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周五)A股市场大跌,其中上证指数跌7.4%,创业版指数跌8.9%。本轮调整是全市场的调整,并不局限于某种风格或某些板块。无论是蓝筹还是成长,高还是低市盈率,大盘还是小盘股,都没有幸免。6月27日(周六)下午,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并表示此次政策调整致力于稳增长。我们分析判断如下:
降准降息证伪了市场对货币政策拐点的忧虑。我们认为本轮调整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对货币政策能否继续宽松的忧虑。而这个忧虑对市场的负面影响被融资杠杆收缩的连锁效应所放大,造成股市踩踏性的跌幅。央行在股市大跌后第二天,即周六而不是周日,宣布降准降息,而且是同时降准降息,并表示此次政策调整致力于稳增长,说明央行要表达一个很坚决的政策信号去消除市场的忧虑:货币政策未来仍将保持宽松,而且会针对股市情况进行调整。决策层的迅速反应改变了市场预期,让市场相信如果未来市场波动加剧的话还会出台其他措施应对。
但是融资杠杆收紧造成的连锁效应仍需时间消化,将造成短期市场继续整体震荡。虽然触发调整的根本原因被证伪,融资杠杆收缩作为最近市场大幅波动和回撤的直接原因仍将驱动未来一段时间的持续震荡。随着市场的持续下跌,杠杆收缩造成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已经从高杠杆的场外融资工具向低杠杆的场内正规融资工具蔓延。不少杠杆较低或买入成本较低的融资仓位也会被强制减仓或平仓。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质量高、流动性好的股票因为被作为平仓首选而被连累,从而导致市场整体不区分板块的波动。投资者对杠杆主动或被动的调整必然伴随着震荡,只有当不健康的杠杆被出清后才会停歇。尽管我们认为监管层会出台措施维持降杠杆的有序性,这个出清过程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蓝筹股向下调整后有均值回归动力,未来重新启动的触发因素可能会是货币宽松力度继续加大或地方国企改革加速。对于相对低估值的蓝筹,我们一直强调均值回归和居民储蓄向股市搬家这两个逻辑。这两个逻辑依然成立,大格局不变。经过20%跌幅的调整,现在上证指数市盈率不到20倍,横向与国际比较(包括与H股比较)都已经不贵,均值回归动力增加。我们预期未来货币政策会保持宽松,实体经济依然继续下行,所以蓝筹相对于实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吸引力优势依然存在。现在发生变化的是居民资产入市的速度。原来的“赚钱效应”加速资产入市,现在的“亏钱效应”起的是反作用,提高了风险溢价,降低了价值中枢,放大了市场波动。在风险溢价上升的环境下,蓝筹未来要结束震荡并整体性的启动上行,主要触发因素会是货币宽松力度的继续加大或者国企改革(特别是地方国企)的加速。
创业板中成长股的高估值依赖于资本市场反身性,市场调整后应顺势而为,宜观望寻找个股催化剂。对于高估值成长股集中的创业板,我们一直强调资本市场反身性的逻辑,即高估值能帮助公司做很多事情,包括高估值融资去收购低估值资产,从而产生股价和基本面互相强化的正反馈效应。这个逻辑依然成立。但是,根据这个逻辑,这轮调整造成的估值下降也会起到相反的负反馈效应。相比于蓝筹,这些股票均值回归的动力不大,反身性更强,所以在这轮调整后投资者应该顺势而为,现阶段不应该匆忙抄底,而是要等待个股出现正面催化事件时才介入,依靠高确定性的催化事件去重新启动正反馈效应。
投资建议:寻找个股被错杀的机会。在不健康的杠杆被出清前,市场将会继续整体震荡,导致一些高质量的股票出现被连累错杀的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介入机会。结合行业组自下而上的分析,我们提供了一批在此轮调整中可能被错杀的股票(参见正文),建议投资者关注。其中,蓝筹股以低估值为介入理由(集中在食品饮料、医药、汽车、建筑、电力设备、银行、地产),并特别关注有改革落地预期的地方国企。对于低估值、高质量蓝筹我们认为可以利用现在的市场震荡寻找较好切入点,开始积累筹码,未来受益于估值的均值回归和地方国企改革的加速。中小、创业板中的高估值成长股不要急于抄底,要寻找个股催化事件去介入,比如股价跌破定增或大股东、员工增持价格,定增发布预案或获批,宣布外延式收购,宣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中报业绩超预期。而且,因为市场情绪趋谨慎,应主要关注龙头企业(即那些市场对其质量和发展前景没有争议,但是以前有些投资者认为偏贵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