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月28日央行官员否认中国版QE,A股上涨已非勇不可挡。
此前,市场一度传言中国央行将很快宣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通过直接购买地方债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以此撬动信用投放,缓解通缩压力,推动经济增长。但4月28日,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明确澄清:“所谓中国版QE是没有根据的。”他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资。何况,央行手中还有多种流动性调节工具足以维持合理的流动性,没有必要以直接购买新发地方债的QE手段来投放基础货币。
而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则透露了更多的信息,会议称要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特别强调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我们注意到,这样的定调发生在近期流动性大量涌入股市、A股猛涨的背景下。并且,实体经济并没有得到多少流动性改善,债券市场也因股市吸引太多资金而不活跃,地方债销售困难。
作为对此的印证,伴随着A股指数的暴涨,A股融资余额一直在加速增长,3月份净增额达3341亿元人民币,占到当月社会融资总增量的28.3%,考虑到其他贷款和社会融资进入股市的资金,股市应吸纳了40%~50%甚至更高的份额。而这一比例在4月份应会更高。截至4月29日,融资余额净增3390亿元。4月属于二季度,其社会融资新增额一般要少于一季度,因此这个占比恐怕将更高。特别是4月13~17日的一周,银证转账净流入高达7814亿元人民币。这标志着大量储蓄正在搬家进入股市。
巨量资金涌入股市的最直接的影响在债市,首当其冲的是万亿元地方债置换。由于地方债本息到期的压力非常大,故此中央决定发行万亿元新地方债,以新债替换旧债,以避免违约。然而,4月23日,江苏称将在北京招标发行首批648亿元政府一般性债券,由于各种原因发行被无限期延迟。江苏债发行延期的直接原因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对利率定价没有达成共识,更深层的原因是在银行存款大搬家到股市的背景下,银行没有更多资金去买地方债。可问题是,今年地方债发行的下限是1.6万亿元。
可见,“印股票救经济”的行为是否有效,是存疑的。股市虽然火爆,但直接融资额有限,对于广大的非上市公司于事无补,反而可能增加了融资饥渴。并且相对于企业融资,政府发行地方债以避免债务违约更是最为重要的。
与此相印证,4月28日上午A股上证指数再创新高后,证监会在午间紧急发布十一条风险提示,提醒新股民,牢记股市有风险,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场上“卖房炒股、借钱炒股”言论所误导,不要盲目跟风炒作。这可以看作是试图扭转资金流向的努力。
警示可能还与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有关。2015年虽然A股出现大幅上涨,但有迹象表明热钱仍在加速外流。2015年以来商业银行外汇结售汇逆差不断扩大,1月份为-82亿美元,2月份扩大为-172亿美元,3月份进一步扩大为-660亿美元。
综上所述,A股在过去6个月中的大涨,并没有改善中国经济和金融流动性的局面,反而显露了在股市、债市(主要是政府发债需求)、汇市(人民币贬值与外汇储备快速减少)和实体经济的底线需求中,需要更好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