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3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在列席全国政协经济界别一场联组会议时透露,国务院已为此专门成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亲自挂帅”。 中新社发 张斌 摄
“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吉林长春考察调研国企时的一番话,被视为中国国企改革将向纵深推进的信号。
考察期间,习近平于不同场合多次谈及国企改革。
在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用“两个坚持”强调国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即“坚持国企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企搞好、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他还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三条“硬标准”,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同一日,在与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座谈时,习近平再次指出,要深化国企改革,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
在一个多月前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国企改革同样是重要议题。他指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习近平屡次谈国企和国企改革,究竟释放何种信号?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当全社会还把目光集中在资本市场时,习近平对国企的重视事实上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
李锦表示,资本市场归根结底服务于实体经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稳定,迫切需要走向实体经济、走向国企改革。习近平的表述,实际上是把国企置于“经济发展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
要搞好国企,加快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国企经营状况虽有所回暖,但与“做强、做优”仍有差距。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企利润同比下降0.1%,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8%。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格局正处于重大调整的关键阶段,如果2014年进展缓慢的国企改革今后仍无实质进展,“不仅重化工业领域的国企将进退失据,甚至分布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乃至金融领域的国企,都可能在若干年后重陷困境”。
在李锦看来,从习近平的数次“吹风”中,官方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已有清醒认知,且改革的思路和部署也已非常清晰。
一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促使国企凭借自身实力,而不是靠政策优惠和特殊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同时,也要避免市场的盲目性,推动国企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是体现中国特色,不照搬照抄国外经验和模式。正如习近平所言,要对国企有制度自信,改革“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
三是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果说“三个有利于”是国企改革的衡量标准和目标,那么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就是改革的保障基础。
习近平对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早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他就提醒说,要注意吸取以往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中央巡视组在对国企的巡视中,发现不少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链条式腐败”,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可以预期,今后国企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香饽饽”部门、岗位的监督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以提高监督效率和国有资产的运营能力。
李锦表示,推出国企改革顶层方案时机已经成熟,“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就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