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3日,上海及深圳交易所突然宣布,对两地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明确规定投资者在融券卖出后,自次一交易日起可通过买券还券或直接还券的方式向会员偿还融入证券,即将原来的当日可还券(即T+0)修改为下一个交易日还券(即T+1),以此来限制目前融券业务中变相实现日内多次回转交易,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的健康发展。
为了配合新融券规则,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第二天就公告,即日起暂停融券交易业务。可以说,股市交易规则的改变,以及券商暂停融券交易,进一步限制了沽空力量和空间,是有利于当前中国脆弱的股市稳定。与此同时,近日来监管部门也在全面清查股市程序化交易涉歉违规行为,近日已有38个异常交易账户被限制,其中包括4个超级散户账户。也就是说,面对当前中国股市的脆弱性,为了减小当前股市的震荡性,监管部门正在从制度上来规范“恶意沽空”行为,以便减小当前中国股市非理性的波动。
可能有人会说,无论当前中国股市的程序化交易,还是融券业务规模,与整个股市交易量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甚至于可忽略不计。比如说,当前中国股市融券业务只有35-40亿元左右。这与日成交上万亿的市场来说,根本上就是十分微小。这样小的交易量如何可左右整个股市呢?
但是,作为一个投资市场,其价格上涨或下跌,完全取决于市场预期。即取决于投资者对股市的看多还是看空。如果看多,股市价格当然会上涨;如果看空,股市价格就下跌。而市场预期又取决于与融资成本高低、杠杆率的高低及信贷的可获得性。而杠杆率是决定股市预期最为重要的因素。而融券业务作为一种做空股市的工具,在股市下跌特别是暴跌时,它对股市预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融券业务T+0的交易规则,投资者完全能够利用股市交易规则的制度做空中国股市上下其手。而融券业务交易改变到T+1就是要降低这种做空的杠杆率,减弱股市投资者对市场做空预期。
所以,有报道称,证监会的官员最近明确指出,政府救市的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稳定市场(而不是稳定指数)、稳定预期、防止系统性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而要稳定预期,证监会官员对基金公司提出多项要求,如认真清理基金子公司的场外配资通道业务;把未来融资杠杆率控制在1:1的范围;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防止恶意做空;严厉打击股市上的内幕交易;修改一些市场交易规则等。也就是说,为了稳定中国股市预期,监管部门正在从整顿市场秩序入手,从修改现有的不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入手。这当然没有错。但通过这些方式要达到稳定当前中国股市预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要真正的稳定中国股市的预期,政府救市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面对当前中国股市的脆弱性及不成熟,以及这次中国股市危机之后金融衍生工具给市场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现在该是全面检讨当前中国盲目引进种种金融衍生产品及交易规则的时候了。比如,股指期货、程序化交易及融券业务等并非仅是查找其异常交易的问题,而是要在什么时候完全停止这些交易工具运行的问题。
因为,在欧美发达市场体系下,在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监管约束下的这些金融衍生工具都容易成为严重操纵市场、干扰市场的工具,都成了近期一系列金融危机的根源,那么在中国这个不成熟、不发达的证券市场,在监管、制度环境、信用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想让这些交易工具不被操纵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这些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目的就是要操纵市场获取个人利益最大化,那么这样的金融衍生交易工具根本就不应该引入中国金融市场。还有,对于互联金融一些所谓的金融创新也是如此。政府对它也要采取一定方式进行监管。
其次,要稳定市场预期,就得让股市指数的稳定甚至于让股价逐渐上行,并由此逐渐地再形成中国股市的赚钱效应。如果股市无利可图,甚至于进入股市只能亏损,那么投资根本就不会再进入市场。投资者不愿意进入市场,股市的信心从何而来。股市的信心低落,要稳定市场预期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就目前的中国股市的形势来看,政府要稳定股市预期,一就是要让当前股市中各种做空机制完全悬挂起来,存而不论;二是要保证股市指数逐渐上行,逐渐形成股市赚钱效应。做好这两点之后,其他方面政策才陆续跟上。否则监管部门是不容易实现目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