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速多元造湖麓湖成湖泊生态构建样本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成都加速多元造湖麓湖成湖泊生态构建样本

加入日期:2015-5-21 4:42:21

  成都曾是一座与水共生的城市,因为有河,所以有桥,河上二十四桥仍保留在“九眼桥”、“青石桥”、“驷马桥”、“卧龙桥”和“万福桥”等地名中。

  据了解,为重现成都的水生态景象、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成都市先后出台了多份文件,重点构建“六湖八湿地”等生态工程,其中以天府新区为核心,采用了多种水体形态构建湿地湖泊生态系统。

  以“珊瑚状”水体形态丰富天府新区生态环境的麓湖,为城市空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麓湖在水生态系统构建上采用的先进科研技术,也为其他湖泊工程提供了样本,它是整个行业在西南地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面积最大、效果最好的一个项目。”参与麓湖、兴隆湖、锦城湖等工程构建的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平平表示。

  天府新区湿地打造,呈现多样化特色

  近日,成都市卫星城规划新鲜出炉。记者注意到,在卫星城规划中,生态被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主极核”天府新区的建设中,157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里,六成属于生态用地,仅四成为建设用地。

  在生态建设中,天府新区明确规划了麓湖、锦城湖、南湖、兴隆湖等10个湖,面积超28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天府新区在湖泊生态打造上各有不同。由于天府新区浅丘纵横、水系发达,地势变化非常丰富,因而在湖泊和湿地的打造上,天府新区更注重基于区域原生自然条件的打造,锦江生态带是“带状”,兴隆湖生态区则呈现“面状”。与此同时,麓湖根据原生条件呈现出“珊瑚状”,实现了水体形态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水体形态共同丰富了天府新区生态环境。

  着力构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对于天府新区湖泊湿地的打造方向,参与麓湖、兴隆湖、锦城湖、黄龙溪谷、狮子湖等湖泊工程体系的构建单位——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刘平平告诉记者,其方向是通过“清水型生态构建系统”,利用本体环境条件改善等技术,依据生态学原理,对怎样挖湖、湖区生态布置、基础条件改善等复杂的系统进行设计构建。“而在湖泊湿地生态体系工程构建这一方面,麓湖是成都最早的一个,也是目前呈现效果最好的项目之一,为锦城湖、兴隆湖提供了一个样本。”刘平平直言。

  “珊瑚状”水面为城市空间提供更多可能性

  记者也看到,与天府新区湿地湖泊的构建思路一致,目前麓湖已呈现出一个依托浅丘地形的30万平方米水域,麓湖整体的湖泊形态也与传统概念上的大面积水域湖泊发生了变化,整个水面呈现“珊瑚状”,增加了城市空间与水接触的面积,由此创造出移步换景的水岸景观特色,使更多的城市空间、生活、工作、娱乐功能与水面发生关系。

  麓湖水生态治理科研经验值得借鉴

  就生态系统构建的技术来说,据刘平平介绍,麓湖运用了本体环境改善技术,进行了水底土壤改造、人为设计湖泊生存区域等尝试,并利用工程手段降低污染影响,水体内部形成生物网体系,实现湖水自我生态净化。这些技术在兴隆湖等工程构建时也有借鉴。

  而生态系统构建的更多价值,在于对成都整个生态系统的调节,为城市打造更健康、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

  “盆地地形会使成都气流不活跃,麓湖这样的湖泊湿地系统,能帮助改善空气蒸发量,吸附PM2.5等微型颗粒,改善城市空气和环境。同时,湖泊湿地也能改善城市景观,降低水域污染的影响。”刘平平说,从2006年开始策划麓湖工程,经过两年的考察与研究,2008年正式开始具体构建,如今到了2015年,麓湖自身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仍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城市和市民的利好也在逐渐显现,这说明整个麓湖的构建机制是正确的。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