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也韩俊良,败也韩俊良 吴可仲5月4日,成功“摘帽”的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风电”)在开盘小幅高开后便直线涨停。5月5日,华锐风电依然表现抢眼,开盘报8.57元再次封上涨停板。这家以90元/股发行价创下A股主板最高纪录的风电企业正试图再现“昔日辉煌”。尽管在股市重焕生机,但华锐风电却没能延续去年扭亏盈利之势。2015年一季报显示,华锐风电实现营收2.28亿元,与去年相比减少84.14%,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2.48亿元。“新贵”没落从2006年以2000万元起步,再到市值近千亿,华锐风电只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2011年,华锐风电以90元/股的发行价登陆A股,共计发行10510万股新股,融资约90亿元,并一举创下沪市主板20年IPO发行价纪录,成为风电概念第一股。转折点很快出现。上市当年,华锐风电的净利润下滑至5.98亿元,与2010年的28.55亿元相比下降79.05%;到了2012年,华锐风电的经营业绩每况愈下,开始陷入亏损泥潭。“由于2012、2013年连续亏损,公司于2014年5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告,并变更为*ST锐电”,华锐风电在2014年年报中披露,2014年,华锐风电控制费用支出,并且向萍乡市富海新能投资中心、大连汇能投资中心转让部分应收账款,转回了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才得以实现了扭亏为盈。好景不长,今年一季度,华锐风电又以亏损2.48亿元的业绩再陷泥潭。“华锐风电亏损的根本原因是高层管理失策,出现重大战略失误。”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对记者称,高管的战略之失对华锐风电的衰败负有重要责任。2011年起,国内风电行业产能过剩率一度超过50%。在此期间,风电行业开始进入调整发展期,多数企业都选择了收缩策略。但当时华锐风电的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继续激进。“成也韩俊良,败也韩俊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韩俊良的冒险激进曾让华锐风电迅速崛起,但在出现转折的关键节点上,韩俊良没能辨清方向,将华锐风电带上了不归路。由于对市场形势严重误判,应收账款高企,华锐风电陷入资金困局,只能被迫采取拖欠零部件商货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如此环环相扣,华锐风电的资金链越绷越紧。资金窟窿还未补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便开始发酵,裁员风波、违约诉讼纠纷、虚增利润造假财务被查、高管离职等问题接踵而至,华锐风电早前在业内建立的口碑和品牌就这样被逐渐消蚀殆尽。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施鹏飞认为,华锐风电的品牌形象受损,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订单量的增长以及市场上的信用评级和融资能力。另外,在华锐风电迅速成长的时候,片面追求速度与规模,罔顾质量,也给企业埋下隐患。有分析人士指出,早期华锐风电的一些风机设备存在质量问题,2011年在酒泉发生的风机组装倒塌事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少风电场为此终止采购华锐风电的机组。艰难重生?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度过债券兑付危机,华锐风电近期以17.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萍乡市富海新能投资中心、大连汇能投资中心转让了部分应收账款,并以低于账面值的方式向相关客户回收了7.59亿元货款,于2014年年底如期完成债券本息兑付工作,并且还取得部分供应商的质量损失赔偿和债务豁免。与此同时,华锐风电还通过多种措施开源节流,收缩成本,消化库存。2014年,华锐风电实现净利润逾8000万元,成功扭亏“摘帽”。不过,尽管度过了债券兑付危机、实现扭亏为盈,但华锐风电2014年经营仍十分困难。2014年年报显示,华锐风电国内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已下降至第十位。在2014年,华锐风电未能获得新增订单,在手订单执行率低。报告期内,华锐风电尚未执行完毕的在手订单合计2488.5MW,截至2013年末在手订单在2014年执行比率仅为21.37%。今年一季度,华锐风电仍然亏损2.48亿元,尚未走出亏损泥潭。面对困境,华锐风电告诉《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称,计划通过建立风电示范项目和精品工程,快速恢复履约能力和信誉度。同时重点与华能、大唐、华电、国华、中电投等大型电力集团以及各省地方发电企业磋商,争取新的订单。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扭转颓势,华锐风电还制定了多项经营计划。一是进军风电后运维市场,拓宽盈利渠道。华锐风电意欲通过整机技术优势,从长远角度建立和定位后运维体系,抢占风电后运维市场;二是进军风电开发领域,通过自建、合建风电场,拉动产品销售,打破单一的盈利模式,华锐风电计划进军风电开发市场,一方面打造持续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弥补产品销售量上的不足,使公司经营向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三是坚持“两海”发展战略,继续布局海上风电市场和海外市场;再者,就是重新定位销售产品系列,重点推广2MW、3MW、6MW机组,扩大主营业务盈利空间。不过,萧函表示,华锐风电要想实现逆转仍面临重重困境,“企业的市场布局、产品线把控、高层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调整需要时间,同时连续两年巨额亏损也让其品牌和口碑严重受损,投资者及消费者重拾信心比较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