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原央行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吴晓灵在“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演讲中直抒胸臆:我国金融的杠杆率在全球来说是比较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加银行信贷是饮鸩止渴的行为。银行不能总是要央行“放水”,还需提高金融配置效率。
吴晓灵此论,真可谓一语中的。这也是笔者一直坚持的观点,只是人微言轻,波澜不惊。现在经济金融重量级人物要求制止增加信贷,说明有关货币政策的另一种声音终于也渐渐响了起来。
的确,央行不能总是“放水”。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已经三次降息、两次降准,而且一次性降准一个百分点,这样的政策力度在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就是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货币政策也没有下如此的猛药。大幅度增加信贷投放,罕见力度投放货币,主要是为了应对市场中的流动性缺乏症,特别是化解实体经济实体企业融资难。那么,当下市场上是否流动性匮乏?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不是市场流动性总量不足导致的呢?这需要细细分析。
央行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总量,有两组数据令人吃惊:从1949年到2008年,59年间银行系统一共投出信贷30万亿,但在2009年至2014年短短5年间,银行系统投出的信贷已达50万亿。这5年投放的信贷货币总量是前59年投放的167%,即1.67倍。不仅是吴晓灵,相信所有人看到这组数据都会发问:如此规模的信贷投入难道还不够吗?难道我们在经济转型时还要要求增加银行信贷吗?
从微观层面来说,今年以来火爆的股市每天交易金额时常都在1万多亿,最高单日交易额1.8万亿。如果市场上真缺乏流动性,那这些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还有,民间融资大热,民间资本大量涌动;非法集资动辄几十亿、上百亿;P2P、众筹等各种互联网金融融资渠道异常火爆。此前,笔者被邀请到几个P2P平台调研时,了解到的情况是,上百万的融资项目甚至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可见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关键是在流向哪里?在于是否有足以吸引资金流去的收益率、回报率等。再从上海银行间拆借市场看,目前Shibor利率正在较大幅度走低。
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当下市场流动性并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如果大力度释放流动性并非对症下药。目前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但这些流动性是否往实体经济实体企业流去就成了关键问题。一句话,问题不在总量上,而在流向和结构上,还有货币信贷配置效率问题。目前,贷款存量余额高达80多万亿,如果能加速周转0.1个百分点,就能盘活资金8万多亿。信贷货币配置效率何等重要!
造成一边市场流动性富裕,另一边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从间接直接融资方式讲。无论哪一种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里送炭。银行贷款嫌贫爱富,资本市场高门槛,能得到银行贷款和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都是大企业、国有企业、垄断型企业或者根本就不缺资金的所谓“好企业”。无论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资金,大都没有中小微企业的份。加之,这么多年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市场都处于金融资源相对垄断的状况,绝大多数急需融资的实体经济被现行金融体制边缘化了。
诚如吴晓灵所言,“中国不缺钱,中国缺的是把这些钱通过合法的渠道、通过有效的渠道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投入到需要资金的方面去,因而控制货币、搞活金融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为此,除了加大改革力度,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经济转型,切实减轻实体企业经济负担,激活和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吸引流动性青睐中小微企业外,搞活金融、放开金融市场,笔者以为,至少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做足文章:彻底放开民营资本办银行的限制,将横冲直撞的民间资本吸引到笼子;在创业创新型企业IPO制度上,取消连续多少年盈利、资本资产等指标限制,把风险判断的权力交给市场和投资者;大力发展普惠制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
(作者系金融从业者,资深财经评论人)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