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对场外高杠杆配资加剧波动的影响已经有了共识,有观点认为应该将场外配资规范化,也有观点认为要清理场外配资、进一步发展规范的场内融资融券。笔者认为,场外配资应该全面清理禁止,即使是规范的券商融资也要进行严格控制。
只要是融资杠杆就会有风险,就会加剧股市波动。因为资金融出方为了确保风险不会引火烧身,都设置了强平线,一旦行情下跌,就可能强行平仓。
杠杆交易者与普通投资者的交易心理完全不同,普通投资者如果套牢可以捂股不卖,但杠杆交易者若遇上暴跌就可能被强平,没有反抗的余地,并可能由此堕入“螺旋式下跌漩涡”。因此杠杆资金在爆仓前有提前出逃的冲动,杠杆盘越庞大,其加剧市场波动的效应越强烈。
从投资者相互博弈的角度分析,杠杆投资盘比例过高,也可能引发空头投资者“闷杀”杠杆投资者。在杠杆利润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使用杠杆,融资余额逐渐增加,其他不使用杠杆的投资者就会警惕,不愿意再为行情添砖加瓦,因为杠杆投资者将从上涨行情中获取更多利益。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可能由此转向,甚至一些空头希望制造“螺旋式下跌漩涡”效应,希望融资盘爆仓、“闷杀”融资盘,自己则可趁股市恐慌下跌大赚一笔。
因此,只要融资盘达到市场流通市值的一定比例,空头上述“闷杀”手法就可能行得通,此时杠杆投资者夺路而逃、相互踩踏,只能沦为任空头宰割的羔羊。
即使市场不存在融券、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一个靠融资堆砌起来的泡沫牛市,最终也必然垮塌。投资者借来的钱毕竟是要还的,在越来越多投资者要兑现泡沫收益时就可能将泡沫捅破。
杠杆投资加剧股市波动,要维持股市稳定,就必须控制杠杆投资的比例。尽管券商希望融资越多越好,但这是以投资者承担更多风险为代价的。普通投资者再怎么亏,他的本钱也不可能亏光。但对于使用杠杆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赶上剧烈行情,就可能将本钱全部亏光,甚至倒欠资金融出方的钱。即使是1:0.5的低杠杆,只要总融资达到相当比例,同样可能出现踩踏效应、引发市场恐慌。
当然,踩踏效应主要发生在股市指数点位相对较高区间,如果股市指数点位较低凸显投资价值,空头“闷杀”手法或难奏效。因为其他投资者可能趁低吸纳,指数杀不下去。不过,股市点位低、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也较低,融资盘反而可能较少。
考虑到借钱炒股对市场的诸多危害,笔者建议,应该全面禁止各种场外配资,同时要严格控制券商融资。目前券商融资发展过快,这给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
另外,要高度关注一种杠杆动向——银行为配合大股东及董监高增持、公司回购、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通过资管计划等渠道提供优先资金,上市公司出劣后级资金,这种杠杆显露出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同样存在风险,可能将银行拖下水。
要控制杠杆,也要引导投资者对股市有正确预期。现在有人造出“健康牛”新名词,笔者认为,A股市场基础性制度还不够健全,要推动形成“健康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未来股市走势如何仍然充满大量不确定性,渲染“牛市”重来,或许又会误导股民加杠杆以及羊群效应。(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