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却潜力巨大,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新角色将给区域以及世界经济合作带来广泛机遇,这是正在参加第19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政商人士的普遍看法。
澳大利亚前总理、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所长陆克文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但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不可阻挡。5%-7%的经济增长率依然是很高的,足以保证中国实现社会稳定、保持就业率和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俄罗斯En+集团首席执行官索科夫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还会继续增长,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重要。
速中迸发新亮点
增速下滑一度令国际舆论唱衰中国经济,但观察人士认为,从居民收入增长到第三产业的繁荣,以及科技创新的大发展,中国经济减速的背后蕴藏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4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这意味着居民消费能力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同时,中国第三产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下一步金融、贸易、文化、教育、医疗都将会出现一个较快的增长。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虽然已经超过了50%,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38%,第三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技术创新领域的迅猛增长也将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巨大动力。郑新立表示,最近几年科技创新领域投入加大,科技成果开始成批涌现,中国超过2%的GDP用于研发的投入,国内申请的技术专利数量已经连续几年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中国同发达国家的产业分工正在由过去的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仍是可持续的。索科夫表示,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中国逐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技术、资金投入,这为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
此外,郑新立表示,过去4年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政策的收紧,这是政府主动调整的结果,而不是被动的、没有需求的结果。
内需促生长效动力
无论是个人消费还是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城镇化,中国市场本身的巨大需求依然是外界最看好的前景。
陆克文认为,未来中国内需扩大的潜力非常巨大。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未来中国政府可从多个层面采取措施激发和释放这股潜在能量。陆克文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6%,这表明中国内需还没有充分开发出来,也证明中国经济增长是大有前景的。
郑新立表示,现在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6倍;美国居民消费率是72%,中国只有36%。这样算下来,一个美国人一年用于消费的支出是一个中国人一年消费支出的12倍,中国扩大消费有着很大的空间。
麦肯锡公司高级合伙人约翰森·沃策尔告诉记者,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快速发展,这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中国在创新领域也居世界前列,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领头羊。住房、地铁、机场、城市环线、城铁等设施正在中国各个城市不断建设。这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世界上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合作创造无限机遇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正在实行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丝路基金”以及亚投行的构建与区域内各国在互联互通、缔结或升级自贸安排方面有高度的战略契合,将为区域内外国家的合作营造新空间。
郑新立认为,中国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网络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加大投入,使周边国家能够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索科夫表示,中俄电力合作前景广阔,两国地理位置毗邻,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水电资源,而中国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两国应该大力推进在电力领域的合作。
郑新立表示,未来中国对动物性食品、高档消费品,教育、医疗、科技需求也会逐渐加大,预计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家,这将极大惠及周边及世界其他国家,在不断升级和拓宽的合作中给世界经济带来无限机遇。(执笔记者:曹筱凡;参与记者:吴刚、岳连国)
作者:曹筱凡;参与吴刚 岳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