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国内首个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诞生。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中小企业板在市场交易低迷、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年代先试先行,率先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专门通道,并积极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的制度探索作用,为创业板的推出积累经验,目前与创业板并肩成为带动中小企业借助资本之力乘风翱翔的双飞翼。中小板,已经成为促进优秀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沃土,已经成为为优秀中小企业代言人。
2004年到2015年,十一年数据是中小板高成长的最好注解。中小板综合指数自1000点攀升到2015年的12922点,市场指数10年涨幅近13倍;上市公司总市值从413亿元增长到约9万亿元,约占深市市值的41%。
上市公司从38家增长到746家,平均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6.5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7.6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4%,平均净利润从2004年0.4亿元增长到2014年1.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62%。
2015年5月27日,中小板将迎来十一周岁生日。中小企业板是促进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活力、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提供就业方面的重要支柱,在新常态下,其地位、作用将愈发凸显,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盘点中小板十一年走过的旅程,中小板无疑已经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中坚力量;中小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业绩分红稳步增长,成为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摇篮,通过产业整合增强自身实力,利用资本平台的优势保持活力,不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经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 刘伟
逐步发展为市场中坚力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746家上市公司,是2004年的20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融资规模达到9146亿元,是2004年全年融资额的101倍,其中IPO融资规模5052亿元,再融资规模4094亿元,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发挥,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股票总市值8.81万亿元,是2004年股票市值的214倍,市场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有效支持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优做强。十多年来,中小板紧抓历史机遇,积极稳健发展,为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事业注入朝气蓬勃的活力。
表1:中小企业板历年IPO和再融资情况
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板公司总股本3737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67.53万亿元,股票总市值达8.81万亿元,约占深市市值的41%,成为支持中国金融体系构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中小板综合指数从最初的1000点,最高时到达12922.07点,截至2015年4月30日为12659.68点,见证了中小板市场的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值得关注的是,中小板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也逐年稳步上升。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机构投资者占市场比例为22.59%,到2015年4月30日,这一比例已上升到51.53%,机构家数达到2.76万家。
图1:中小板公司市值变化和市场表现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行业辐射范围广泛
十多年来,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江苏、广东,到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云南,越来越多地区的公司登陆中小板,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板746家上市公司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中西部上市公司数量达162家,占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比例为22%,大大支持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与建设。
表2: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地区分布
中小企业集群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合作创新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升级进步的生力军。而中小板通过资源配置功能,支持了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已上市的中小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做大做强,对其他企业形成良好的“上市示范效应”,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集群效应。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龙头性的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解决自身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的同时,可更多吸纳当地劳动力,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推动当地快速摆脱贫困,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截至目前,制造业公司597家,占中小板公司家数的比重最高,为80%,但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互联网、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等行业的公司相继出现,中小板已经扩张到了15个行业,行业分布进一步完善。以金风科技、比亚迪为代表的5家A+H公司,成为连接中小板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纽带。截至2015年4月30日,共有52家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在中小板上市,覆盖信息服务与网络平台、文化娱乐、影视动漫、广告媒体等行业,合计总市值约8776亿元,约占中小板总市值10%,中小板实现多元化文化企业上市,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表3: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业绩分红稳步增长,中小板实力不断加强
中小板公司连续十年保持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平均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6.5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7.6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4%,展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净利润受金融危机、业务转型、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各年度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总体看来,经营业绩依然保持增长趋势,平均净利润从2004年0.4亿元增长到2014年1.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62%,截至2014年累计实现净利润6189.51亿元,平均每年有68%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中小板公司恪守主业,专注于自身优势,历年的业绩主要是源于主营业务的贡献,平均约在90%左右,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较低。
表4: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业绩一览表
注:公司家数中包括了上市时间为下一年度但披露了本年度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
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小板公司持续保持了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从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中小板公司合计分红1949.38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1%,用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
图2:2004-2014年中小企业板现金分红情况
业绩的增长带来的是股价的增长。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板公司共有728家公司复权后股价高于发行价,占中小板公司总数的98%,其中涨幅超过300%的公司有312家,占中小板公司总数的42%,涨幅超过1000%的公司有85家,苏宁云商、双鹭药业、中航机电、华兰生物、达安基因等新兴战略性行业领域的公司涨幅均在40倍以上,体现了中小板良好的投资价值。
表5:中小板股票涨跌幅分布(相对于发行价)
注:统计样本为截至2015年4月30日的中小板共计746家上市公司
行业龙头立标杆,中小板成为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摇篮
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一批知名企业从中小板走了出来,这其中有比亚迪、苏宁云商、北斗星通、科大讯飞,它们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极高,市场占有率名列国内第一,甚至世界第一。392家上市公司主导产品(服务)在市场地位位居前三名(占比53%),其中286家主导产品(服务)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名,108家主导产品(服务)位居国际市场前三名。中小板市场汇聚了中国众多优秀、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这里已成为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摇篮,推动着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
截至2015年4月底,中小板共有181家入选了深市精选指数的样本股名单,其中,国信证券、海康威视、比亚迪、洋河股份的总市值已超过1000亿元,不仅成为中小板更是深市A股的领跑者。
鼓励并购重组,中小企业通过产业整合增强自身实力
作为国家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中小板上市公司充分发挥对市场经济敏锐嗅觉、反应快速的优势,运用资本市场手段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小板因此成为并购重组交易最为活跃的板块,2011年-2014年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公司数分别为8家、17家、42家、94家,合计金额分别为93亿元、143亿元、611亿元、1295亿元,平均年增幅均在100%以上。2015年截至4月底就有42家公司推出重组方案,合计金额达546亿元,预计全年将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板累计实施完成重组方案134家次,累计金额达1366亿元。
表6:2014年中小板重组公司业绩增长情况
注:并购重组公司为2014年重组实施完成的54家公司,中小板全体公司为截至2015年4月30日共计746家公司。统计数据来源于公司2013年年报、2014年年报
2014年完成并购重组的54家中小板公司的业绩情况明显好于中小板的平均水平。中小板并购重组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8%和74%,远高于中小板平均21%和18%的水平,并且并购重组完成的公司净利润增长较快,达到123%,而同期中小板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20%,凸显了并购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宁波华翔、盾安环境、东华软件等细分行业的领军公司都是通过并购重组取得跨越式成长的中小板公司。东华软件分别于2008年、2011年两次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先后收购联银通科技、神州新桥两家公司100%股权,实现跨越式发展,净利润从2007年的0.95亿增长至2014年的10.39亿元,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13年公司再次推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且配套募集资金预案,拟收购威锐达100%股权,上市以来利用资本平台不断扩张。
利用资本平台的优势,保持活力,促进公司发展壮大
中小板公司积极借助资本市场平台,积极通过再融资、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司规模和凝聚力。
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板共有641家次的公司进行了再融资,再融资金额达到4094亿元,占融资总额的比例为45%。苏宁云商2004年在中小板上市,2003年底仅有41家零售门店,全年营业额仅有60.3亿元。上市后,公司先后实施四次增发和发行了一次公司债,融资额达197.93亿元,为公司业务发展和经营转型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截至2014年底零售门店跃增到1696家,2014年度营业额跃增到1089亿元,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家电零售企业,业务已拓展到境外地区,同时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网络销售平台。
中小板中民营公司占比高达80%。上市前,由于受到规模、地域、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公司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矛盾。上市以后,中小板公司抓住契机,迅速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下一步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板上市公司累计有358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2012年至2014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家次分别为49家、65家、83家,中小板已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实施股权激励最为活跃的板块。天虹商场等一批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也积极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
另外,中小板公司也积极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来激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板共有55家公司披露了员工持股计划预案或草案,设立了灵活的资产管理计划和业绩增长目标,对留住一线业务骨干、激发公司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科技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成为资本市场的重点支持对象,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中小板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渠道之一。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板公司有535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为71.72%,其中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公司242家,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公司68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的公司98家。
表7:中小板公司创新情况统计
上市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创造了有利条件。2014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金额总计560.18亿元,较上年增长17%,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投入757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从2008年至2014年,平均研发费用投入从3,302万元增长到7570万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4.83%。同时,大量的研发投入也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小板拥有与主营产品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公司家数达562家,占比75.34%,拥有核心专利技术项数达20529个。中小板历经十多年对科技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坚持不懈的投入,不仅使公司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而且产品升级和结构转型取得的业绩成果也开始逐渐显现。科技成果通过中小板公司不但转化为生产力,而且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回顾十一年发展历程,中小企业板作为首批实现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经过席卷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以及股市自6124点到1664点的大幅震荡,一批优秀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壮大、脱颖而出,引领着行业创新和践行国家创新战略,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板市场已成为中国充分竞争行业龙头的摇篮。
中小企业板服务中小企业发展、行业龙头辈出,定位清晰明确,促进了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了中小企业板作为行业龙头的摇篮的重要战略地位,其已成为优秀中小企业的代言人。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