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理念,为何搬到中国就变了味?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备受全球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显然,今年也不会例外。
据悉,在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上午11时左右,正式举行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然而,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今年的股东大会确实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一方面,今年属于伯克希尔50周年的股东大会,颇具历史纪念意义。另一方面,则是年届85岁的巴菲特与91岁的芒格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表示肯定。与此同时,巴菲特对A股的未来前景也表示了积极的态度。
事实上,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即股神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后,其创造出来的投资回报率却是相当惊人。
以1965年作为统计起点,巴菲特的投资战绩在50年间实现了约20.74%的年均投资回报率。期间,仅有2001年以及2008年录得了投资亏损,但在其余年份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值得注意的是,与标普500指数的同期涨跌幅情况相比,巴菲特的投资回报率仅有11年低于标普500指数的同期涨幅,而在其余年份中,均实现了理想的投资回报率。时至今日,伯克希尔已经成为美国市值第三高的企业,仅次于苹果和埃克森美孚。
谈起巴菲特,大家很自然会想起“股神”二字。其实,归根到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投资者,他们几乎将巴菲特当成是自己追随的偶像。但是,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却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更感兴趣。
“请记住三点: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前两条。”这是家喻户晓的巴菲特投资名言。显然,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巴菲特把风控放到了首要的位置。退一步来说,如果投资者不懂得风控,而盲目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则最终的结果将会是不堪设想的。
此外,在严守风控铁律的同时,巴菲特还强调了“时间的复利”。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对此,也有不少经典的故事印证了这一结论的有效性。
显然,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正充分发挥了“时间复利”的优势,在50年间同样实现了理想的投资回报率,最终造就了巴菲特的暴富神话。
笔者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对于国内的投资者来说,并不能盲目照搬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还得要充分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状况。
例如,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多次强调了“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它十分钟”以及“投资不是投机,远离股票炒作”等。
实际上,把这几条投资理念运用至欧美成熟市场之中,确实有着积极性的影响。然而,当我们把这些理念盲目照搬至中国A股,则最终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以近一年的中国牛市为例,指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了120%以上的涨幅。期间,市场的高杠杆工具也得到了充分的激活,并接连刷新了历史纪录。
不过,对于不同类型的股票,其相应的涨幅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纵观本轮牛市行情,对于题材概念股,乃至亏损绩差股来说,却备受资金的反复炒作。更有甚者,虽然公司的业绩持续亏损,但因其具备重组等潜在题材,却轻易遭到了资金的爆炒。于是,一轮行情下来,这类股票的涨幅却是相当惊人的。
相反,在本轮牛市中,具备高股息率或者低估值的权重股票却遭到了市场的冷落。甚至,还时常出现了“跟跌不跟涨”的局面。
对此,与高估值题材股乃至亏损股票相比,这类股票的同期涨幅却远远滞后。
由此可见,在中国证券市场高度投机的氛围下,也使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遭到了扭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高度投机的市场氛围外,A股市场还存在一个致命性的特征,那就是典型的政策市色彩。
其实,在国内,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对股市,抑或是对企业自身而言,一纸政策的威力却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正如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言,一项政策,可以决定国家的命运,企业的生死!
对于证券市场来说,政策的影响力更为明显。
2010年至2014年,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长达近5年时间的熊市行情。期间,因证券市场融资与再融资现象的频繁出现,从而加剧了股市的低迷走势。与此同时,在市场活跃度持续走弱的环境下,也直接削弱了股市的投资与融资功能。
但是,自2014年6月份之后,结合当时市场迎接沪港通的契机,长期遭遇冷落的两融杠杆工具却得到了瞬间激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券商两融工具的规模却创出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中央对股市的提振力度也明显增强,对股市的利好政策也接连推出。于是,在此环境下,也给股市的持续走强创造出有利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
显然,回顾近10个月的牛市行情,股市的上涨更大程度是归功于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的持续趋暖。然而,市场环境持续趋暖的大前提,就是政策环境的持续回暖。简而言之,若没有中央力挺牛市的政策性支持,则中国证券市场的牛市行情也不会轻松走下去。
因此,笔者郭施亮认为,巴菲特的话可以认为是至理名言,但投资者也不能盲目照搬到国内之中。更多时候,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搬到了国内,却往往遭到市场的扭曲,容易变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