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因交通摩擦发生的暴力事件,在网络和媒体上得到了此起彼伏的曝光。这不是因为此类事件突然集中爆发了,而是因为,在四川成都发生的殴打女司机事件被报道后,“路怒”现象引起了公众的更集中关注。再加上行车记录仪、智能手机、监控摄像普及化,现场能够迅速还原,所以,大家踊跃上传视频,或者报道路怒,造成了此类事件剧增的印象。而事实上,中国因“路怒”而发生的追逐、谩骂以及暴力现象一直都大量存在。
“路怒症”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1988年,美国洛杉矶电视台KTLA报道在一系列城市高速公路发生的枪击案时,第一次使用了“Road Rage”(路怒症)这个词,并认为其病因是“野蛮驾驶”。
除了对方野蛮驾驶之外,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容易引发司机的“路怒症”,比如开车的环境比较封闭,而人在封闭安全的空间环境比较容易情绪爆发,尤其是在觉得别人不遵守规则侵犯自己权益的时候,感觉是对自己的蔑视,容易引发怒气。此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过与“路怒症”相关的研究,他们以一万名司机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5%到7%的调查对象的路怒症是由“间歇性爆发性精神障碍”引起。
但是,在中国的道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以及没有行车道德的现象非常普遍,才是引起“路怒”的主要原因。在过去10年里,中国私家车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亿辆,而2004年只有2693万辆。
大量汽车涌上道路,不少司机又都是新手,在驾驶技术与素养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中国驾校通过流水线方式培训驾驶者,很多达不到考核标准的也通过贿赂拿到了驾驶证。这就会造成一些人因缺乏规则意识而无意识犯错,比如骑线驾驶、胡乱变道、夜间不变远光灯、驾驶速度过慢、转向不打灯等。再加上中国城市道路越来越拥堵,很多人每天有着急匆匆的生活节奏,很容易因为对方的错误而爆粗口,甚至报复。
但是,引起路怒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正在从农业文明走出来的中国人比较缺乏公共意识,也不太重视公共规则。比如有一些司机乱停车而阻碍人行道或其他车辆行驶,当别人指责他乱停车时,他会反驳,“这路不是你家的”,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违规的人而言,他认为路不是对方的,“我愿意怎么开就怎么开,你管不着”。问题是,路不是谁家的,而是公共空间,而很多人内心里缺乏对公共与私人空间划分的认识。
同时,在维护公共交通秩序方面,中国执法力量比较缺乏,比如巡逻的交警比较少,这就造成了那些开霸道车的人在路上畅行无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路怒”者私人执法,导致发生暴力事件或交通事故。和很多其他社会领域一样,道路失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维护公平和规则的力量,让违规违法的成本过低,这一因素与人们的公共意识匮乏相结合,就会激发更多的社会冲突,尤其是在一个竞争过于激烈,而人群又比较拥挤的社会里。这是一种综合症状的爆发,也只能以综合的方式解决。