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三轮专项巡视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布。此前,在巡视组反馈巡视情况的8家国企中,中国石化(行情600028,咨询)、中国联通(行情600050,咨询)、中船集团、东风汽车(行情600006,咨询)、中国海运、南方航空(行情600029,咨询)、华电集团7家企业均在巡视反馈或整改通报中,被提及领导人员及其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
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国企领导采取委托代理、合作经营等方式,将国企盈利业务安排给配偶、子女等亲属开办的企业经营,巨额国有资产收益被蚕食。此外,还有国企领导干脆直接安排亲属开办企业,用于转移甚至“洗白”其贪腐所得。这些被称为“亲缘腐败”的现象值得重视,更需要治理。
“亲缘腐败”在基层其实并不鲜见,只不过发生在一些央企身上,又被巡视组通报出来,其影响更严重罢了。无论是国企领导干部,还是党政领导干部,这种违规经商实质都是钱权交易,通过经商办企业的方式只不过是让腐败更具隐蔽性,并不改变它违规和违法的性质。
关于企业领导人员亲属开办企业等行为,其实中央早有相关规定,比如2009年7月印发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明确提出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将国有资产委托、租赁、承包给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经营,不得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等系列禁令。
那为何这类问题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规经商的收益远大于成本,查处这类案件的概率偏低,处罚也往往失之于宽。比如“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1997年修订刑法时增加的新罪名,但是公开信息显示,这十多年间,公众看到因该罪名而被处罚的案件少之又少。
当前,各地治理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自查自纠、随机抽查等监督方式,如果没有举报线索,纪检部门也很难主动发现问题。由于企业领导人亲属的相关信息并不对社会公开,尤其是中国相对复杂的亲缘关系,让一些“裙带”关系企业容易披上合法外衣进行非法勾当。
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让国有企业摊上一堆寄生虫,降低其竞争力,还有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就是毒害了商业环境——让守法合规的企业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进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挤出效应。这种现象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很可能感染所有国企参与经营的领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幸好,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有些地方还形成了自身的治理经验。不过,国企领导亲属违规经商是一个盘根错节的顽疾,需要全国层面的统筹处理、标本兼治,既要针对病症双管齐下、内外并举,也要结合国企改革的大背景,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建设。
一方面,强化对国企领导亲属经商信息的申报与核查,甚至可以在适当范围内公开这些申报信息,引入外部的监督力量,严惩申报不实的干部,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决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必须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另一方面,国企的经营管理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尤其是涉及采购投标等事项,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权力的约束机制。各级政府近年开启了大刀阔斧的简政放权工作,清除权力寻租的土壤,国企管理虽然与之有所不同,但是企业治理也可以适当借鉴这些经验,用法律和制度为国企的做大做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