定的,但实际上它在积累矛盾和不均衡。有一个有弹性的、比较灵活的汇率机制,实际上是资本流入流出的稳定器。
现在资本的流入流出基本是正常的。在过去一年里,外汇储备从3.99万亿美元降到了3.65万亿美元,大数降了3000亿美元,这3000亿美元主要有三大块:第一块,去年以来,我们境内居民和企业在境内银行的美元存款大幅度增加,去年大数增加了1080亿,今年上半年大概增加了700多亿美元。实际上境内的企业和居民在境内银行系统美元存款的增加,是一种藏汇于民。以前外汇储备都集中在官方,集中在央行,现在有一部分转到企业的美元存款和居民的美元存款上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第二块,最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种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很大,对外投资力度很大,所谓ODI,我们还有一带一路的建设,有些投资也用了一部分美元。
第三块,美元少了3000多亿,还有汇率变化的原因,这一年以来欧元和日元等其他货币兑美元都贬值了很多,我们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分散化的外汇储备,有美元、有欧元,有日元,总体而言,从中国的国际收支情况看,资本流动应该是在一个正常范围内。现在每年企业进出口几万亿美元,投资是一个大数,FDI、ODI都是一个大数。每年我们有超过一亿人要出境,这些都需要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